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
五年级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事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平均数的概念。
知道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知道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能根据一个数据的变化,推测整体平均水平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问题探究的过程,喜欢数学,喜欢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运用已学会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知道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3、能根据一个数据的变化,推测整体平均水平的变化。
【教学难点】
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有关
“数据处理与概率统计”的学习中积累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选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的初步方法。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处理,计算出反映总体情况的统计量。然后再通过简单的分析,尝试做出初步的预测,使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玩一个记数游戏,想不想玩?
要求:1)看一眼,只有3秒钟,不能读出声。
2)数字消失了,才可以动笔写在学习单上的格子里。
3)数字再出现时,请在正确数字的右上角打“√”。
出示:6
4
N
5
8
3
E
2
9
1
(3秒)
2、质疑:一个数能否表示一个人的记数水平。
3、出示:在记数的游戏中,小巧的情况如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正确个数
8
6
6
4
师:看了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师:用什么数能更准确的表示小巧记数的水平呢?
4、揭示课题。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活动一:计算平均数
1、记数游戏
2、再出示三组数:1
A
2
6
8
D
1
5
4
5
、9
2
8
Y
7
7
K
2
6
8
、5
1
2
8
7
F
3
9
4
P
3、师:
XX记数的平均水平是8个,第四次他也正好记了8个数,这两个8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小结:平均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整体的平均水平,它是通过计算得到,它不是指具体的任何一次数据,在全体数据是整数的情况下,它仍然有可能是小数。
二、探究活动二:比较两组不同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小丁丁
8
7
9
——
师:小丁丁和小胖也参加了这个游戏,想知道他们的表现吗?
(出示)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小胖
8
7
9
0
2、师:看了这两张表格你有什么疑问?
你能分别帮他们两人算一算他们的平均个数吗?
小结:在计算平均数时,我们要注意不能删去一组数据中的零值资料。
三、探究活动三:根据一个数据的变化,推测整体平均水平的变化。
1、师:小亚她也玩了四次这样的游戏。(出示统计图)
师:她四次记数的平均水平是多少?如果她要再做第五次实验,
第五次实验的个数是6,现在五次的平均水平会怎样?先感觉一下,平均数会增加还是减少或是不变?
小结:数据中的数发生任何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高于平均数的数增加,整体的平均水平就会增加,低于平均数的数增加,整体的平均水平就会减少。
师:小芳想和小亚比较一下各自的记数水平,(出示统计图)你们看了两人的统计数据,能比出结果吗?手势表示。
小亚:
小芳:
A.小亚记数水平高
B.小芳记数水平高
C.两人一样高
D.无法比较
师: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对平均数又有了怎样的感受?
(单位:个)
6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0
1
2
3
4
5
(单位:个)
6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0
1
2
3
4
5
(单位:个)
6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0
1
2
3
4
5
(单位:个)
6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0
1
2
3
4
5
第七次
第六次教案
课题:平均数的计算㈡
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平均数。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数、个数变化时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分层目标:a能比较正确列式并解答求平均数。b正确列式解答较复杂求平均数。c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求平均数。
教学重点、难点:总数、个数有变化时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口答1、小明有12本书,小军有20本书,小明和小军平均每人有几本书?2、五(3)班做好是28件,五(4)班做好事36件,平均每个班做好事多少件?3、五(1)班分成3组投篮球,第一组投中18个,第二组投中30个,第三组投中12个,平均每组投中多少个?师:你是怎样想的?
这三题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板书:总数÷个数=平均数。师:解答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注意什么?要注意总数和个数的对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求平均数的问题。出示:平均数的计算(二)新课探索:探究一:1.出示题目:师:我们来看一下,6位小朋友制作了很多的动物模型。课件出示:小胖所在小队有6人,每人分别制作了8、7、7、9、6、8个动物模型,这一小队平均每人制作了几个动物模型?⑴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⑵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⑶
学生交流:请学生把不同的解答板演。方法一:(2×8+2×7+9+6)÷6=45÷6=7.5(个)方法二:(8+7+7+9+6+8)÷6=45÷6=7.5(个)比较:你认为谁的方法更好呢?为什么?⑷
小结:
求平均数的时候可以根据数的特点用简便方法计算。所以在审题时就要十分注意所给数的特点,根据数的特点进行简便运算。2.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算式:上海八月的某周气温情况如下表:八月某日891011121314温度(?C)32303231313234上海八月的一周的平均气温是多少?(B)A.(32+30+32+31+31+32+34)÷7B.(32×3+31×2+30+34)÷7请学生说说理由生:(32×3+31×2+30+34)÷7这个算式利用了所给数的特点进行了简便方法的计算。探究二:1.出示:国庆节黄金周参观科技馆人数的情况。师:“46781”、“8361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尝试练习,交流。3.
(
46781
×
4
+
83615)÷(
4
+
3
)
平均数×个数
总数
总数
个数
(
46781
×
4
+
83615
)
÷
(
4
+
3
)
=(187124
+
83615)
÷
7
=270739÷7
=38677(人)答:在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有38677人参观科技展。4.学生根据算式说明“总数和个数的对应”关系。生:“46781×4”对应的是“4”;“83615”对应的是“3”,师:求平均数时一定要注意总数和个数的对应。三、课内练习练习一:模仿练习小亮读一本书,前4天平均每天看6.25页,后3天平均每天看8页.小亮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练习二:只列式不计算:1.小巧折千纸鹤:⑴
小巧前4天共折了102只千纸鹤,后3天共折了72只千纸鹤,小巧这7天平均每天折多少只千纸鹤?
(102+72)÷(3+4)⑵
小巧前4天平均每天折28只千纸鹤,后3天共折了72只千纸鹤,小巧这7天平均每天折多少只千纸鹤?
(28×4+72)÷(3+4)2.比较:这几题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这两题的列式不同?3.交流:你现在对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有什么感悟?生:平均数=总数÷个数,而且还要注意总数和个数的对应。练习三:1.
勤工俭学小组包装茶叶,第一组共有10人,平均每人包装茶叶75千克;第二组共有8人,平均每人包装茶叶70千克。问:⑴
平均每组包装茶叶多少千克?(10×75+8×70)÷2⑵
平均每人包装茶叶多少千克?(10×75+8×70)÷(10+8)2.
师:这两题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问题?3.师:说说这两题是如何做到总数和个数对应。练习四:判断小李加工一批零件,前2小时加工28个,后3小时加工36个.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A.(28+36)÷(2+3)
(
)B.(28×2+36×3)÷(2+3)
(
)C.(28+36)÷2
(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56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A
.
(60
+
56)÷(5
+
3)
(
)B
.
(60
+
56)÷
2
(
C
.
(60×5+56×3)÷(5
+
3)(
)练习五:小华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8分,其中数学100分,语文、英语分数相同,语文、英语各多少分?拓展练习根据表内数据,补一个求平均数的问题,并列式。?
人数
(人)工作天数
(天)
完成任务
(个)
甲组
4
20
1500
乙组
6
10
2700四、本课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分层作业:在一个星期中,爸爸3天共陪我运动480分钟,外婆2天共陪我运动300分钟,外公2天共陪我运动340分钟。
①
三个人平均每天陪我运动了多少分钟?
②
三个人平均每人陪我运动了多少分钟?
③
外公和外婆平均每人陪我运动了多少分钟
④
外公和外婆平均每天陪我运动了多少分钟?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P34、P36。
教学目标:
1.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通过尝试、质疑、讨论等活动,理解在计算一组人数的平均数时,可以是小数,个数与总数要相对应。
3.经历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过程,进一步认识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整体情况的“虚拟”的数。
教学重点: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人数)时可以是小数,个数与总数要相对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运动会上滚轮胎比赛场景。
平均每个小队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五⑵班四个小队参加滚轮胎比赛人数统计表
小队
一
二
三
四
人数(人)
2
4
1
5
预设:除法计算、移多补少
小结:我们可以用平均数的定义或移多补少的方法来计算平均数。
2.揭题: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有关平均数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运动会比赛场景
提问:平均每个小队有多少人参加跑步比赛?
五⑵班四个小队参加跑步比赛人数统计表
小队
一
二
三
四
人数(人)
10
8
9
0
2.尝试指导
⑴学生尝试(只列示不计算)
⑵交流情况:
预设:(10+8+9)÷3
(10+8+9)÷4
(10+8+9+0)÷4
⑶小组讨论:
四人一小组讨论,你认为哪个算式是对的?看谁讲得有道理?
⑷全班交流,互动归纳
⑸独立计算结果。
⑹交流情况:
预设:(10+8+9+0)÷4=6(人)……3(人)
(10+8+9+0)÷4=6.75(人)
(10+8+9+0)÷4≈7(人)
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在使用平均数表示人数等实际问题时,可以是小数。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这组数据中的所有个数要与总和相对应。
现在就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下表是上半年参加“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的统计表。上半年平均每月有多少人参加“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
参加“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参加人数(人)
2
3
7
8
2
5
2.小丁丁也参加“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这是他上半年参加活动的统计表。小丁丁上半年平均每月参加多少次“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
小丁丁参加“社区小小志愿者”活动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参加次数(次)
1
0
2
3
2
4
3.已知五⑵班上周(周一到周五)班级图书角平均每天借出10.4本书。
班级图书角上周借出图书本数统计表(周一到周五均开放)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本数(本)
10
11
12
⑴试想周二、周四可能借出的本数。记录在学习单上。
⑵交流、分析。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平均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沪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33
教学目标:
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感知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会根据一组数据估测平均数,知道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
3、知道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表示具体的数量,可用小数表示。
4、渗透统计初步思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小荷币大家都知道吧。那么,怎么才能夺得小荷币呢?今天我们就利用小荷币的夺得情况来学习新的知识。
一、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人数相同的比较
第一组小荷币个数:4个,5个,6个
第二组小荷币个数:2个,3个,7个
哪组的整体水平高?你是怎么想的?
2、人数不同的比较
第三组小荷币个数:4个,6个,5个,1个
现在哪组的整体水平高?
二、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1、探究方法:
三组中哪组的整体水平高?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比总数,比后面平均的个数呢?
生交流
师板书:
第一组:(4+5+6)÷3=5(个)
第二组:(2+3+7)÷3=4(个)
第三组:(4+6+5+1)÷4=4(个)
2、师:你能不计算,从图上一眼看出第一组平均每人得几个小荷币吗?你用了什么方法?
(媒体演示: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移多补少初步体会“平均数含义”。)
师:那么你能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第二组平均每人得到几个小荷币吗?(演示)
第三小组怎么移?
师: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个过程就叫
“移多补少”。
(板书)
2、揭示课题:
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3、理解概念:
师:第三算式中的两个4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交流
师小结:第一个加数4表示的是第一个人实际得到的小荷币数量,平均数的4表示的是第三组的整体水平,是一个虚拟的数。(板书:虚拟的数、整体水平)
第二个算式中4代表什么?
第一个算式中两个5分别代表什么?
4、平均数取值范围:
第四组小荷币的个数:4个,6个,5个,5个,第四组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选一选A、3
B、7
C、5
D、4
E、6
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小结:根据移多补少的原理,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应该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到底是多少呢?(计算,交流)
(感悟:平均数的特点之一是间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5、平均数是小数:
第五组小荷币的个数:6个,3个,6个,7个,平均水平是多少?
交流:(6+3+6+7)÷4=5.5个
师:表示平均每人得到几个小荷币能不能用小数形式呢?说说你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
(估计这里学生在说理由时,能体悟和说出平均数只表示总体情况或水平,不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师(小结):对啊!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一般水平,所以可以用小数表示。
6、师:(指黑板)观察这些算式,我们可以发现,在刚才的解决问题中,我们实际都是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我们是怎样求出几个数的平均数?
板书:平均数=总和÷个数
三、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1、想一想,选一选。
下面是四个班级的小荷币个数情况统计,不计算,你能估算出四个班级的平均水平吗?想一想,选一选
五(1)200个,四(1)180个,三(1)班160,二(1)班100个
180个
②100个
③110个
④160个
2、想一想,选一选
小胖一组得小荷币的平均成绩是4个。
小亚一组得小荷币的平均成绩是5.5个。
他们两人的小荷币相比:
小胖多
②小亚多
③一样多
④不能确定
3、想一想,选一选。
小巧一组得小荷币成绩统计表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平均成绩
小巧组
20
27
2(
)
(?)2
20
小丁丁组
20
?
(1)小巧一组第三第四周小荷币个数都是两位数,第四周是几个?
A、12
B、22
C、32
(2)小丁丁:一组第4周得20个小荷币,这是他们组得小荷币最多的一周。
哪组的整体水平高?
A、小丁丁组
B、小巧组
四、全课总结
板书:
平均的认识
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计算
移多补少
整体水平
虚拟
第一组:4+5+6=15(个)
15÷3=5(个)
第二组:2+3+7=12(个)
12÷3=4(个)
第三组:4+6+5+1=16(个)16÷4=4(个)
总数=总和÷个数平均数的计算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一学期P33、34页
教学目标
1、会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知道可能在使用平均数表示人数等实际问题时,有时是小数。
2、知道可以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及算法来求平均数,为今后学习加权法及权重的问题做铺垫。
3、能运用平均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计算人数等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形式;在计算平均数时能找到相对应的量。
教学难点
在计算平均数时能找到相对应的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回忆旧知,揭示课题
1、复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求平均数的方法
2、揭题---平均数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例1
情景引入
我们学校开展阅读课以来,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高了,(出示图片)瞧,这是同学在图书馆借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上周的借书情况吧,这是老师做的统计表。
上周每天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人数统计如下:
学校图书馆上周借阅图书的人数统计表(周一到周五均开放)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人数(人)
46
52
37
23
58
上周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1、学生先估一估
2、计算验证
3、汇报结果
4、讨论43.2人的结果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得出:在计算人数等实际生活中不能用小数表示的量的平均数时,可能会出现小数。因为平均数只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代表值,是一个“虚拟”的数。
4、试一试
康城学校总部五年级有6个班,各班人数统计如下:
康城学校五年级人数统计表
班级
1
2
3
4
5
6
人数(人)
40
41
39
37
40
43
康城学校总部五年级平均每个班有(
)人。
(2)例2
小胖所在小队有6人,每人分别制作了8、7、7、9、6、8个动物模型,这一小队平均每人制作了几个动物模型?
1、学生独立解决。
2、汇报结果。
3、算法比较,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平均数。
4、小结:在求平均数时,总和与个数之间要相对应。
5、试一试
国庆黄金周前4天平均每天有46781人参观科技展,后3天参观科技展的总人数为83615人.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参观科技展?(只列式不解答)
三、综合练习
1、选一选
勤工俭学小组包装茶叶,第一组共有10人,平均每人包装茶叶75千克;
第二组共有8人,平均每人包装茶叶70千克。问:
平均每组包装茶叶(
)千克。
?
平均每人包装茶叶(
)千克。
A、(75+70)÷2
B、(75+70)÷(10+8)
C、(10×75+8×70)÷(10+8)
D、(10×75+8×70)÷2
小结:在求平均数时,不但总和与个数之间要对应,平均数与个数之间也要对应。
2、想一想
某次数学测试,五(1)班的平均分是85分,五(2)班的平均分是88分。其中五(1)有30人,五(2)班有40人。
请你想一想这两个班的平均分在(
)分与(
)分之间,更接近(
)分。
3、算一算
小胖上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考试的平均分是95分,其中,数学96分,英语98分,小胖上周语文考多少分?
小胖上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考试的平均分是95分,加上自然成绩后四门课的平均分是96分,小胖上周自然考了多少分?
4、填一填(随机)
小巧上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考试的情况如下:英语比三门课的平均分低6分,而数学比三门课的平均分高8分。
小巧的语文成绩比数学(
)(填“高”或“低”)(
)分。
四、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
平均数的计算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平均数=总数÷个数
(46+52+37+23+58)
÷5
=216÷5
在使用平均数表示人数时,有时可能是小数。
=43.2
(人)
答:上周平均每天有43.2人到图书馆借阅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