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和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和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3 09:2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和酚(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某有机物75%的水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的是
A.甲醇
B.甲醛
C.乙醇
D.硫酸
2.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不慎沾在皮肤上,可以用来洗涤的是
A.冷水
B.70℃以上的水
C.酒精
D.NaOH溶液
3.下列过程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乙烯→乙醇
B.乙醇→乙烯
C.乙醇→乙醛
D.乙醛→乙醇
4.图为乙醇的结构,下列关于乙醇反应时断键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与钠反应,断开②号键
B.乙醇与HCl反应,断开①号键
C.乙醇在Cu催化下被O2氧化,断开①和③号键
D.乙醇发生消去反应断开③④号键
5.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分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
6.已知某兴奋剂乙基雌烯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以视为酚类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该物质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均共面
D.在浓硫酸作用下,分子内消去一个水分子,产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7.C2H5OH不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

A.酯化反应
B.氧化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8.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化合物中,能与FeCl3溶液显色的物质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一定质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
A.4.4
g
B.1.4
g
C.2.2
g
D.在2.2
g和4.4
g之间
10.下面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反应类型不同的是(

A.CH4+Cl2CH3Cl+HCl
B.CH3CH2OHCH2=CH2↑+H2O
C.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D.CH3CH2OH+HBr(浓)
CH3CH2Br+H2O
11.分子式为C4H10O且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2.化合物Y能用于高性能光学树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与2-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叙述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X→Y的反应为加成反应
C.X、Y均能使Br2的四氧化碳溶液褪色
D.l
mol
Y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最多可消耗8
mol
NaOH
13.下列醇类能发生消去反应且能生成两种烯烃的是
A.CH3CH2OH
B.CH3CH(OH)CH2CH3
C.(CH3)3C(OH)
D.CH2(OH)CH2CH3
14.天然维生素P(结构如图)存在于槐树花蕾中,它是一种营养增补剂。关于维生素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和溴水反应
B.可用有机溶剂萃取
C.1
mol维生素P最多可以和4
mol
NaOH反应
D.分子中有三个苯环
15.能把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A.碳酸钠
B.石蕊试液
C.水
D.溴水
16.咖啡酸(如图)存在于许多中药,如野胡萝卜、光叶、水苏、荞麦等中。咖啡酸有止血作用。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
B.1mol咖啡酸可以和含4molBr2的浓溴水反应
C.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出咖啡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1mol咖啡酸可以和3molNaOH反应
17.中药黄芪中具有抗癌作用的毛蕊异黄酮结构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16H12O5
B.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C.遇FeCl3溶液显紫色
D.1mol
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4mol
Br2
18.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互为同分异构体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钠反应
D.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均不少于7个
19.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CH3OH
B.
C.CH3Br
D.
20.丹参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丹参素分子中有四种官能团,它与苯甲酸不是互为同系物
B.丹参素分子中C原子上的H被取代,所得一氯代物有4种
C.在Ni催化下1mol丹参素最多可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等量的丹参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足量Na、NaOH溶液反应,消耗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在①苯酚
②甲苯
③氯乙烷
④乙烯
⑤乙醇中,选择编号填写:
(1)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2的有_______;
(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_____;
(3)常温下能与浓溴水反应的有________;
(4)用于制取TNT的是_________;
(5)遇氯化铁溶液呈紫色的是__________;
(6)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烃有______。
22.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1)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有机物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后,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苯②乙醇③甲苯④氯乙烷⑤⑥⑦七种物质中(填编号)
能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2的有________,常温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_______,常温下能与溴水反应的有_______,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______;
(2)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则用足量的Na、NaOH、NaHCO3、浓溴水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和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4.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食物(如桑葚、花生,尤其是葡萄)中,它具有抗癌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藜芦醇的分子式为_____,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下列关于白藜芦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C.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可与NH4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E.属于醇类
F.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3)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____molNaOH,最多能消耗_____molBr2;
(4)1mol该有机物与H2加成时,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_____L。
三、实验题
2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的溴水褪色,烧瓶中浓H2SO4与乙醇的混合液体变为棕黑色。
(1)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考虑到该混合液体反应的复杂性,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正确的是________。
A.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酸,也会使溴水带色
(3)乙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认为:试管中另一现象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这个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在Ⅰ和Ⅱ之间增加如图所示装置,则A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
(5)处理上述实验后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A.废液经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经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入废液缸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医疗消毒是75%的乙醇水溶液,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C
【解析】
苯酚的物理性质为:无色晶体,有特殊的气味,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在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汽油等有机溶剂,有剧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注意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65℃以上的水容易烫伤皮肤。
A.冷水洗涤效果不好,因为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故A不合适;
B.70℃以上的水,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皮肤,故B不合适;
C.酒精对人的皮肤没有伤害,苯酚易溶于乙醇,可以用来洗涤皮肤的上的苯酚,故C合适;
D.在皮肤上不能用NaOH溶液,NaOH有强腐蚀性,故D不合适;
答案选C。
3.C
【解析】
A.乙醇可由乙烯与水在高温高压并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而得,则A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
B.乙烯可由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并迅速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而得,则B属于消去反应,故B错;
C.乙醛可由乙醇与氧气在Cu或银作催化剂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而得,则C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
D.乙醛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得产物,则D属于加成反应,根据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加氢为还原反应,D还属于还原反应,故D错。
答案选C。
4.C
【解析】
乙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消去和氧化反应,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其中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时O-H键断裂,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C-H、O-H键断裂,如燃烧,则所有化学键都断裂,以此分析。
A.与Na反应生成氢气,O?H键断裂,即①断裂,故A错误;
B.和HCl反应生成氯乙烷和水,C?O键断裂,即②键断裂,故B错误
C.在Cu作用和O2反应,生成醛,C?H、O?H键断裂,则键①、③断裂,故C正确;
D.发生消去反应时断裂②④键生成碳碳双键,故D错误;
答案选C。
5.B
【解析】
A、苯与苯酚混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将二者分离,故A错误;
B、苯中混有苯酚,加入NaOH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加浓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C错误;
D、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A.
该物质中含有羟基,但是羟基不在苯环上,所以不是酚类,A错误;
B.
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正确;
C.
分子中除双键为平面结构外,其它C原子均为sp3杂化,空间构型为四面体结构,则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共面,C错误;
D.
在浓硫酸作用下,邻碳上有氢原子才能消去一个水分子,只有两个碳原子有氢原子,所以产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D错误;
答案选B。
7.D
【解析】
A.
乙醇可以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故A正确;
B.
乙醇在铜催化下,加热,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醛,故B正确;
C.
酯化反应属于取代的一种,故C正确;
D.
乙醇是饱和有机物,无法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D。
8.C
【解析】
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化合物中,能与FeCl3溶液显色的物质,该分子含有苯环、甲基和酚羟基,满足条件的物质有、、3种,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B
【解析】
10.8
g水的物质的量是0.6mo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乙醇中碳原子、氢原子数比为1:3,则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4mol;设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

,所以CO的质量是0.05mol×28g/mol=1.4g,故选B。
10.B
【解析】
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乙烷和氯化氢;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加热到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加热到140℃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和水;乙醇和浓溴化氢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则乙醇发生消去反应不同于其他三种变化反应类型,故选B。
11.A
【解析】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为饱和一元醇,可以写成C4H9OH,书写丁基-C4H9异构,丁基异构数目等于丁醇的异构体数目。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为饱和一元醇,丁基-C4H9可能的结构有:-CH2CH2CH2CH3、-CH(CH3)CH2CH3、:-CH2CH(CH3)2、-C(CH3)3,丁基异构数目等于丁醇的异构体数目,因此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有4种;
答案选A。
12.D
【解析】
A.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共价单键可以旋转,所以O-H键可以旋转,导致-OH中的H原子与苯环可能不共平面,故A错误;
B.X中-OH上的H原子被取代,所以为取代反应,故B错误;
C.X虽然含有酚羟基,但其邻对位没有空位,所以不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溴原子能和NaOH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酚羟基和HBr能和NaOH反应,酯基水解生成的酚羟基和羧基能和NaOH反应,所以1molY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最多可消耗8molNaOH,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B
【解析】
A.CH3CH2O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A不选;
B.CH3CH(OH)CH2CH3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选;
C.(CH3)3C(OH)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不选;
D.CH2(OH)CH2CH3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不选;
答案选B。
14.D
【解析】
A.酚羟基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相似相容可知,易溶于有机溶剂,则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故B不符合题意;
C.该有机物中含4个酚羟基,可以与NaOH反应,则1mol?维生素P可以和4mol?NaOH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有机物中分子中含2个苯环,中间不是苯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解析】
A.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四种物质与碳酸钠不反应,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苯酚钠,不能鉴别,故A错误;
B.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五种物质与石蕊试液不反应,且苯、四氯化碳以及己烯不溶于水,酒精与水混溶,不能鉴别,故B错误;
C.苯、四氯化碳、酒精、己烯、苯酚五种物质与水不反应,且苯、四氯化碳以及己烯不溶于水,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苯、己烯密度比水小,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溴易溶于苯、四氯化碳,苯的密度比水小,有色层在上层,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有色层在下层,酒精与溴水互溶,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五种物质加入溴水中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6.C
【解析】
A.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故A正确;
B.含有酚羟基,邻、对位H原子可被取代,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咖啡酸可以和4molBr2溴反应,故B正确;
C.酚-OH、碳碳双键均与高锰酸钾反应,不能用高锰酸钾检验碳碳双键,故C错误;
D.-COOH、酚-OH均与NaOH反应,则1?mol咖啡酸最多可以和3?mol?NaOH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
A.根据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6H12O5,A正确;
B.该有机物有多个苯环复合在一起,故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正确;
C.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故可以遇FeCl3溶液显紫色,C正确;
D.一个酚羟基的两个邻位发生取代,一个酚羟基的一个邻位和一个对位发生取代,再一个碳碳双键发生加成,最多消耗
5mol
溴单质,D错误;
故选D。
18.A
【解析】
A.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荧光素与氧化荧光素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分子式不同,则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
B.苯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硝化反应,B正确;
C.荧光素含酚羟基和羧基,可以和碳酸钠反应;氧化荧光素含酚羟基,有弱酸性,也可以和碳酸钠反应,故C正确;
D.二者均含苯环,苯环上的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故一定共平面的碳原子均不少于7个,D正确;
答案选A。
19.D
【解析】
A.甲醇只有一个碳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物质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溴甲烷只有一个碳原子,无法发生消去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与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0.D
【解析】
A.丹参素分子中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3种官能团,它与苯甲酸含官能团不同,二者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结构不对称,分子中C原子上的H有5种,被取代所得一氯代物有5种,故B错误;
C.只有苯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
mol丹参素最多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酚羟基、醇羟基、羧基均与Na反应,酚羟基、羧基可以与NaOH反应,则等量的丹参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足量Na、NaOH溶液反应,消耗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故D正确;
故选:D。
21.①⑤
①③
①④


②④
【解析】
(1)①苯酚、⑤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H2;故答案为①⑤;
(2)①苯酚、③氯乙烷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答案为①③;
(3)①苯酚、④乙烯常温下能与浓溴水反应;故答案为①④;
(4)甲苯能与浓硝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即TNT;故答案为②;
(5)苯酚遇氯化铁溶液呈紫色;故答案为①;
(6)②甲苯、④乙烯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烃;故答案为②④。
22.碳碳双键、羟基
【解析】
(1)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和羟基。
(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分子中含有羟基,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则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②⑤
⑤⑥
⑤⑥⑦
②③⑤⑥⑦
3∶2∶1∶3
【解析】
根据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有醇、羧酸、酚等;常温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有羧酸、酯、酚,卤代烃需要加热才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常温下能与浓溴水反应的有烯烃、炔烃、酚、醛;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烃、苯环上含有支链且支链上连接苯环的第一个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有机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据此解答。
(1)②乙醇中含有羟基、⑤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能与钠反应放出H2;⑤中含有酚羟基和羧基、⑥中含有酯基,常温下能与NaOH溶液反应;⑤、⑥、⑦在常温下能与浓溴水反应;②乙醇、③甲苯、⑤、⑥、⑦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为②⑤,⑤⑥,⑤⑥⑦,②③⑤⑥⑦。
(2)由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中含酚-OH、醇-OH、-CHO、-COOH,酚-OH、醇-OH、-COOH均与Na反应,酚-OH、-COOH与NaOH反应,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醛基与酚羟基的邻、对位苯环C上的H能够与浓溴水反应,则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完全反应时,消耗Na、NaOH、NaHCO3和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3;答案为3:2:1:3;
24.C14H12O3
酚羟基、碳碳双键
ABC
3
6
156.8
【解析】
(1)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碳碳双键和2个苯环,结合其相应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分析解答。
(1)白藜芦醇的分子中含有14个C原子,3个O,不饱和度为9(可看成7个碳碳双键、2个环,相当于9个碳碳双键),分子式为C14H12O3,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和碳碳双键;
(2)A.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符合题意;
B.
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B符合题意;
C.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符合题意;
D.
白藜芦醇分子内的酚羟基,酸性比HCO3-弱,不能与NH4HCO3溶液反应,D不合题意;
E.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酚羟基,不含醇羟基,不属于醇类,E不合题意;
F.
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酚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F不合题意。
答案为:ABC;
(3)1mol该白藜芦醇分子内含有3mol酚羟基,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消耗3molNaOH;酚羟基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可被溴原子取代,碳碳双键能与溴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5molBr2发生取代反应,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能消耗6molBr2;
(4)1mol白藜芦醇分子内的苯基能与6molH2加成、碳碳双键能与1molH2加成,最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H2的体积为7mol×22.4L/mol=156.8L。
醇与酚的官能团都是羟基,若羟基与苯环碳原子直接相连,则有机物属于酚类;若羟基与非苯环碳原子相连,可能是与链烃基中的碳原子相连,可能是与环烃基中的碳原子相连,也可能是与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都属于醇类。
25.CH3CH2OHCH2=CH2↑+H2O
BC
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
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水溶液pH明显减小;若发生加成反应水溶液的pH将增大
NaOH溶液
除去SO2气体
品红溶液
B
【解析】
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生成的乙烯中一般会混有二氧化硫等杂质,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溴水褪色,据此分析解答。
(1)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2=CH2↑+H2O,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
(2)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是因为乙烯中可能混有二氧化硫,溴水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使溴水褪色,因此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也未必是乙烯,故答案为:BC;
(3)
CH2=CH2+Br2→CH2BrCH2Br,1,2-二溴乙烷密度大于水在试管底层为油状物质,因此试管Ⅱ中液体分层,且油状液体在下层,可证明反应中有乙烯生成;实验中若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HBr,水溶液pH明显减小;若发生加成反应,水溶液的pH将增大,因此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故答案为:液体分层,油状液体在下层;若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水溶液pH明显减小;若发生加成反应水溶液的pH将增大;
(4)要验证产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需要除去二氧化硫气体,因此需要在Ⅰ和和Ⅱ之间增加的装置的A中加入NaOH溶液,除去SO2气体;B中加入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故答案为:NaOH溶液;除去SO2气体;品红溶液;
(5)废液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不能倒入下水道中,防止污染地下水,且硫酸稀释时应将硫酸注入水中,只有B合理,故答案为: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