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人教版
·
物理
·
八年级(下)
第7章
第2节
弹力
学习目标-新知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达标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知道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通过实验验证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
4.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新知导入
撑竿跳高是一项技术复杂的运动项目。如图,运动员跳高时将竿压弯,然后通过悬垂、摆体、举腿、引体等竿上动作使身体越过一定高度。
被压弯的竿子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呢?
新知导入
被压弯的竿子、受压变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弹力。
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受压变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力又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呢?
知识点
弹力
1
新知探究
现象探究:弹性和塑性
用力向下压直尺,直尺_______,撤去外力后直尺______(填“能”
或“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变弯
能
新知探究
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将会被_______,撤去外力后橡皮筋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拉长
能
新知探究
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将会_______,撤去外力后,橡皮泥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变扁
不能
新知探究
脚踩在松软的沙滩上时,沙滩上会出现一排足印,人脚离开沙面,沙面______(填“能”或“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不能
新知探究
1.弹性
一些物体如直尺、橡皮筋等,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撤去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
有些物体(如橡皮泥)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归纳总结
新知探究
1.物体受力时一般都会发生形变,有的发生弹性形变,有的发生塑性形变。
2.不同物体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不同,如用手拉弹簧,弹簧就能发生明显的形变,但用同样大小的力压桌子时,桌子只发生非常微小的形变,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放大法观察物体的微小形变
对于桌面的微小形变,我们可以采用平面镜的两次反射达到放大的效果。
拓展延伸
新知探究
(1)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还有我们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弹力
新知探究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
②接触处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弹性形变。
从产生条件上分析,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力,其实质都是弹力。
压力
支持力
F
拉力
新知探究
如放在水平面上的A、B两球虽然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互挤压,所以A、B间没有弹力,但A、B和水平面之间存在弹力。
思考讨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吗?
不一定产生弹力,如相互接触但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一定不会产生弹力。
A
B
新知探究
(3)弹力的三要素
①大小:与物体材料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
压力
支持力
②方向
1)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2)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新知探究
3)绳子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归纳总结:弹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或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且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③作用点
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也可等效在接触面的一点上。
F
拉力
新知探究
(4)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该限度称为弹性限度。
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弓拉的越满,弹力越大
新知探究
典例1
(2019·临沂中考改编)如图是运动员参加射箭比赛时的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运动员将弓举起时弓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B.弓被拉得越弯产生的弹力越小
C.弓被拉得越弯所用的拉力就越大
D.箭被射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弓被拉得越弯,弹性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B
2
新知探究
知识点
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制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
新知探究
弹簧测力计
(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弹簧测力计
新知探究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组成的。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新知探究
拓展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1)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旁边直立放置一刻度尺,记下挂钩上挂钩码前弹簧下端的位置,然后每次增加两个钩码(每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均为0.5
N),使弹簧所受的拉力逐渐增大,通过刻度尺读出弹簧每次的总伸长量△l,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
新知探究
实验记录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拉力F/N
0
1
2
3
4
5
6
弹簧伸长量△l
/cm
0
1
2
3
4
7
11
新知探究
探究归纳
(1)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2)当超过弹性限度后(本实验中当拉力超过4N后),弹簧发生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将无法自动恢复到原状。
0
2
4
6
8
2
4
6
10
12
/cm
F/N
△l
新知探究
1.弹簧不受任何拉力时的长度叫做弹簧的原长,一般用l0表示。
2.弹簧受到拉力之后的长度是弹簧现在的长度,一般用l表示。
3.弹簧的伸长量:
△l=l-
l0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所受拉力F成正比,即△l越长,表明所受拉力F越大。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使用前:
(1)观察量程: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
(2)明确分度值:知道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要调节至
对齐。
(4)沿弹簧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零
刻度线处,以防止弹簧卡壳。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新知探究
使用时:
(1)测量: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避免因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
(2)读数:应让视线垂直于刻度盘表面读数,在记录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3)待测的力(物体)一定要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
新知探究
拓展延伸
转换法的应用
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测量的,而力的大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力的大小却和弹簧的长度变化有关系,所以可以用弹簧长度的变化量来体现力的大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转换法。与之类似,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也应用了转换法。
新知探究
握力计
弹簧秤
托盘秤
弹簧测力计的种类
为满足不同的测力需要,人们还制造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新知探究
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不仅能测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力,其他方向的力也可测量。在测量时,只要保证弹簧测力计所测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即可。
特别提醒!
新知探究
典例2
解析: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在一大格,两小格处,一大格为1N,一小格为0.2N,故示数应为1.4N。
用弹簧测力计测某一力的大小,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力大小为
(
)
A.1.8
N
B.1
N
C.1.4
N
D.1.6
N
C
课堂小结
形变
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弹力
使用方法
结构
原理
产生
应用
课堂达标
1.(2020春·凉州区校级期中)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发生了形变就一定有弹力
B.人坐在椅子上时人和椅子都受到弹力作用
C.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是弹力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使弹簧伸长的力是物体的重力
B
课堂达标
2.请读出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
N。
读数________
读数________
1.5N
1.15N
课堂达标
3.下列所提到的力不是弹力的是( )
A.吊绳对水桶的拉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坐在椅子上的人对椅子的压力
D.磁铁间的吸引力
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
(2)接触后发生弹性形变。
D
课堂达标
4.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
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
B.
3
N
C.
6N
D.
12
N
C
测量的是作用在挂钩一端的力的大小
课堂达标
5.(2019·株洲中考节选)用一把刻度尺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探究弹性细绳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A、B分别为处于原长的一根弹性细绳的左右两端,R1和R2是固定在细绳上的两个标识。现将A端固定,用弹簧测力计将B端沿着细绳所在直线向右拉,Rl、R2和B三点位置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乙、丙、丁所示。已知细绳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课堂达标
(1)据甲图可知弹性细绳原长为__________cm。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细绳是___________(选填“均匀”或
“不均匀”)伸长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____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3.
00
均匀
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