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十六课 梦游天姥吟
留别
【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千岩万 转 .路不定( zhuǎn) 熊 咆 .龙吟殷岩泉( páo)
B.对庄欲倒东南 倾 .(qīng) 送我至 剡 .溪( shàn)
C.渌 .水荡樣清猿啼( lù) 脚著谢公 屐 .(jī)
D.吴楚东南 坼 .(chè) 越人语天 姥 .(lǎo)
2.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虎 鼓 瑟兮鸾回车
B.栗 深林兮惊层巅
C.云青青兮欲 雨
D.对此欲倒东南 倾
4.下列句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烟涛 微茫 ..信难求 B.谢公宿处今 尚在 ..
C.青冥 浩荡 ..不见底 D.失 向来 ..之烟霞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举 ..,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 ,也称“制举科”或“制科”。
B.八坐 ..,封建时代八种高级官员。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坐。
C.民部 ..,即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唐朝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D.漕事 ..,和漕运有关的事项。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水路运送军粮的方式。
【文本阅读】
一、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各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
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
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 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
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各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 漾清猿啼。脚
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
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 ,有何用意?
2.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
3“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写梦中所见的洞天仙境景象,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天仙境具有
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
4.“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中“惟”“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
度?
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
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
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
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
悸以魄动,恍惊起而 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
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 摧 眉折腰事权贵 摧:低。
B.失 向来 之烟霞 向来: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 横 横:耸立。
D.须 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到。
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虎 鼓瑟 兮鸾回车 B.对此欲倒 东南 倾
C.春风又 绿 江南岸 D.云青青兮欲 雨
3.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四万八千丈”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
高耸的山势写得淋漓尽致。
B.神仙出场了,梦境也就到达了顶点,诗却于此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入现实。好梦不长,更让
诗人怀恋仙境的美好。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显示出诗人的
思想在当时是比较消极的。
D.诗人完全挣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与李白狂放的
性格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李白写“梦中”的天姥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阅读】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山水秋景,气韵生动,表现出对美丽景色的喜爱。
C.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
D.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
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 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胡人吹笛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昊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以笛声写起,既点明题意,又为下文写个人及其对国家的忧思和感慨做了铺垫。
B.颈联偏于抒情:听闻胡人演奏出塞古曲而忧愁,想到自己无奈离京成逐臣而泪满缨。
C.长安乃帝京 ,回望长安即怀念天子,借代手法,与王勃“怀帝阎而不见”含义相同。
D.“恋主情”前冠以“空怀”二字,以议论之笔,写尽诗人心中的眷恋、失落及遗憾。
2.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本诗在语言与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这是指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2.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
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千年调
辛弃疾
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
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 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
惚。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2.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
法的一项是( )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3.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 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
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片段写作】
1.在幽静的夜色中,优美的旋律萦绕耳畔,定会让你心旷神怡。结合你熟悉的适合在夜晚演奏的乐曲,发
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
要求:写出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200字左右。
2.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段文字描绘杜甫的形象。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运用
一种修辞手法, 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D 项,“越人语
天姥”中的“姥”应读“ mǔ”。故选 D。
2.【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A项,“四万八千丈”夸张地写天台山之高。意思: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B 项,“千岩万转”夸张地写出了天姥山的
山路曲折。意思: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C 项,“一夜飞度”夸张地写出心情的急迫。意思: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 渡过明月映
照下的镜湖。 D项,没有使用夸张,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意思:人世间的欢乐也
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故选 D。
3.【答案】 D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D项,倾,偏斜。无词类活用现象。 A项,鼓,
名词做动词,弹奏。 B项,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战栗。 C项,雨,名词做动词,下雨。故选 D。
4.【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 项,微茫:景色模糊不清。古今同义。
此句大意: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B 项,尚在:还在。古今同义。此句大意: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
C项,浩荡:形容广阔或浩大。古今同义。此句大意: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 D项,向来:
古义“原来”;今义“ 一向,从来”;古今异义。此句大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故选 D。
5.【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运送军粮”陈述有误。依据古文化常识“漕运是我国
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
一种专业运输”来看,应是运送公粮。故选 D。
【文本阅读】
一、 【答案】
1.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兀。
2.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离开长安,诗人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的束缚,脱离了丑恶
污浊的官场,“仰天大笑出门去”,大有陶渊明的“归去来今”之意。正因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才有了下文
揭示的原因:不甘于“摧眉折腰事权贵”。怎样才能“开心颜”?那就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
山”。诗人想“兼济天下”,可黑暗的社会不允许,他只好“独善其身”,如一叶扁舟,自 由飘荡于自然山水
之间。从思想深处来说,个人“匡天下”的伟大理想没有实现,是个悲剧,诗中也充满了这种悲剧意识,但
这一诗句并非是消极的。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诗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理解
诗句的意思,再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作答,同时注意诗句在文中的位置。保留还是删去,要分析出理由,
改为另一个好不好,还要兼顾比较二者语意和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想
法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先理解句意,然后 再结合上下文及写作背景考虑。“且放白鹿青崖间”的
意思是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表明作者想徜徉于山水间,他觉得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联系
创作背景看,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
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且放白鹿青崖间”这句诗,就是表明诗人离开
长安,除去了无聊的宫廷词臣的束缚,脱离了丑恶污浊的官场,获得了人身的自由的情况,流露的情绪看似
消沉,实际上是“独善其身”,联系后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激越的呼声也 可以看
出,不论是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还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他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是这首诗的
基调,反映的是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 【答案】 1.(1)首先以“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托天姥山的可睹、可寻,使诗一开始就带
有神奇的色彩。( 2)诗人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山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
入云,五岳、赤城相形见绌,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
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种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 步步引向那梦幻的世
界。
2.(1)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
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
(2)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
消失了,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
3.(1)诗人通过超越尘俗的想象,以奇谲瑰丽的意象,创造了一个神奇壮丽的洞天仙境。( 2)梦中仙境象
征作者追求的理想世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 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
暗现实的厌恶。
4.(1)“惟”“失”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样,包含着诗人的失意与深沉的感慨以及梦
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2)一方面,这两句诗反映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遭受挫折的情况
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说,
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结构的能力。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写其他山川是为了写天姥山的。分
析时,要联 系写“瀛洲、五岳” 等山川的内容,找出其特点,与天姥山进行比对,看用了什么手法,表现
了天姥山的哪些特点。如文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联系下文“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是以瀛洲的难求对照衬托出天姥山的“或可睹”;文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本身就高,
但面对天姥山却要拜倒在脚下,这是用的夸张和衬托手法,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
彩,引人入胜。
2.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结构的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找到内容
与内容的联系,有针对性地作答。诗 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如何”看的是
写作方式和技巧。文章开头交代天姥山特点,第二段由“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开头,“因之”,
照应上文,写出梦之所源,引入对“梦境”的描写,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写的是梦之所向。
从现实到梦境是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承接前文的神游天上仙境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表明诗人在
惊悸中返回现实,面对现实,诗人禁不住长嗟短叹。由梦境到现实,是用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过渡句来写的。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作者笔下的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世界。
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 “丘峦崩摧 ”,一个神仙世界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洞天福地,于此出现, “云之君 ”披彩虹为衣,
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很盛大而热烈的场
面。 “仙之人兮列如麻 ”!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 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
纷,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之所以写这些景象,是为了描绘洞天仙境的
神奇壮丽,并与现实的丑恶形成对比,表明作者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表现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确定
关键词含义,并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具体的表达作用和效果。“惟”是 “只有 ”的意思,“惟觉时之枕席”意思
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有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
惜。将 “惟 ”“失 ”与后文“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联系看,也包含着诗人的失意与深沉的感
慨,李白在政治遭受挫折的情况下有 “人生如梦 ”的消极情绪,但是也有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的认
识,人生态度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三、 【答案】 1.C 2.C 3.C
4.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 山 “仙境图 ”,与污浊的现实
形成对比,为抒发其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之慨叹奠定基础。
【解析】 1.横:遮断。
2.A项, “鼓 ”名词作动词。 B项, “东南 ”,名词作状语。 C项, “绿 ”和例句中的 “栗 ”“惊 ”均为使
动用法。 D项, “雨 ”,名词作动词。
3.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伤感的情绪,但还算不上逃避现实和消极。
4.题目 “梦游 ”已表明诗歌描写 “天姥山 ”的手法为想象,描写的仙境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是超人力的,
是夸大的。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拓展阅读】
一、 【答案】 1.C
2.王安石诗 :表现出对出仕的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
李白诗:表现了对权贵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
毛泽东词:表现了英雄人物被祖国壮丽秀美景色吸引、并为之倾倒,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C项,“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错,
作者并无纷乱 不宁,犹豫不决之情,相反作者心志坚定,这从尾句“犹分低心事折腰”可知。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道结合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情感的题目,此诗中的“犹分低
心事折腰”中的“分”意思是“甘愿”,“低心”意思是“放低姿态”,再结合前句“渊明久负东篱醉”,说明
陶渊明已经长久没有悠闲地在东篱饮酒了,说明他已经出仕,这样理解,此句中的“折腰”,是“对出仕的
陶渊明的仰慕,自己也甘愿居下位为国效力”;李白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意思是“怎么能低下我高
傲的头,弯下我高贵的腰去侍奉那些权贵”,可见表现的是“对权贵 的不满、抗争和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声”;
毛主席的诗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折腰”是倾倒的意思,对象是“祖国壮丽秀美景色”,表现的是对
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
二、 【答案】 1.D
2.语言:①《梦》语言色彩丰富,绚丽飘逸,雄奇豪放。①本诗直接陈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语言平淡
自然,质朴无华。
情感:《梦》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情感昂扬乐观。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怀才失意之恨,情
感悲切漱越。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D 项,“议论之笔 "错。回头遥望那通往长
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此处为感慨与抒情。故选 D。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情感。鉴赏语言整体风格要在通读全诗,把握思想内容与情感的基础
上,抓住典型语句分析语言特点,语言风格与作者有很大的关系;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
带感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
论世”。
三、 【答案】 1.A
2.①漫游漂泊者。杜诗中以“尚飘蓬”一语概括李白漫游漂泊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因向往天
姥山而梦中漫游,梦醒 后的别离漂泊形象是一致的。②寻道求仙者。由杜诗中“未就丹砂愧葛洪”,可见李
白热心求道,喜欢炼丹的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的形象相同。③愤世嫉俗者。
杜诗中描写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的佯狂,激愤状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嫉俗的形象十分相似。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
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本题, A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错误, 首句
用的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 A。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以及主题,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
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秋来相顾尚飘蓬”写李白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未就丹砂愧葛洪”写李白要像道家
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写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尽日痛饮狂
歌,意气豪迈。《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李白因向往天姥山美景而梦游仙境,遍访仙山,结尾“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点明主旨,表现其铮铮傲骨,狂荡不羁。
四、 【答案】 1.D 2.C
3.①仙境名称:太虚幻境。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
玉、熙凤、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②描写的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仙
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场面盛大热烈。仙境在最
高潮处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的欢乐和天帝对词人的赏赐,词人虽受
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的人间。抒发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表达对权
贵的反抗和对高洁傲岸人格的向往。《千年调》表 达诗人希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祖国、现实的深深眷
恋。
【解析】 1.“突兀”是“气势雄伟”的意思。
2.“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错误,应是直接抒情。
3.①注意根据文学常识填写,仙境的描写不同李白“仙境在最高潮处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
辛弃疾 “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的人间 ” 。然后分析结合人生经历分析情感。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
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人们神怡心旷 之际,耳边一阵微风忽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
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清澈明净的琴声潺潺流动,如同来自深山幽谷,静静地淌着,淌过人生的皱褶,淌
过岁月的颠沛。虽琴声如诉,所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最稚嫩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
如诉,是在过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每
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并涉及到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准确把握命题
人考查方向。题干中说“写一段描写音乐的 文字”就得有描写,描写“适合在夜晚演奏的乐曲”,就要注意
音乐特点应该是舒缓悠扬的夜曲。正面描写音乐比较枯燥困难,最好通过音乐的效果侧面来写。同时注意的
是想要文段写的有感染力,就要使描写音乐和人生感悟联系起来。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再注意
要求“写出音乐所传达的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200字左右”。
2.【参考例文 】
风急天高,残阳西下,淡云渐染。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生于兀石之上?你愁眉紧锁,如一抹挥之不
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那稀疏的
胡须 在秋风中瑟瑟作抖。你注视着远方,用目光亲抚着这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然天空地迥,你越发的孤
寂。你双手抱膝,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秋风为你飘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
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并涉及到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准确把握命题
人考查方向。题干中说“描绘杜甫的形象”就得有描写,描写他的“愁眉”“面容”“目光”均可。需要注意
的是想要文段写的有感染力,就要使描写剖析到人物的内在精 神气质。比如壮志难酬的孤寂,忧国忧民的情
思。语言要力求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再注意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