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上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的世界”,第110-111页第1-7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1课时,内容涉及负数认识、小数的意义、用字母表示数三个单元的内容。练习共计7题,第1-3题是小数的意义,第4、5题是认识负数,第6、7题是用字母表示数。第1-5题侧重引导学生整理负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意义;数的改写是为了沟通整数与小数的联系;数轴则是体会数序和大小及相互关系,用字母表示数重点是体会数量关系及化简的方法。7道题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是将知识割裂了,没有一个整体的结构观,没有突出知识间的内存的紧密联系;同时,知识扁平化、一般化、线性化严重,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不能满足“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必发展”这一理念,所以练习要重新整合,要重新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的价值体会还不是十分深刻。另外,从课前调查情况看,学生对复习整理的方法约有60%的学生不会整理,即使会整理的,也多是条目式的,大部分没有厘清知识间的关系,没有结构知识的能力。
设计理念:
学会结构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交流与分享,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整理与数相关的知识,学会整理、归类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的初步能力;在整理、分析错题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在交流分享中,提高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复习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进一步加深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体会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与兴趣;
4.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使学生在人机交互中更利于学习,提高效率。
教学重点:
理解数的小数、负数、用字母数意义及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自然数、小数、负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管窥数的发展,走进数的世界
数起源于数,数产生了数,最初产生了像1、2、3……这样的自然数,在数的应用中,人们发现自然数不够用了,就产生了一个个新的数。可以这样说,数是数学的基石,数的发展,托起了数学的发展,建起了数学大厦。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数的世界。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设计意图:从数的产生开始,介绍数的发展,体会数的发展就是数学的发展史,认识到数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激起学生对数的重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问题直指复习的内容与范围。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开门见山。】
二、展开:展示整理内容,体会数的价值
1.汇报展示整理内容
典型引路,交流复习内容
选择4-6名学生《课前复习学习单》,展示,汇报;
学生评价:找出优点,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示老师整理情况;
归纳总结整理学习方法。
整理要点:全面有序、建立关系、突出重点、简洁美观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会整理,在比较中学会结构知识,在结构中体会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结构知识是方法也是教学的目标。】
2.借助数轴直观,建立数间联系
(1)填一填:
(2)想一想:
自然数、小数、负数之间有关系吗?
议一议。
同桌先交流,再汇报
小结
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正数可以是小数、整数,负数可以是小数、整数;两个自然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自然数也可以写成小数形式等。
【设计意图:复习课就是要把知识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本课的知识结构化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自己结构知识,形成自己理解的网络,第二部分就是知识深层次的结构化,使知识能形成一个系统,这也是学生最难理解的,因此借助数轴,直观、明了,在讨论中理解,在交流中提高,使自然数、小数、负数结构成一个新的数系。】
3.设置问题冲突,体会数的价值
(1)设疑激思:
学习这些数有用吗?
实例引路
①黑板长3米多一些。
黑板长3米多26厘米。多多少米?
小组交流:比较两种说法哪种好?为什么?你对小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明今年a岁,妈妈的年龄是(a+25)岁,当妈妈23岁时,小明多少岁?
小组交流:如何理解“(a+25)岁”?
介绍数学史上此问题的纷争。
【设计意图:第一个实例,让学生体会小数的价值,其实小数的起源就是量不足,让学生回到源头来认识知识,这样理解更深刻。第二实例,将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即用字母表示数和负数的认识,在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的过程中,展现了“历史相似性”发生原理,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这样学习才是深度发生的学习。】
4.交流作业错因,分享经验
(1)选择部分同学课前精选的典型错例与分析,进行展示交流。
(2)总结错误类型,及改进方法。
5.闯关练习,巩固提高
闯关练习,根据作业情况适时择题评讲。
第一关:填一填(★)
1. 6角5分是1元的,写成小数是( )元。
2. 7.69是由7个( )、6个( )和9个( )组成的;也可以说成是由7个( )和69个( )组成的。它有( )个千分之一。
3. “十·一”黄金周,某市共接待游客466700人次,改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000000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元。
4.某一天海口的最高气温是16℃,记作( )℃;太原的最高气温是零下3℃,记作( )℃。
5.某商店一天上午卖出3个花瓶,下午又卖出4个。如果每个花瓶的售价是x元,这天卖花瓶的收入一共是( )元,下午卖花瓶的收入比上午多( )元。
第二关:选一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是正数 B、0是负数 C、0比-1小 D、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关于0.4和0.4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一样 B.意义一样 C.计数单位一样 D.大小和意义都一样
3.一个两小数精确到十分位后是2.1,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有( )个。
A、1 B、9 C、10 D、无数个
第三关(★★★)
一个乡镇有2.6万人,这个乡最多有( )人,最少有( )人。
三、总结:反思学习历程,拓展数的世界
1.介绍小数的历史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就提出把整数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到了700多年前,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了小数的名称。直到4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2.反思学习,自我设问
通过对数的世界的整理复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想到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困惑?
【设计意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与掌握,而是不断的结构新的结构,而新的结构产生的触角之一便是问题,有了问题,就有了思考,有了思考,就会产生可能的潜在发展区。不断的促进学生反思、诘问,也是课堂学习的延续。下课,只是一节课的结束,更应是一个新学习的开始。小数的历史的介绍只是一种告诉、一种对学生可能问题的回应,期望它能给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附:
课前复习学习单
姓名:___________
我会整理
本册数学我认识了哪些数?(答: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在课本的第_____________单元。相关知识我整理如下:
我会纠错
选择自己作业中两道典型错题,分析原因,再订正。
第1题 第2题
题目 和错误做法
题目和错误做法
错因
错因
订正
订正
通过错题分析,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