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理财小行家
电子表格的高级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是电子表格的高级应用学习,教会学生用一些高效简便的方法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统计、以拨开云雾,获取到有价值、有规律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从教材内容安排来看,体现了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规律,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能有创意的设计表格、收集数据,能熟练利用电子表格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据;
(2)结合前面知识,掌握excel表格的数据高级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能实现不同软件的彼此支持和协助,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熏陶学生的真善美。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熟练使用数据有效性、冻结窗口、邮件合并及打印Excel工作表的操作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数据有效性、邮件合并等技巧,并做到与其他学科完美整合。
四、学情分析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2、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3、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更快速的处理数据。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演示法、指导法,操作尝试法并对整个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课题解决、学科整合、成果检验模式。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设计表格,收集数据;制作个人消费情况分析报告。
2、本课内容比较接近生活,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语文教育、德育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Word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调动学生情感,多次利用情感透导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个人的消费调查和开支情况中积极引导学生用真善美的人生观来思考处理问题。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设计具有创意的表格,创建具有说服力的个人消费情况分析报告。
六、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任务完成、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3分钟)
精选作文《回家》视频片段(展示一段作文视频,配音配乐),学生带着一颗善良和赞赏的心态欣赏这段视频,指出:家其实就是母爱的象征,而父母给我们的钱,对同学们来讲是多么重要,让同学们思考这段文章中的作者用来买了什么?那我们每个星期是怎么消费的呢?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调查一下吧。
这段作文是我们学校一个学生写的一篇非常感人的作文,曾经获得大赛一等奖,每个同学都对这篇文章非常熟悉,并对作者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深深感动过。感人心者莫在乎情,用真情实感,用实际生活来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进教师的课堂,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有效的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学生心一下难收拢的难题,并为学生完成后面的任务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10分钟)
由教师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不同的样式的两张课表,明白表格的设计思路决定表现形式。接下来展示两张消费样表,比一比,哪一张表好?(这样设计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8人,每组调查本组成员一周的实际校内消费情况,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根据样表的启发在新的工作薄中创意设计具有本组特点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整理好本组成员的信息,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如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美化工作表。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调用学生一个小组的表格,实例讲解数据的有效性操作方法和目的,指导学生使用冻结窗口的功能。完成本课的新内容。
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创意。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小组设计样表,用于下面的教学。(学生作业展示)(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组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思考方向)
任务二:(10分钟)
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分析是整个数据处理过程的关键,也是数据处理的真正目的。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参考其他小组的调查表,对本组成员的个人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在word中写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要引用Excel中的数据表格及图表实例、证据加以说明。
重点指导
1、选择性粘贴;
2、邮件合并;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我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掌握操作技能,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务三:(讲解2分钟,练3分钟)
学习图表的输出、打印。通过全屏演示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工作表中打印区域的设置和打印预览。
(三)协作提高(10分钟):
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在word中制作人人消费分析表报告,根据本小组设计的表格自己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反馈。 提示学生可以借鉴完善自己的调查分析表。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每组学生代表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讲解本组的消费分析报告。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习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这也是一个成果检验过程。展示学生的才能,让同学们的成果得以在全班展示,增强信心!
七、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小结:
本节课,我从实际生活中选材,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教学成果,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任务驱动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实例,在思考、探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应用技术,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