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必修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必修第六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01 22:1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欧米哀尔
青铜
1885年
罗丹(法国)
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作品中表现的人物。
我们能不能用“漂亮”、
“好看”来形容这幅作品
的艺术美呢?
一、什么是艺术美?
它有哪些表现?
区别以下图片表现的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形式?
一、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自然美
就是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
(本身原有的,不靠任何物质装饰的。)
社会美
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
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
作品的表现技法、绘画材料、艺术语言形态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美
开国大典
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
——分散、杂乱、主题不突出。
(自然美)
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
形象——庄严、气势宏伟、形
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
(艺术美

哪一个更能反映主题思想?
更能引起共鸣?
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1、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美。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
“艺术美”——“第二自然”
2、具体说,艺术美就是艺术形象的美。人们只有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才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
3、艺术形象源于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艺术形象其实就是“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
“第二自然”
——“艺术美”
源于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
自然美
现实(真实)形象
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
艾普色姆的赛马(油画,1821年)热里柯(法国)
这座雕塑是罗丹根据法国诗人维龙的《美丽的欧米哀尔》所创作的。欧米哀尔是个年轻美貌的妓女,曾在爱情场上风流一时,当她衰老时,过分的纵欲和摧残使她尝到了苦果,她为自己失去生命力的身体而感到羞惭。欧米哀尔弯腰踞坐,无力地低垂着头,绝望地看着自己那曾经饱满、灵巧的乳房,富于弹性光洁的腹部。而今一道道皱纹布满僵硬的身体,四肢如同冬日里的朽木,支撑着衰老的生命。昔日的生命活力,如同逝去的岁月永不再回。当一些妇女在展厅里看到这座雕像时,都惊叫到:哎呀,
太丑了!罗丹对此表示轻蔑,他说:“可见我的作品是雄辩的,所以激起这样强烈的印象,当然这些人对于过分粗暴的哲学上的真理是害怕的。但是,最使我关心的是懂趣味的人的意见,关于我的衰老的《欧米哀尔
》,我很高兴能博得他们的好评。”
欧米哀尔
青铜
1885年
罗丹(法国)
社会美的角度:
——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
自然美的角度:
——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
艺术美的角度:
丑得如此的精美(矛盾的对立统一)
形式美(技艺美)
构思美(揭示社会的丑)
艺术美(社会丑和自然丑)
由内容的“丑”、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及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
请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是“美”是“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
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行走的人》
罗丹(法国)
/(加来市民)
社会美的角度:
自然美的角度:
艺术美的角度:
没有头部和双臂,躯干残缺——是“美”还是“丑”?
虽然身体残缺,但却坚定的行走在风云叱咤的大气里。人残志不残。——是“美”还是“丑”?
强烈的形式美感(精湛的雕塑技艺)
构思美(独特)(由一个残缺的坚定的大步向前迈进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对某部分人的同
情和赞美。)
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
语言元素:
2.
语言手段:
3.
语言规则:
(点、线、面、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
(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
构成的审美意象;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
节奏与韵律
)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1、美术作品的形式美首先由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构成。他们是产生美术作品形式美的基础。特别是在意象艺术和抽象
艺术中表现更加突出。
红窗
向正方形致敬(油画,1959年)阿尔伯斯(美国)
阿尔伯斯于1959年开始的《向正方形致敬》系列,使他近乎绘制性地重复着他早先就已经开始的尽管不是很明确的主题,这就是用不同色调和比例以及不同变体的相叠的正方形色块,它使得埋藏在复杂视觉体验中的个人心理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春雪(中国画,1983年)吴冠中
2、美术的语言元素又必须通过其特定的语言手段才能实现更
为丰富的形式美(语言手段把各个语言元素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产生特定的形式美,其本身也传递出形式美。)
语言手段的运用:[构图(布局)、肌理(轻盈灵动)等]
各种语言元素如何在一件作品中构成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
老国王
油画,1917年
卢奥(法国)
作品颜色很厚重,黑色勾轮廓,体现出油画特有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特征。老国王的侧面形象显得很忧伤,不像国王,倒像个苦难者的化身,与基督受难像差不多。
这幅画约创作于1916—1917
年,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卢奥反复修改了这幅画,借以寄托画家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语言手段的运用:
[构图、肌理(厚重感,物质感)等]
老国王
油画,1917年
卢奥(法国)
春雪(中国画,1983年)吴冠中
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肌理美感
夜巡(油画,1642年)伦勃朗(荷兰)
表现一群民兵正接到命令准备集合出发去执行任务的情节,并有节奏地处理这些民兵们。民兵的负责人宁
·
科克正在集合队伍,所以在画面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其他民兵,有的在击鼓,有的挑着旗,有的擦枪筒,有的举长枪,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整个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伦勃朗善于用光,作品中画家把强烈的光线打在前景的主要人物身上,以使之成为画面的中心,然后又利用光线的变化形成后面的几个次中心,产生节奏是的变化。光线同时又加强了形体和空间感的塑造。更重要的是使画面形成了特殊的形式上的美感,给人以流动和紧张的感觉。
应当说明的是,此画原来画的时间是白天,由于此画被后人涂上了过厚的光油层,加上长时间的岁月侵蚀和空气污染,以致画面变暗,好像是画的夜景。大约从1800年开始,此画的名称一直被误传为《夜巡》。
语言手段的运用:构图、明暗(光影的变化)、空间、透视等
画家、雕塑家和艺术理论家波丘尼是意大利未来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在雕塑创作中,他发表了《未来主义雕塑的技术宣言》一文,向传统的学院派们发起了有力的挑战,提出了组织三度的无形空间的新观点。他认为,为了使雕塑这种凝固的艺术品具有“运动的风格”,应该去寻找一种

绝对和完全废除确定的线条和不要精密刻画的雕塑”。“我们要把人物打开,把它纳入环境之中”。他说,雕塑家应该有权力把雕像的形式支解和变形,可以采用各种需要的材料来进行创作。这件《空间连续的独特形体》就是他这一艺术观点的代表作之一。
空间连续的独特形体
青铜雕像,
翁贝托·波丘尼
(意大利)
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语言手段的运用:
[构图、形体的空间分析塑造,肌理等]
春雪(中国画,1983年)吴冠中
3、美术的语言元素和手段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语言规则)来运用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
语言规则的体现:[点、线、面、墨色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语言规则的体现:[在险峻中求平衡(对立统一),点、线、面的比对与和谐]
雄视
(中国画,局部)潘天寿
伯留克莱托斯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法式》。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这里的《荷矛者》被塑造成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即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7,以肚脐附近为重心划分的上下身比例为黄金分割的近似值5:8,身体重心的垂直线落于右脚之上。整座雕像以均衡的动作形成统一的构成,显得极其完美和谐。
荷矛者(雕塑,公元前9世纪)
伯留克莱托斯(希腊)
语言规则的体现: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
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
(雕塑,公元前1世纪)希腊
这座雕像可供四面欣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某种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美。女神的面部具有希腊妇女的典型特征——直鼻、椭圆脸、窄额和丰满的下巴。这正好说明希腊的神,是希腊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来创造的。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神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毫无纤巧娇柔、顾影自怜的造作神态。她使人们了解到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观: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丰腴饱满的躯体和端正大方的容貌,体现着青春、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体现着内在的教养和美德。这一切取决于雕刻家浑厚朴实而不追求纤巧细腻,但同时显示出人体动态中丰富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语言规则的体现: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
春雪(中国画,1983年)吴冠中
语言元素的构成:(点、线、面、墨色)
语言手段的运用:[构图、肌理(墨韵(轻盈灵动))等]
语言规则的体现:[点、线、面、墨色的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语言元素的构成:(点、线(粗犷的黑线条)、面、色等)
语言手段的运用:[构图、肌理(厚重的油画色,富有物质感)等]
语言规则的体现:[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点、线、面的比对与和谐等]
老国王
油画,1917年
卢奥(法国)
雄视
(中国画,局部)潘天寿
生活是生活,艺术是艺术,不能也不必要完全一样。
-------潘天寿
语言元素的构成:(点、线、面等)
语言手段的运用:[构图、肌理(墨韵)等]
语言规则的体现:[在险峻中求平衡(对立统一),点、线、面的比对与和谐]
语言元素的构成:点、线、面、色等
语言手段的运用:明暗(光影的变化)、空间、透视、构图等
语言规则的体现:
变化与统一(民兵的负责人宁
·
科克正在集合队伍,所以在画面上处于突出的地位,其他民兵,有的在击鼓,有的挑着旗,有的擦枪筒,有的举长枪,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举止神态,但都统一到准备集合出发这一情节上来。
)、
对比与和谐(光线的强弱明暗对比与和谐)
对称与均衡(构图众人位置的安排的均衡)
节奏与韵律
(光线形成的主中心,和利用光线的变化形成的几个次中心,产生的节奏变化)
试着分析作品的形式美,理解作品如何通过形式美感表现出艺术美的。
生与死
油画
克里木特(奥地利)
语言元素的构成
语言手段的运用
语言规则的体现
巴黎圣母院
(法国)
哥特式建筑
语言元素的构成
语言手段的运用
语言规则的体现
故宫太和殿建筑(明、清)
语言元素的构成
语言手段的运用
语言规则的体现
THANKS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