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2元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2元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1-02 10: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元素周期表简介》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主题??元素周期表简介?
二、时间???1课时?
三、课程标准?【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简介】
(一)课标解读:?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能说出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一些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
????
2.学会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二)活动与探究建议:?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探究,合作交流,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四、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题的学习价值:?
本节课从学习方式上看,主要任务是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内容。元素周期表在课程标准中的层次要求并不高,但是他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乃至整个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占有绝对意义的重要地位。作为诸多观念、信息的集大成者,元素周期表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功能性,因此,教学中,要高起点,站在整个化学的角度去摆正他的位置,同时还要低落点,站在化学启蒙阶段去展示它的风采,使之成为复习原子、元素知识的工具。?
2.?本课题的核心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核心内容: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复习,加强学生既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提供的信息,同时体会建表的的思路、意义和用表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查找相关信息,熟练掌获使用元素周期表;?
(2)?能够揭示建表的方法和意义。?
3.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等知识,但是这些内容的内在规律性还没有被进一步认识,也没有对“表格”这一整合、呈现信息的结构、方式有足够透彻的分析和把握。因此通过本节复习,引导学生既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提供信息,又借此机会体会建表的思路、意义和用表的方法,会使学生的收获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对具体表格对象的学习。?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六、教法和方法?
整堂课以课堂探究为主题,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思、练、评相结合,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小组交流法、归纳总结法、练习法、讲解法等多种教法和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强调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较大的思考和活动的空间,把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七、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学生能够自我评价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了解自己对本课题有哪些疑惑和不解。
2.通过学生参与小组交流和班级集体展示,教师课堂观察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分类方法的探究和元素名片承载信息的归纳总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通过设计课堂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查漏补缺。?
4.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专题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检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八、学习过程
引言:这一节我们复习元素周期表,那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教师: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工具,那我们该不该把工具拿在手里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周期表的重要性,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对元素周期表的复习)
  
学生:该。
  
【问题一】: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元素周期表吗?
 
 学生:熟悉。
 
教师:能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吗?
  
学生:思考了一会,部分同学感觉有困难。
投影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同学们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并将1-18号元素的符号填在相应的位置。
 
 【问题二】:在图二相应的位置标出周期和族的序数,指出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和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分布)
 
 信息反馈:标族的位置时,部分同学有困难,需老师点拨VIII族的位置。
 
 练习1.
画出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小结:元素的原子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练习2.周期表由左到右的第16列是哪一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掌握元素周期表周期和族分布的重要性)
  
【问题三】:周期表中,各周期元素的种类分别为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周期表的整体结构)
  
学生:从第一周期到第七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信息反馈:对1、2、3、4、5周期元素种类,同学们根据图二能迅速准确回答,对第6、7周期元素种类大多数同学困难,需提示镧系、锕系各有15种元素。
  
练习3.
同一周期的IIA和I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4.
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多少?
 
练习5.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差值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问题四】:同学们知道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吗?在表格二中把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标出来(设计意图: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熟记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练习6.在2000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116号元素,该排在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练习7.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且X、Y、Z、W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56,则X、Y、Z、W分别是什么元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结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熟悉了元素周期表的整体结构,知道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那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中是怎样体现的呢?
 
【问题五】: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怎样的?
 
练习8.
(1)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IV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②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
(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a)
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
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练习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金属性强
 
 D.
第VIIA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
  
 练习10.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其中W的一种原子是1836W,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X
Y
Z
  B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Z
 
 C.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X
Y
Z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
Y
Z
 
七、教学反思:
 
 从对本设计的实施情况来看,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知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