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1
空气(第二课时)
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每当看见黑漆漆的烟从那粗大的烟囱内冒出时,每当看见汽车的尾气时,每当看见垃圾堆积如山的时候,你们是什么心情?
课堂导入
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4.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5.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目标
生产化肥
化工产品
炼钢
石油加工
空气的用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氧气的用途
动植物呼吸
航天
炼钢
化工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氮气的用途
医疗冷冻
低温超导
生产硝酸和氮肥
保护气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讨论1】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支不支持燃烧?
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讨论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吗?
不能。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稀有气体的用途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制造低温环境等。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焊接金属
用作
保护气
充灯泡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2
3
制作电光源
航标灯
闪光灯
霓红灯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全球变暖
酸雨
沙尘暴
雾霾
三、保护空气
讨
论
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三、保护空气
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废气,居民炉灶排放的烟尘废气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空气污染的原因
三、保护空气
对人的危害
对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
对建筑物的危害
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阻,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使大片森林死亡。
加速金属的腐蚀,各种大理石建筑材料腐蚀后失去光泽,出现坑洼不平、脱落石片;橡胶加速老化、脆裂、强度下降;电线绝缘体漏电等等。
空气污染的危害
三、保护空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思考:请同学们谈一谈如何保护空气,防治污染?
三、保护空气
空气
空气的成分
纯净物与混合物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应用
保护空气
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氧气的用途
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
污染的防治
课堂小结
1.中考?河池】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B
典型例题
【中考?上海】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A
典型例题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B.氧气能支持燃烧,是重要的燃料
C.氧气可供给呼吸,用于登山、潜水和医疗急救
D.氧气可填充于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食品保鲜
C
典型例题
4.由于对森林的过量的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最近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粉尘
D
典型例题
5.【中考?衡阳】“雾霾”“灰霾”
“PM2.5”已成电视新闻熟词,下列做法不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B.减小公共交通压力,提倡私家车出行
C.种植沙漠防护林,减少沙尘暴
D.综合利用秸秆,严禁露天焚烧
B
典型例题
感谢你的聆听(共28张PPT)
2.1
空气(第一课时)
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唐朝诗人李峤写过一首小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堂导入
呼吸
污染
课堂导入
想一想:
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新课讲授
答案:
(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新课讲授
【拓展】空气的发现史
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
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得了氧气。
3.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
新课讲授
拉瓦锡
普利斯特里
舍勒
新课讲授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药品:汞(Hg)
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注意: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原理: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
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红磷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化学变化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
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点燃
【思考1】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
白烟是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2】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
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②所选的反应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③反应后生成物必须为固体。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4】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①装置漏气;
②红磷的量不足;
③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④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氮气(78%)
干燥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2)氧气(21%)
(3)其它成分(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运用口诀法记忆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即: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
化学计算常用到,时刻牢记在心底。
课堂小结
拓展:上述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约有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稀有气体0.94体积、二氧化碳0.03体积、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体积。
课堂小结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
空气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氮气:N2
氧气:O2
课堂小结
空气是
由什么
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混
合物和纯净物
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
课堂小结
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选择的可燃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选择的可燃物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C.选择的可燃物必须足量
D.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
B
典型例题
2.【中考?邵阳】实验室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胶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A
典型例题
3.【中考?长沙】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典型例题
4.【中考?昆明】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高钙奶粉
C.蒸馏水
D.加铁酱油
C
典型例题
5.【中考?福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
B
典型例题
感谢你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