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 (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 (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1-02 19:50:57

文档简介

平均数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的两组同类数据。
2、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情况。
难点:应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这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平均数,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平均数。
出示:
两个采茶叶小组,第一组18人,共采茶叶135千克;第二组22人,共来茶叶176千克。
师:你可以提什么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①第一组平均每人采茶叶多少千克?
②第二组平均每人采茶叶多少千克?
③两个小组平均每人采茶叶多少千克?
④两个小组平均每组采茶叶多少千克?
师:谁能列式解答他提出的问题?
①135÷18
②176÷22
③(135+176)÷(18+22)
④(135+176)÷2
师:大家的算式都列得非常准确,为什么都是关于平均数的问题,四个算式却是不同的?
生:题目中的总和范围不同,总和所对应的个数不同。
师:你总结得很完整,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生:平均数=总和÷个数
师:你说得对,看来你对平均数的知识掌握得很透彻。接下来让我们玩一个抽数字的游戏。
出示抽数字软件
探究新知:
师:先请一位同学代表女生抽取5个数。(抽取5个数)
师:再请一位同学代表男生抽取6个数。(抽取6个数)
板书随机数
师: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哪一组的分值更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哪一组分值更高?
生:求平均数。
师:那就请各位同学先来算一算女生组的平均数。如果出现小数,精确到十分位。
学生独立尝试,反馈交流
师:你们都算得很准确。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也算出了这个答案,你们来看一看。
演示“平均数=基数+差的和÷个数”
师:这种方法是怎么算出这组数的平均数的?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讨论
小结方法:可以用一组数据中最小的数,加上其他数据与这个数的差的平均数,求出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学生发言
小结理由:(根据条形统计图)把最小的数作为平均数的基数,其他比这个基数多的部分求平均数,加在这个基数上,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师:你们认为是这种方法好,还是用总和除以个数的方法好?
学生比较
师:请你们求出男生组的平均数。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师: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来了,然后呢?
生:比较两个平均数,哪个大哪一组的分值就高。
师:通过算出两组数的平均数,我们发现在刚才的游戏中,女(男)生组的分值更高一些。老师想问问你们了,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用平均数来判断哪一组的分值更高呢?
生:因为两组数据的数据个数不同。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也就是说,当要比较的数据个数不同时,我们就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请同学来说一说,什么时候要用到平均数?
生:当要比较的数据个数不同时,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
师:平均数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平均数的应用”。
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应用
师:让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巩固练习:
书本p37/练一练
某电视台举办了青年歌唱比赛,这是两名选手在决赛时的评分情况。
小李
90
92
95
96
92
小张
83
93
95
94
95
师:你能判断谁是冠军么?
小李:(90+92+95+96+92)÷5=93
小张:(83+93+95+94+95)÷5=92
师:但评委却给小张冠军,这是怎么回事呢?
介绍利用平均数进行评价的一些方法。
师:为了保持比赛的公平,免得有的裁判偏心打分太高或太低。一般比赛都会把裁判打出的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去掉,算出剩下分数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得分。
小李:(92+92+95)÷3=93
小张:(93+94+95)÷3=94
一箱苹果有60个,现在只有一把最多称2000g的秤,有什么比较快的方法求出这箱苹果的大约重量?
师:看来,平均数不仅能用来比较两组个数不同的数据,还可以用来推测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小胖家去年8月的电费是200元,你能知道这一年电费约是多少元吗?
生:200×12
师:这样合理吗?8月是夏天,会开空调。如果给你7、8、9、10月的电费账单,你能推测出这一年的电费吗?
四、总结《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均数的应用”,是沪教课标版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统计》中的第三课时,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课程范畴。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均数的概念、计算以及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教学的。之前,学生还学习过条形统计图,有了一定的分析、描述统计数据的能力。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一个统计量,在具体应用中,平均数除了可以用来比较同类数据的一般水平或整体情况。但当无法得到“大数据”的平均数,而又需要这个“大数据”的整体情况时,我们一般还可以用部分(样本)平均数来推出整体的平均数水平,或者用来归纳、分析、预测全体样本的情况或趋向。
内容分析: 
“平均数的应用”这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几个实际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而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一般有三个方面:概念意义、算法意义和统计意义。在以往的“平均数的应用”教学中,我们对平均数算法常常作为一项技能进行教学,较少的关注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在这节课上弱化平均数计算过程,强化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素养;让学生无形中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甚至在整个统计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统计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由于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平均数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了解,再加上本节课前两课时教学的是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具备了一些平均数的基础知识。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理解其意义仍然十分抽象模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平均数的应用”,弱化了计算、强化了统计分析,增加了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依据五年级学生正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年龄思维特征,我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即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也突出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重构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一般水平)或集中趋势,平均数具有灵敏性等特征。
2.经历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会用部分平均数推测总体平均水平的方法解决相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价值。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感,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拓展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价值。
教学难点: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素养。
教学环境:智慧教室(群组)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智能反馈器、学习单、计算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
资源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成绩分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特征。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乐乐参加了四年级的诵读比赛和跳绳比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乐乐的比赛成绩。
2.观察统计表引出问题
下面是乐乐参加的四年级同学诵读比赛的成绩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抢答)
四年级诵读比赛成绩统计表
评委1评委2评委3评委4评委5名次乐乐8785869088悦悦86848584100丁丁8986877089
你认为谁的成绩比较好?
看来,要比较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光靠判断是不够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每个同学的比赛成绩?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和总体趋势。
平均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平均数的应用)
学生欣赏活动图片
学生分析统计表,交流汇报得到的信息,和自己的看法。
个人汇报。
一体机、课件
抢答器、计分板。
从生活实例入手,创设情境,唤醒旧知,激发学习兴趣
关联课题,引导过渡,初步感知,
导入新课
学习新知
3.直接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得分。
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呢?现在请同学们同桌合作,用计算器快速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四年级诵读比赛成绩统计表
评委1评委
2评委
3评委
4评委
5平均分名次乐乐8785869088悦悦86848584100丁丁8986877089
同坐合作汇报三个同学比赛的平均分,排名情况如何?
乐乐的平均分是87.2分,悦悦的平均分是87.8分,丁丁的平均分是84.2分。第一名是悦悦,第二名是乐乐,第三名是丁丁。
4.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次计算平均分。
但实际的排名情况刚好相反,得分最低的丁丁是第一名,得分最高的悦悦反而成了第三名。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师:是不是真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评分办法,我们采用的评分办法和它是一样的。
师:让我们也采用这样的评分办法,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算一算这3名同学演讲比赛的平均分又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5.两种算法比较,感受平均数的意义。
师:瞧,名次出现变化了。同学们,这两种评分办法,你觉得那种合理呢?请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我们请双方代表上台,说一说理由。
6.分析统计图感受平均数的灵敏性。
看来大家都有道理。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比较评委的打分,我们把这个表格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来看看。(如下图)
乐乐、悦悦、丁丁3位同学参加诵读比赛的成绩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如果评委5打的分为85分左右,平均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3班的得分,平均数受谁的影响最大?
小结:平均数非常灵敏,一组数中的任意一个数发生变化,平均数都会随之变化。去掉一组数中最大或最小的数,平均数会怎样呢?板书:(灵敏)
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这两种评分办法哪一种更合理?
二、跳绳比赛: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六.一”儿童节的运动会上,乐乐参加了四年级的跳绳比赛。
1.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1)乐乐在1分钟跳绳比赛中跳了95个,乐乐在第一小组里跳的怎么样?你想对乐乐说什么?
课件出示:第一组跳绳成绩统计表
姓名乐乐李阳安然王婷李丽张宁王辉赵军刘明赵翔分数959494959696100979796
(2)呈现班级54名学生的平均成绩93分。
师:乐乐在班级里跳绳成绩怎么样?你想对乐乐说什么?
(3)小组合作:乐乐班级这次跳绳的平均成绩是93分,按成绩段统计如下。选一选各个成绩段的人数,说一说你的道理。
60个以下();60~79个();80~89个();90~100个();100个以上
(A)2人
(B)3人
(C)6人
(D)39人
(E)4人
小结:这说明当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93时,大多数数据都会集中在93左右,平均数也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板书:集中趋势)
2.根据部分平均数推测整体情况。
师:根据这个趋势,预测一下全校四年级4个班共213名学生中跳绳成绩在90~100个的同学大约有多少人
课件呈现学校4个班213名学生跳绳成绩分布情况的点子图。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四1班同学的跳绳成绩推测出我校四年级同学跳绳的整体情况,可以根据部分平均数推测整体情况。
同桌之间合作用计算器计算,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排出名次,交流。
请一组同桌汇报
个人上台汇报
学生讨论:可能是在计算平均分的时候去掉了最高分和最低分。
学生同桌合作用计算器计算,汇报交流。
学生辩论。有的认为合理,有的认为并不合理
学生聆听,补充。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请一个小组上台逐一分析五个评委给三位选手打分的统计图。
其他学生聆听、质疑、补充。
阅读、理解题意
分析统计表,谈看法。
小组合作,阅读交流,共同完成平板选项操作上传,并做好上台汇报的准备。
小组汇报:(预设:1.因为第一小组的10个人都在90以上,所以90~100个的人数不可能低于之10人,所以选37人;2.更重要的原因是平均成绩是93个,大多数同学踢毽的个数应该在90个以上。
(预设:1个班是39人,可以估算成40,40×4=160(人),估计大约有160人)。
一体机、课件
播放视频并观看
IRS、智能反馈器、一体机、课件
(计时器、计分板)
(抢权、计分板)
IRS
(计时器、计分板)
课件呈现跳绳成绩分布情况点子图
60个以下
60~79个
80~89个
90~100个
100个以上
平板推送,小组选择上传
平板电脑,IRS
计时器、计分板
教学有时候并不需要苦心孤诣地设计新奇的情境,而是在已然熟悉的情境下获得一种陌生感,即“熟悉的陌生感”。而这些感觉的获得,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引领课堂的进程,引发并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但实际排名刚好相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很好地将学生引向对平均数特征的探索。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人
最低分平均数都会产生变化,这两种评分办法,你认为那种合理?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结合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数据的变化引起平均数大小的变化,很好的渗透了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值发生变化,或者增减数据,几乎都会引发平均数的变化,具有敏感性。
“跳的不错”与“跳的不太好”之间不断自我质询,明确了“比较对象”的重要性也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平均数是一个统计和比较的量。同时,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这一概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并未涉及,教师引领学生猜测、观察、推理,应用信息技术呈现“跳绳成绩分布情况点子图”,给予人很强的视觉和心理冲击,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拓展了平均数的意义。
拓展延伸
三、应聘建议:平均数并非万能。
师:乐乐放学回家,看到爸爸和王叔叔在商议应聘的事情。你建议王叔叔去哪家公司应聘?(想一想,想好后举手回答)
甲公司职工年收入报表
人员经理员工1员工2员工3员工4员工5员工6平均
工资工资
(万元)138988899
乙公司职工年收入报表
人员经理员工1员工2员工3员工4员工5员工6平均
工资工资(万元)4045664510
小结:平均数虽然代表某种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但其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作决策时,有的时候可以参考平均数,有的时候只看平均数并不合适,具体情况仍需具体对待。(板书:并非万能)
预设1:建议王叔叔去乙公司应聘,因为乙公司的平均工资比甲公司高。
预设2:建议王叔叔去甲公司。大家仔细观察数据,乙公司的平均工资显然是被经理拉高的,其他员工的工资都比甲公司低。
预设:王叔叔要是去应聘员工,就去甲公司;要是去应聘经理,就去乙公司。毕竟,拿的钱多不是坏事!
一体机、课件、计分板
人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学以致用”的怪圈,“应聘建议”无疑是一种纠偏。教师只是提出问题,稍加点拔,把时间和空间都交还给学生,学生们相互辩驳,相互补充,真正做到在复杂情境中辩证地看问题,达成了教学预设:平均数可以用来统计和比较,但并非万能,将学习引向一个新的维度,达到了进阶的层级。
课堂总结结
1.总结
今天我们应用平均数解决了生活中的几个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平均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2.评选优胜小组
同学们今天表现都不错,我们来看看计分板上哪一组是今天的最活跃小组。恭喜第几组。掌声送给他们。其他组也很棒,再接再厉!
总结、梳理
聆听、师生互动、共享成果
一体机、课件
(计分板)
梳理本节课所学,使知识结构化。
整堂课及时进行小组计分,最后反馈小组得分情况,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板书设计:
并非万能
部分推测整体
灵敏
集中
一组数据
平均水平
总数÷总分数





用平均数的应用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上教版)五年级上P38—39。
教学目标:
⒈理解部分平均数的含义,并知道可用它推测总体平均水平;
⒉会用部分平均数推测总体平均水平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⒊经历用部分平均数推测总体水平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统计素养。
教学重点:会用部分平均数推测总体平均水平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部分平均数,并可用它推测总体平均水平。
引入
我们每天都在这个走廊活动,那么你知道这个走廊有多长吗?(不知道)
问:你有哪些办法可以知道它的长度?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结: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用尺量、走路的方法来知道它的长度,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用走路来测量长度的方法。
问:如果用走路来测长度的话,你觉得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讨论)(一步走了几米,走了几步)
那怎么算走廊长度?(一步走了几米×走了几步)板贴
理解步幅、步数的含义
在数学上,我们把一步的距离叫步幅。走了几步就叫做步数。所以我们说总长=步幅×步数(板贴)
指出步幅
这是小胖其中一部分步幅,你能不能指一指他的第一步是从哪里到哪里?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小结:我们一般指的步幅是从脚跟到脚跟的距离,也可以是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新授
介绍平均步幅
小胖第一步的步幅是0.5米,第二步的步幅是0.58米,第三次的步幅是0.53米,第四次的步幅是0.56米,第五步的步幅是0.52米,第六步的步幅是0.55米,他从走廊一端到另一端一共走了84步,要求走廊的长度,你觉得选取哪个步幅比较合适?
问:你想选哪个?为什么选这步?(比较适中)
那到底是不是最适中呢?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同桌讨论)
反馈:可以算出它的平均数
小结:因为我们平时走路每一步都有大有小,所以我们可以多走几步,算出这些步幅的平均数,我们就把他叫做平均步幅。(板贴)一般来说,我们取的步幅越多就越接近真实值。
问:现在你能求它的平均步幅吗?【完成学习单试一试1(0.5+0.58+0.53+0.56+0.52+0.55)÷6=0.54米。】
那走廊的长度该怎么求?(84×0.54)
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个小练习(口答)a.8步走了4米,求平均步幅
追问:你是怎么求的?
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求平均步幅有这样两种不同的形式。
b.15步走了4.5米,求平均步幅
介绍平均步数
(1)问:刚刚小胖走走廊走了84步,那他如果再走一次,可能会是几步呢?
(2)其实我们平时走路时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小胖第二次走了88步,后来他又走了几次,第三次走了87步,第四次走了83步,你觉得选哪个步数比较合适?为什么?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同桌讨论(求平均数)
小结:我们把步数的平均数叫做平均步数(板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走的次数越多,就越接近真实的数据。
现在我们一起算算平均步数吧。完成学习单试一试2.(84+88+87+83)÷4=85.5步。
(3)刚才我们已经算出平均步幅是0.54米,平均步数是85.5步,你能求出走廊的长度吗?(0.54×85.5=46.17米)
小结:也就是说在用步测时,总长=平均步幅×平均步数(板贴)
比较公式
之前我们得出距离=步幅×步数,现在得出距离=平均步幅×平均步数,你觉得用哪个公式比较合适?
小结:因为步幅、步数每次都存在差异,取平均数更加合理、精确。所以选择平均步幅×平均步数更合适。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平均数的应用。
巩固练习
小试牛刀
小丁丁平时6步走2.88米,他的平均步幅是多少?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5次,分别是200步、215步、195步、204步、206步,那么他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练一练
小巧平时7步走2.8米,现在她从家到小区门口走了4次,分别是200步、210步、195步、191步,求小巧从家到小区门口大约多少米?
拓展
工作人员分别选取了今年4月和7月某一周来锦江乐园游玩的人数情况:
星期







4月某一周(人)
200
250
220
180
300
380
430
7月某一周(人)
420
380
400
450
370
500
560
请根据以上数据,分别计算4月和7月大约有多少人来游玩?
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