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14 08:30:0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实验准备】
教师:
1、制作多发媒体课件,内容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2、查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简史。
学生:
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蜡烛、酒精灯、锥形瓶、镊子、气球、烧杯、托盘天平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释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教学过程】
我探究 我快乐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复习旧知】
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 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活动与探究】 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1、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 ,猜想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从下面四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
实收 验集 方证 案据 方案一P+O2 P2O5 方案二Fe+CuSO4-Cu+FeSO4 方案三蛋壳与食醋 方案四NaOH+FeCI3—Fe(OH)3+NaCI
实验步骤 ①用镊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使天平平衡。②取下锥形瓶(注:砝码不用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③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8颗铁钉与方便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②将8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静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鸡蛋与塑料杯中的白醋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下至平衡。②将鸡蛋放入白醋中(天平砝码不用取下),迅速盖紧塑料杯,静置1-2分钟,放在托盘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方便杯中的氯化铁(FeCI3)溶液一起称,调节天平至平衡。②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砝码不用取下),再称量,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现象
4、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
5、解释结论
在化学变化前后, 。
6、实践与运用
请同学们思考
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③某大师说:“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对吗?为什么?
7、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点评:
此种形式的小结既具有开放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资料卡片】

总评: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有变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产生的这个疑问,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的好课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变化入手,引出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素材注意了多样性,选择的蛋壳与食醋给学生以启发;采取小组探究,提高了参与的广度;探究的步骤细腻充分,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中的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初次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培养了科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经过初步探究得出结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后,再通过一个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实验,得出一个跟刚才结论貌似相反的看法,从而产生了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课后补充的“资料卡片”,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探究与之相比较,领略与科学家“发现”相似的喜悦。这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探究,获取结论;再引出矛盾,最后解决矛盾,促进认识深化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可以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认识到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形成和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 谢易俗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五中学 文全新
①回忆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②提出问题,参加化学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
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点评:实验数据产生矛盾冲突,使探究进入高潮。)
回忆与引入
讨论与交流
活动与探究
交流与展示
反思与小结
讨论与交流
活动与探究
交流与展示
讨论与交流
活动与探究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
分组讨论: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以水通电分解反应为例,举例说明)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描述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的原因。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
反思与评价
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具体数据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点评:充分体现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①针对刚才的问题大胆提出你的猜想;
②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分组实验:
A组:白磷燃烧;
B组: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
点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二、学习重、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景导入: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你能说出几个化学变化?你觉得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大家将要一块探究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
〔问题与讨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1、阅读课本90页至91页,实际操作所选中的实验,观察并记录。
注: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只有40℃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思考交流]
1、方案一中,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分析比较两个方案的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自学课本91页最后一段)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并记忆。
4、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观察与思考]
观察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观察并记录
实验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分析
[交流讨论]课本第93页讨论中的三个问题
[自学思考]课本93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
,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交流研讨]同桌相互检查记忆及判断情况。
五、精讲点拨:
【例题】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③⑤
【点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的分子又聚集成新物质的过程。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有可能改变。
【答案】B
六、达标体验: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原子重新组合
2.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g
C.大于(a+b)g D.小于等于(a+b)g
3.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 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
A、14 g B、8 g C、20 g D、16 g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碱式碳酸铜受热 B.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C.在空气中加热硫粉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5. 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七、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八、拓展提升:
1、加热a 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 ,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A、 c-(a+b) B 、 a+b-c C、 a-c D 、 a+b+c
2、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小红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16 g水和5.28二氧化碳。请通过计算填空:
(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____ g,含碳元素___________ g,,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g。(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X中未测值为零 D. 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九、布置作业:
1、在密闭容器里加热蔗糖产生了炭黑和水,这一事实说明了( )
A、 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构成的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C、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3.(选做题)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达标体验:1. D 2. D 3. C 4 .D 5.一定含硫,碳;可能含氧
拓展提升:1. B 2. 0.24 1.44 0.48 3.A
布置作业:1. D 2. D 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右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图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表示氢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
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30 17 2
反应后质量(g) m 39 0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
3. “兰渝铁路”广安段的修建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在修筑铁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爆炸时反应为:2KNO3+S+3CK2S+3CO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A.N2 B.NO2 C.NO D.N2O
4.在一个盛有几种物质的密闭容器内,这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充分的反应,现侧得反应前后容器内所有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4 1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5 4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8 g B.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
C.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
6. 6.4g某物质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R+3O22CO2+4H2O则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②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
③6.4gR燃烧还生成了7.2gH2O
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64
A.① ② B. ③④ C.①④ D. ②③
7.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 +2CO2。X的化学式是
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
8.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9.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10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跟甲烷起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l2+CH4=CCl4+4R 则R的化学式为
A.HCl B.Cl2 C.H2 D.C
二、填空、简答题
1.(1)如下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理由是
(2)自来水厂净水时消毒杀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X=HCl+HclO,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3)铝能与氢氧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0哈尔滨)(4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和装有碱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的玻璃管固定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往右盘加砝码至天平平衡。点燃蜡烛,使燃烧产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⑴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的(填“左”或“右”)盘_______逐渐下沉。
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
1. D 2. C 3. A 4. C 5. D 6. B. 7. B 8. C 9. 10. A.
二、填空、简答题
1. (1) B 生成的气体逸出或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 H2O
(3) 2Al+2NaOH+H2O=2NaAlO2+3H2 ↑
2.(1)左盘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反应物是蜡烛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全部被碱石灰吸收,而原来的平衡左边是蜡烛和碱石灰,没包含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左盘会下沉
+
+ 4X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