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1 21: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材内容分析]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
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
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
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
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三国人物有浓厚的兴趣,一些学生看过《三国演义》和相关读物?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在中学初一课本中学习过曹操的作品《龟虽寿》与《观沧海》,对曹操有一定的认识。
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
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
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5、知道三国中东吴对广州的管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
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与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通过音频《赤壁怀古》,联系语文知识创设历史情景
4、通过设置游戏对地图上错误信息的查找,使学生加深三国时期地理位置的认识
5、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
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官渡之战中人心理状态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3、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应该正确估
量自己的实力。
4、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
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5、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
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难点和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本课的难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
[课时] : 一课时
[课型] : 新授课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创境激情导学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前准备]
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预习材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学生——预习第16课?查找刘备、诸葛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听一段音乐(多媒体展示《三国演义》主题曲的视频)
这是摘自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大家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歌曲里涌现的人物大家熟悉吗? 听完这首歌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吧?
身临其境亲自感,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
回答歌曲的名字。(如果
学生回答不出的话说出,教师说出答案:滚滚长江东逝水,由杨洪基演唱的)?


答:第16课《三国鼎立》
[讲授新课] 一、
官渡之战(BC200
年)——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势力日益增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视人才
经济上:
奖励农耕
实行屯田
军事上:
官渡之战

显示官渡之战的示意图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我们一起来穿过时空的隧道,一起来到东汉末年,这时候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怎样的情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而北方人民的这一个愿望是由曹操来实现的。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的一张肖像图,(展示曹操头像)?
在军阀纷争割据中曹操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能在众多军阀中暂露头角,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当时实力很强的袁绍成就了一番事业。?曹操实力日益增大的原因是什么呢??(讲述曹操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渡之战的简略过程(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路线图,简单讲述过程,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大家请看一下书本75页的相关史事。
同学们都发现到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心理因素。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将士被曹操烧掉粮仓后军心动摇,而相对来说曹操镇定自如,积极寻求战机。
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心理因素影响大吗?能否举出一些因为心理因素而取得成功或者遭受挫折的例子。
可以看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我们要吸取袁绍的教训。
过渡:?官渡之战几年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我们说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大家有没有学过他的诗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 ?(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
答: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不已,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拿出课前查找的曹操的相关材料,通过地图直观感受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带着问题思考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胜利?
学生阅读书本75页“相关史事”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边看书边抓住课文中的有效信息思考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思考平时生活中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成功和受到挫折的例子。


学生回答
学生齐声回答?《龟虽寿》并背诵诗篇




回答?
统一南方。进而统一全国
?
二、赤壁之战? (208)——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刘备、孙权势
力的扩张
显示三顾茅庐图画,播放三顾茅庐视频
2、赤壁之战(208
年)?
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
3、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显示三国鼎立示意图
曹操统一南方面对的对手是谁??
提到刘备,曹操评价他说 “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耳”就是说天下看得起的只有刘备和他自己,那提到刘备,自然而然会想到谁??
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幅图:大家知
道画里面的人物是谁吗?这里面含着
一个什么成语呢??
曹操另一对手是孙权。评价孙权曹操认为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手下有谁?关于周瑜,我们一起来听听苏轼
的《赤壁怀古》,(播放课件和音频)?
周瑜少年得志,是赤壁之战关键人物。

赤壁之战时发生在208年,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实力非常强大,他亲率几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南方,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曹操的愿望实现了吗??讲述赤壁之战的大概情况,并引导学生填表格。作为优秀军事将领的曹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取得胜利,而在赤壁之战中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失败呢?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根据同学的发言补充知识点。

在学生的回答中总结?

? ( 扩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骄兵必败。这个是一个规律性的道理,鲁迅先生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是这么一个有本事的人、骄
傲也会失败的。我们要吸取曹操这个
教训:有了成绩不能骄傲,应该再接
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

我们对曹操都比较熟悉,他是三国
时期人物吗??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过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每一
国都想暂时还不具备统一中国的能力,于是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呢??
回答:刘备和孙权
回答:诸葛亮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
学生观看刘备三顾茅庐的视频
回答:周瑜
与语文教材结合起来,创设历史情境。从文学作品之中了解周瑜的少年得志。
分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举手
讲述自己的看法
1.曹操自恃有20万大军,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2.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在南方容易得传染病;
3.采用战术错误,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船一着火就会蔓延很快。

(如学生如果提到借东风这个问题的话,就让学生思考怎样评价那天是刮东风?)?
回答:不是,因为曹丕在220年称帝时,曹操已经去世。
致力于发展经济,壮大实
力。
三、三国经济的治 理和开发

1、曹魏屯田

2、诸葛亮治蜀

3、东吴开发江南

?(展示翻车、青瓷等图片)
?
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的。
魏国处于中原地区,农业发达,曹
魏重视屯田。蜀国重视与西南少数民
族的关系,诸葛亮是我国西部开发的
功臣。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
到达夷州,即今天中国的哪个地方呢??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领土
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
而提到东吴,其对广州的开发也有一定的作用。(讲述相关情况)?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总结:总的来说,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到统一的过渡、转变时期。为西晋的短期统一乃至隋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 抓住课文中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图片给学生留下感性认识,?激发兴趣。

回答:台湾
激发起爱国主义感情?


进行乡土历史的熏陶

学生发言
认识到三国时期是历史的进步,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课内提升]









显示京剧面谱
我们这一节课提到了很多人物,令大
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还要数曹操和诸葛
亮。那么在众多的人物中,你喜欢哪
一个呢?为什么??
对于曹操,人们用八个字来形容:“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对于诸葛亮,令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忠诚,八个字形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家平时很少看京剧。在京剧里面曹操是白脸奸臣,你认为对吗??
(针对发言作分析)?
曹操对于统一北方做出了贡献,推动历史的发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把历史真实和文学作品区分开来。 学生讨论并发言


使学生对人物的评价有一个客观地认识,并对三国鼎立的历史有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

使学生了解到文学作品很多时候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往往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出发,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进行虚构,?有时候和历史真实是有区别的。要即以区别,并对人物的评价也要有一种客观的眼光。
[课堂小结]
显示示意图拉线索进行小结
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自我测评]
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
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巩固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课前构思、教案撰写、课件制作以及课堂教学中,我都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作出尝试,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前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他们已有的知识,在教学之中我选择了他们比较熟悉的题材和采用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在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制作动态的战争地图,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精神与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了解三国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三国演义》或是看关于三国的电视剧,很容易就把这些文学的作品等同于真实。为了使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的区别,我展示了京剧面谱中三国各英雄人物的形象,提出问题:曹操在历史中是否真如京剧中的白脸奸臣?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回答,从而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第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在初一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曹操的文章如《龟虽寿》《观沧海》.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背诵这些作品,有利于了解曹操的性格特征。在讲到赤壁之战中,联系学生小学时期学习的课文《赤壁之战》,便于学生分析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在讲到赤壁之战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还播放了苏轼的 《赤壁怀古》使学生在诗句的欣赏中了解到相关的人物并进入历史情景便于学习。第三、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前我认真阅读教材与相关资料,设置问题上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如讲述官渡之战时讲述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在赤壁之战中强调骄兵必败的正确性,并补充相应的乡土教材,如吴国时对广州的首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整节课学生参与意识强,科组老师给予较高评价.因为本课内容比较丰富,难以取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有些地方还欠缺完善。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实践的把握中还要继续优化。这节课虽然已经上完了,但我以后会继续进行新课程教育的不断尝试,积累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