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必修4:2.4.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数学全套教案必修4:2.4.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0-14 18: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的关键是启发学生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理解定义之后便可引导学生推导数量积的运算律,然后通过概念辨析题加深学生对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认识.主要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几何意义;平面向量数量积的5个重要性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理解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体会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并能运用性质和运算律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运算;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与物理意义,2、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
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基本概念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新课
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研究了向量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的结果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运算。
2、提出问题2:请同学们继续回忆,我们是怎么引入向量的加法运算的?我们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研究了这种运算的?
期望学生回答:物理模型→概念→性质→运算律→应用
3、新课引入:本节课我们仍然按照这种研究思路来研究向量的另外一种运算: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数量积的概念
1、给出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3:
(1)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
那么力F所做的功:W= |F| |S| cosα。
(2)这个公式的有什么特点?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W(功)是 量,
②F(力)是 量,
③S(位移)是 量,
④α是 。
(3)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功的计算公式”吗
期望学生回答:功是力与位移的大小及其夹角余弦的乘积
2、明晰数量积的定义
数量积的定义: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与,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数量 ︱︱·︱b︱cos叫做与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即:·= ︱︱·︱︱cos
(2)定义说明:
①记法“·”中间的“· ”不可以省略,也不可以用“ ”代替。
② “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
(3)提出问题4:向量的数量积运算与线性运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影响数量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期望学生回答:线性运算的结果是向量,而数量积的结果则是数,这个数值的大小不仅和向量与的模有关,还和它们的夹角有关。
(4)学生讨论,并完成下表:
的范围 0°≤<90° =90° 0°<≤180°
·的符号
例1 :已知||=3,||=6,当①∥,②⊥,③与的夹角是60°时,分别求·.
解:①当∥时,若与同向,则它们的夹角θ=0°,
∴·=||·||cos0°=3×6×1=18;
若与b反向,则它们的夹角θ=180°,
∴·=||||cos180°=3×6×(-1)=-18;
②当⊥时,它们的夹角θ=90°,
∴·=0;
③当与的夹角是60°时,有
·=||||cos60°=3×6×=9
评述: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它们的夹角有关,其范围是[0°,180°],因此,当∥时,有0°或180°两种可能.
变式:对于两个非零向量、,求使|+t|最小时的t值,并求此时与+t的夹角。
探究二:研究数量积的意义
1.给出向量投影的概念:
如图,我们把││cos(││cos)
叫做向量在方向上(在方向上)的投影,
记做:OB1=︱││︱cos
2.提出问题5: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期望学生回答:数量积·等于的长度︱︱与在的方向上的投影
︱︱cos 的乘积。
3. 研究数量积的物理意义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功的数学本质:功是力与位移的数量积 。
探究三:探究数量积的运算性质
1、提出问题6:
比较︱·︱与︱︱×︱︱的大小,你有什么结论?
2、明晰:数量积的性质
3.数量积的运算律
(1)、提出问题7:我们学过了实数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对向量是否也适用?
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猜想:
·= ·
(·)= (·)
③( + )· =· + ·
(2)、分析猜想:
猜想①的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
关于猜想②的正确性,请同学们先来讨论:猜测②的左右两边的结果各是什么?它们一定相等吗?
期望学生回答:左边是与向量共线的向量,而右边则是与向量共线的向量,显然在向量与向量不共线的情况下猜测②是不正确的。
(3)、明晰:数量积的运算律:
例2、(师生共同完成)已知︱︱=6,︱︱=4, 与的夹角为60°,求(+2 )·(-3),并思考此运算过程类似于实数哪种运算?
解:(+2 )·(-3)=.-3.+2.-6.
=36-3×4×6×0.5-6×4×4
= -72
评述:可以和实数做类比记忆数量积的运算律
变式:(1)(+)2=2+2·+2
(2)(+ )·(-)= 2—2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含义,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模。夹角。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坐标的作用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我首先安排让学生讨论影响数量积结果的因素并完成表格,其次将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提前,这样使学生从代数和
几何两个方面对数量积的“质变”特征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通过尝试练习,一方面使学生尝试计算数量积,另一方面使学生理解数量积的物理意义,同时也为数量积的性质埋下伏笔。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是数量积概念的延伸,教材中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是以探究的形式出现,为了让学生很好的完成这两个探究活动,我始终按照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结论,教师明晰后,再由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证明。比如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是将尝试练习的结论推广得到,数量积的运算律则是通过和实数乘法相类比得到,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品质和类比创新的意识。
S
F
α
设和b都是非零向量,则
1、⊥ ·=0
2、当与同向时,︱·︱=︱︱︱︱;当与反向时,
︱·︱= -︱︱︱︱, 特别地,·=︱︱2或︱︱=
3、︱·︱≤︱︱×︱︱
已知向量、 、和实数λ,则:
(1)·= · (2)(λ)·=λ(·)= ·(λ)
(3)( + )·=· + ·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数量积的概念 二、数量积的性质 四、应用与提高
概念: 例1:
概念强调 (1)记法 例2:
(2)“规定” 三、数量积的运算律
3、几何意义:
4、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