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5课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本节课的内容在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设置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研解决问题,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系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丝绸、青铜器工艺品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4、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法运用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采用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学生参与度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学法指导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在体会感悟中赏析、品评作品,学生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颀赏,29届奥运会开幕式__中国元素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知道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新授:
(一)丝稠
1、分类:根据质地----锦、绫、纱、绢、罗、绸、缎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蚕神献丝”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东方丝国”的悠久历史,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鉴赏:鉴赏锦、纱、缎,分析锦代表纹样龙纹,分析纱的
代表作品----素纱单衣
3、鉴别:光泽手感触摸法,燃烧法。
设计意图:通过传阅实物使学生直观感知鉴别。
丝绸与青铜器的纹样有相同之处,古代文学与古代工艺也有相联系的地方,指出相关成语,把文学知识和美术结合体现学科整合,也把丝绸和青铜器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过渡。
(二)青铜器
观看鉴宝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共同步入我国悠久的青铜文化长河中,通过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象征意义及主要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情感教学目标。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那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你在将来的生活中会应用一些知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把知识纳入系统,使之网络化,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
回顾所学,预习玉器、陶瓷工艺。
板书设计:
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板书尽量简洁、鲜明、调理、重点突出的原则.
本节课我一直坚持以德为先,学生为主体,学法为中心的原则,因为我认为美术教师在美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让学生在小美中感悟大美,从而去创造美、传递美。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所有内容,恳请各位专家及评委老师对本节说课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锦---厚重
“南京云锦”
纱---轻薄
装
饰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