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1 21:5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材分析

《青铜器与甲骨文》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
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方法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2、.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3、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搜集4个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像,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要求知道甲骨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商周时国力的强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字游戏:师出示“、上、下、水、日、车”四字的甲骨文幻灯片
,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分别是今天的哪个汉字?(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七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年龄还小,兴趣往往会支配着学习行为。这个猜字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疑:那你们知道这种文字叫什么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那时的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由此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按照教科书的框架结构本课共分为两部分,第一框题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第二框题“甲骨文记事”,第三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板书):
首先从框题上分析本目需要讲清两方面内容
“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一)、商朝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板书):
本目的重点应放在两个词上即“发展”与“高度”。
.发展。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复述商朝铸造业的发展。高度发展:设计说明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关于商朝青铜器的资料从种类、纹饰、造型等各个方面对商朝的青铜器进行阐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搜集材料效果的检测培养学生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分类、归纳、综合的能力及系统化、条理性的表述能力。
.教师出示问题:
1、青铜器是把(
)(
)(
)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为燃料,经高温冶炼而成,因颜色发(
)故所铸器物叫做青铜器。
2、青铜器的种类繁多有(
)(
)(
)(
)等数十种。
生看书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青铜器的代表作是什么?”由此导入下一框题“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板书):
在学生回答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鼎后,
教师出示司母戊鼎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引导学生从司母戊鼎的名称由来,铸造特点,怎样铸造和司母戊鼎的意义四个方面来了解司母戊鼎的相关知识。在讲解是司母戊鼎的铸造时,让学生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师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司母戊鼎铸造工程的总设计师,你会怎样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并由此评选出“最佳工程创意奖”
。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应重在点拨,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使学生明确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师想一想:司母戊鼎的铸造成功反映了什么?给了我们今天哪些启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总结: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水平的高超和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鉴于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评选“最佳工程创意奖”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一道判断题的形式进行此框题小循环反馈即
“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此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讨论“司母戊鼎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师通过补充四羊方尊图片等不同种类的青铜器图片,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既用于生产、军事,更多的则是用于日常生活。同时了解青铜器主要为王室和贵族所拥有,因此它既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从而感受先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创造力。通过讲解青铜礼器上出现的大量“金文”,使学生认识到青铜器还具有文化传承功能。通过讲解青铜器在铸造过程中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等史实,感受商、周文明鼎盛时期国力昌盛,政府能有效地调配管理各种社会资源,同时广大奴隶也受到严酷压迫。二、兽骨文记事。
需要讲清“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记载内容和发现的意义”三个知识点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板书)
1、甲骨文的含义(板书):师出示幻灯片《破解甲骨文之谜》,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看书并回答问题,看看谁回答的最准确!1、商代进行占卜的都是什么人?占卜的内容有哪些?怎样进行占卜?2、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出土地点在哪里?3、你认为甲骨文的出土和解读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问学生什么叫做占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要用科学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生回答怎样进行占卜时出示幻灯片《龟甲和兽骨》,学生结合图片讲解,师适当补充。师强调甲骨文的含义应包括以下三点:(1)商朝(2)刻在龟甲和兽骨上(3)是一种象形文字,并出示幻灯片:甲骨文人字的形意,加深学生对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理解。
2、甲骨文的记载内容(板书):问: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在哪里?(殷墟):河南安阳。
.设疑:为什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就一定是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呢?(因为是商朝都城)此设计需要学生联系新旧知识回答学生提高把握历史脉络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归纳、综合的能力。
.进一步设疑“千里马虽好也要有伯乐来识”发现甲骨文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是谁?师生动讲述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
3、甲骨文的意义(板书):
本环节设计了由“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论证活动,通过双向的推理论证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甲骨文十二生肖猜字活动”
,(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图片)通过甲骨文十二生肖单字寻找自己属相,让学生体会甲骨文象形字的造字特点,认识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甲骨文是汉字的始祖。讨论:“通过甲骨文――汉字的推论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由此分析得出“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转化而来的”。第三框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板书)。通过甲骨文与今文对照,明白形声造字法。这种设计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教师归纳总结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总结实际上是对甲骨文世界意义的阐述。造字游戏:要求学生由“人”“月”“水”等简单的汉字想像甲骨文的书写,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横向思考能力及丰富的想像力。最后出示幻灯片练一练:
1、甲骨文主要是记载(
)
A.占卜的结果
B.老师的课文C.天文观测的结果??
2.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盂鼎
???3..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4.编钟是古代的一种

制作编钟的材料是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师生共同踏上了穿越之旅,通过探索发现,学习了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更好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第五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造字法
教学反思
七年级学生对古代史充满兴趣,课堂思维活跃,乐于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小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不理想的是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