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课例鉴赏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课例鉴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1 21:27: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夜雨寄北》课例鉴赏
【学习目标】
1.教会学生进行有效诗歌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能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音韵美、意境美,培养热爱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诗歌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隽永语言
导入新课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这里不仅留下浩如烟海的诗篇,更是名家辈出,大家最熟悉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除了这两位诗人之外,还有许多著名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经典佳作《夜雨寄北》(傍晚时分,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展示ppt)
(设计意图:以优美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诗
走近作者
(ppt展示李商隐画像,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力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无题诗最有特色。
三、写作背景
走进诗歌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四、多种诵读
感受诗歌
1.听名家朗诵,配乐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3.指名配乐朗读。
4.全班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夜雨情思
深入诗歌
缠绵的雨丝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呢?这是作者滞留巴蜀写给北方妻子的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作者先写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连绵、涨满秋池的夜晚怀念妻子的情景。在这样的夜晚,作者辗转不眠,孤灯听雨,满怀离愁,内心充溢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妻子能知道自己这种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在西窗烛下向妻子谈谈,今夜雨中思亲的情景。
六、夜雨诗情
鉴赏诗歌
师启发:“小组合作,讨论质疑,这首七言绝句对诗句你有哪些困惑?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理由。”
君问归期未有期
1、生:“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君”指谁?此句中有两个“期”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此时内心具有怎样情感?
明:“君”——妻子(或好友)根据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似乎写给他的妻子更确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却没有明确回去的日期”此句采用“一问一答”手法,将“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流露出诗人内心——“思归而不能的愁苦与孤寂的心情”
(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
1.师这句诗是记事还是写景还是抒情?如何进行诗歌赏析?
生:重在——写景。
师:诗歌赏析一般可以从炼字、意境、思想感情这些角度进行赏析,下面我们试着从这些角度进行赏析。
炼字。“涨”
字用的妙。“涨”字是涨满、溢出。“秋水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这里仅仅是描写秋雨吗?”(师问)非也,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心中难以派遣的——绵绵不断地“思归愁绪”,一个“涨”字将抽象的“愁”描绘的淋漓尽致、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一个“涨”字可谓“一字千金”。
2017年央视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其中有一个精彩环节——“飞花令”,今天我们也来过过瘾——来一个关于“愁”字飞花令,看看哪位同学能成为我们班级的诗词小达人。(表扬鼓掌,适时点评)
师补充拓展有关“愁”字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一枝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b、意境。从地点上“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从时间上——是寂静幽暗的黑夜(夜晚);从季节上“秋”——是最触动人们思乡和孤寂的季节。分别从空间、时间、季节三位一体多角度、多层次将“归期而未有期”的愁苦沉寂之情,渲染的更加浓郁。
(三)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师:“三四两句为我们描绘一个怎样的意境?”
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充满诗情画意,展示学生的文采)
2、生:这两句运用想象为我们描绘有一天能与家人团聚场景,此句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为何?
明:
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现实中伤感心酸的往事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心绪,诗人却偏要回首,重提巴山旧事,反其道而为之,目的何在?用现实的伤感心酸衬托出未来他日重逢时的幸福美好,目的在于“使他日重逢变得珍贵,更充满幸福感,苦尽甘来,方识甜之味”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素材,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欢乐,增添重聚时的乐,意境深婉、隽永,余味无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字句入手,品析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诗歌用词的巧妙之处。)
七、以文会友
展现才华
师:“真情无价!世间有许多美好真挚的情感,如感人至深的亲情、珍贵的友情、深厚的师生情、同甘共苦的同窗情·······今天就让我们舒展诗歌的翅膀,将我们内心这些美好的情意借助手中这支笔表达出来,用唐诗宋词装点我们的内心——老师给它起了个雅名叫唐诗素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看,今天谁会成为我们班上最出彩的写作小达人,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写一篇200-300字的精美文章。
(一)例文:
游子吟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三)课上练笔:夜雨素描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布置作业
课下继续完成"唐诗素描"佳作,分小组选出每组最佳佳作,下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赏析评点,体会我国诗歌文字的魅力。
九、结束语
让诗词装点我们的人生,让真情滋润我们的心田,将美好的情意扎根在我们心底,让诗歌伴随我们成长,抒写我们人生的辉煌!
(设计意图:用动情唯美的语言总结全诗,深化本节课的主题,提高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
【名师观察】
以读带教
情景入诗
古诗词教学,如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走近诗歌,体会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困扰每个语文老师教学的难点,部编新教材更加侧重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承,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具有它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意境美、结构美!《夜雨寄北》这节课巧妙借助多种诵读方法,由字入句、由句入诗、由诗入境、由境入情,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感受诗歌音韵、美好意境,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诗文并举,感受我国经典文化、树立家国情怀、弘扬民族文化。《夜雨寄北》这节课巧妙构思,借助诵读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诗歌教学中,采用名家朗读、生生互读、师生共读等多种朗诵方法,以读带教,整体感受诗歌音韵美,同时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并且营造美妙的诗歌意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感知诗歌,启发传授诗歌鉴赏的具体方法,最后扩展延伸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学以致用——以文会友,将一首首经典的诗歌用自己的小手变成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展现才华,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兴趣,巧妙构思,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的亮点在于,构思巧妙,适时结合时代气息,借助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环节和“唐诗素描”两个很具特色的教学设计,贴近生活、寓教于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点,在活动中启发智慧、在交流中提升自我。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活动为抓手,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展开了有序的、系统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既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所。有效的教学,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用心构思、灵活的运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与钻研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精彩点评,在课堂上形成了师生间的深入对话,教学相长,并且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教师基本功扎实、鉴赏诗歌的方法具有实效性,适当拓展相关语文知识,在活动中锻炼、实践中提升、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加深对民族文化理解,体现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
也有遗憾不足之处,年轻教师,虽思维活跃,有自己独特教学思路,基本能做到循循善诱,但是,面对课堂上极个别问题传授有些浅显,希望在今后在教学中能多积累相关教学素材、深挖教学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