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
趣味拼搭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第二学段安排了本次观察物体的教学。分别安排的内容:红点问题—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3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图,这一内容是从旧教材三年级下册移过来的;绿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新编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并且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乡村四年级学生现有28人,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但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二年级学习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实物)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知道不同的方向有哪些,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一二三年级学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对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所以本节课设计较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思路: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我从以下四大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从生活实际的现象来回顾复习从前面、上面和侧面观察一个简单物体,引入新课观察物体。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操作拼搭一组(3个)正方体和多组(4个)正方体、观察立体图形,思考,合作讨论、汇报交流,让学生动手、脑、眼、口多种感官体验感悟,丰富空间观念,拓展新知,发展观察思考推理能力。学生运用实践操作法和自主探究法来攻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以及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三、巩固练习,提升技能。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结合课后练习第4题、第5题和第6题,引导学生看一看及摆一摆,深化练习,拓展延伸,深化理解,进一步丰富发展空间观念,提升观察思考和推理能力。四、课堂小结。通过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方格纸。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平时喜欢拍照吗?
生:、、、、、、
我能为你拍几张照片吗?(教师从不同角度拍摄,用教学助手上传到白板。)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为××拍的照片,老师拍的是同一个人,为什么照片不一样呢?
生:(预设)因为你是从前面、上面和侧面拍的。
师:对,这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从前面、侧面,上面来观察简单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前面、侧面、上面)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师:你们知道怎样去观察物体吗?
生:知道,视线要和悲观物体的表面垂直。
师:那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观察一下这个正方体,给大家做个示范?
学生上台观察
师:你们知道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蹲下来观察呢?
生:视线要和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观察物体时我们的视线要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观察同一组(3个)正方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信息窗图片)
生:(预设)
a、小刚、小文、小丽在观察由三个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b、小文是从前面观察的,小刚是从侧面观察的,小丽是从上面观察的。c、小刚和小文坐着,小丽是站着的。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生:、、、、、、、、、、、、、、、、、、、
师:到底对不对呢?用你们桌子上的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把你们观察到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观察交流
师:通过观察,谁来说说这三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生:、、、、、、、、
师:为什么从侧面(上面)只能看到两个小正方形呢?
生:因为遮挡了1个正方体。
师:你来给大家说说是哪个正方体被挡住了呢?
生:、、、、、、
师:非常好,我们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这组正方体,观察到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生:(预设)、形状不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想象、自主操作拼搭、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学生亲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充分感知一组物体,建立一组物体形状的表象,丰富空间观念,拓展新知,发展观察思维推理能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
师:想不想继续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生: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小组合作摆一摆。
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老师的要求。
要求:下面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上面摆1个小正方体。每组拼搭3个立体图形。
分别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观察时视线要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预设:
a
前面:
侧面:
上面:
b
前面:
侧面:
上面:
c
前面:
侧面:
上面:
(教师巡视指导)
师:那一小组愿意展示你们拼搭的立体图形?说一所你们摆的立体图形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生:、、、、、、、、、、、、
教师用教学助手(移动展台)展示大家摆的立体图形以及方格纸。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生:没有
现在各小组继续观察你们的记录结果并和小组成员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预设
a
我们组拼搭的三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形状不一样,但是从上面和侧面看都是一样的。
b、、、、、、、、、、、
c、、、、、、、、、、、
d、、、、、、、、、、、
师:哪位同学能把我们的这些发现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预设)不同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也就是说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角度观察,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出第二个问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自己摆,自己研究,自己总结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知识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提升技能
1、师:刚刚我们通过摆一摆来观察立体图形,现在我们只通过看一看来完成课本68页第四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这道题的?。
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有其他不同的答案吗?生:、、、、
2、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现在老师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
课件出示:(第68页第5题)
自己解答
师:谁想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学生展示,教师用教学助手直播)
【设计意图:有层次的练习,既保证学生巩固前面所学知识,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又能在有趣味的想象活动中提升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空间是个很奇妙的世界,摆的物体不一样,从前面看确是一样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其实,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学习上,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
侧面
上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只是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简历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本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正方体作为学具,设计了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第一次操作从观察由3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引导他们从拼摆到观察,使学生加深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小组成员帮助拼搭、再观察。接着用了4个小正方体拼搭出了3种不同的立体图形,让学生从前面、上面、侧面进行了观察,体会物体的形状不同,从同一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接着设计一组练习,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作用,特别是开放题的设计,完全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四维空间,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不足之处:班级人数过多,每一组很难详细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有的学生表述不清图形形状,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培养。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同,观察到的图形有偏差,以至于出现画出错误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