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例1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观察的方法、技巧。
3、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思考习惯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样子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8人一组分别坐在四周,每组一只充气小狗放在桌子正中间。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猜一猜。
1、逐一出示一位学生照片的一部分,猜猜TA是谁。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观察物体》。说到观察我要问问你们,大家相处一年多了,你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同学吗?我看到了一些犹豫迟疑不确定的眼神。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考考你的眼力。罗老师找了一位班上的同学做模特拍照,看他的手臂,猜到他是谁吗?(很难猜猜不到)再给一点提示,那是谁的耳朵?看他的腿,改变主意吗?再看看他的眼、鼻子是谁?(出示整张照片)一起说答案是……
小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才能知道这个整体是什么。
二、实践观察,看一看。
1、师:接下来,我找的第二位模特是充气小狗。全面的观察小狗你看到了什么?(有鼻子眼睛嘴巴,四条腿,一条尾巴,左边耳朵上有个蝴蝶结,身上有斑点,脖子上挂着项圈……)
问:(出示正面图)我给它拍了四张照片,先看第一张A图,你猜是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为什么?(一号,因为一号能看到小狗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看到A图的同学请举手。果然都是一号。
2、猜一猜,一号对面的三号同学会看到B\C\D哪幅图?为什么?(因为一号看到小狗的脸,对面的三号应该看到的是小狗尾巴和屁股。)看到B图请举手。都是三号。
3、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你自己从一号位置走到二号,看到的会是C\D哪幅图呢?为什么?同桌讨论(二号位置看C图,因为C图小狗耳朵上有蝴蝶结,二号能看到,四号看不到。)除了蝴蝶结,图片C\D还有哪里不一样?(图片C小狗头在我的右边,图片D小狗头向左边)究竟几号看C,几号看D?是真的吗,不如咱们换换位,看你想得对不对,好吗?
4、四次换位后,谁来说说坐在二号位置的时候,你看到的小狗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哪幅图?坐在4号位置的时候呢?(C图耳朵有个蝴蝶结,身体稍微转向2号,小狗的头向右边,身体稍微转向4号,小狗的头向左边,耳朵上也没有蝴蝶结。)
小结:通过比较图片,我们知道了观察物体要有方法,学会抓特征、找区别。同一只小狗为什么能照出不同的图片?因为观察位置不同,物体样子不同。
板书:观察方法:抓特点、找区别,观察位置不同,物体样子不同。
三、情景想象,想一想。
1、课件出示书上例题。
师:实际观察大家表现很棒。如果只靠想象你们会怎样?来看这一题,小明小亮小芳小红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熊猫玩具。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你在括号里写出他们的名字。请大家翻开书68页例一。试着想一想,加上括号填一填。填完之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确定1图是小明看的;再确定4图是小芳看的;然后是小亮看2图;最后是小红看3图。因为小明能看到熊猫的脸。小明的对面是小芳能看到熊猫背、尾巴和屁股。小亮能看到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稍微转动身体想象自己在小亮的位置,熊猫的手臂和脚会向右。最后剩下3图只能是小红看到的,而且稍微转动身体想象自己在小红的位置,熊猫的手臂和脚会向左。
还有吗?(请两个人说)
综合你们的意思就是说:熊猫的正面和熊猫背区别最大,所以最容易区分是谁看到的,可以最先确定。然后图片二的熊猫耳朵有蝴蝶结小亮能看到,而且熊猫的手臂是向右边的。最后剩下小红看的就是图片
3,熊猫手臂向左边。
课件从易到难的顺序出示答案:小明、小芳、小亮、小红。
谁能完整说说你的想法:先确定……;再确定……;然后是……;最后剩下……
2、总结方法。
师:所以做题也讲技巧。先从最容易的开始做,把最难的留到最后做,逐一排除,就能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板书:判断技巧:先易后难
四、学以致用,练一练。
1、68页做一做(动笔).
下面咱们就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技巧练一练。
为了表达方便,请给人物标出1、2、3、4,给图标出A\B\C\D。
谁来先易后难地说说你的想法?没有蝴蝶结怎么分图片A\C?
2、70页第一题。
谁来说一说?图片A是从哪里看的?原来观察物体还可以从上面等其他的角度看。
五、回归生活,找一找。
师:离开校园。咱们到西村地铁口帮张奶奶解决一个问题。去过西村好又多超市的同学举手。
张奶奶坐地铁去西村的好又多超市购物,第一天出地铁口看到的画面是这样的。第二天出了地铁口,可是看到的画面变成这样。到了第三天出了地铁口竟然变成这样子。张奶奶很奇怪,难道超市有脚会自己走吗,为什么一天一个样?
(因为西村地铁有A\B\D三个出口,而且位置都不同,也就是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
布置作业:和家人到西村站的每个地铁口认真观察,看看好又多超市在哪里?怎样去?
六、提升认识,说一说。
说说你的收获。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感受,做一个勤观察、善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
观
察
物
体
观察方法:抓特点、找区别
观察位置不同
物体样子不同
判断技巧:先易后难
4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观察物体
授课年级
:二年级
章节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学
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教材68页观察物体例1及相关内容
这是学生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
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空间图形和方位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描述所观察物体的形状,这样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也会比较容易一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中可通过提供一些情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小玩具熊,小茶杯等实物图形
教学策略
讲解引导法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故事激趣,
1、课件播放:讲述李奶奶带着孙子去看大象的故事,三个孩子说的都不一样。
2、引发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3、为什么是同一只大象说法却不一样呢?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学生通过课件看图听故事,边听边思考:
1、他们说的是三只大象吗?
2、为什么是同一只大象说法却不一样呢?
学生交流、汇报
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本课伊始,创设儿童熟悉的故事情境,旨在诱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仅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新知的学习,而且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起点。?
环节一
一、实践观察,建立表象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2.
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你现在看到小熊猫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一、首次观察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3)全班汇报: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二、再次观察
1、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熊猫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一样呢?
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环节二
二、运用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猫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出示
情境模拟
(1)看一看: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请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通过情境模拟、方法迁移、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环节三
.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要仔细的观察分析
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物体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达标检测
1.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站一站
(1)自由观察:每组组长将桌上的熊猫玩偶换成茶缸,每组同学围着茶缸走一圈,边走边想每个位置观察到的茶缸形状是怎样的?
(2)活动判断:课件分别出示茶缸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拍的四张图片,学生想一想在哪个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站到相应的位置。
3.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不同《观
察
物
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四张熊猫玩偶图片,每组一个熊猫玩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猜一猜
(1)老师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猜猜看这是什么?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2)引发问题:同学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3)学生交流:因为只看到“存钱罐”的一部分,所以没有猜出它的全貌。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观察物体,才有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4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玩具熊观察。
(2)组内交流:你坐在熊的哪一面?你看到了熊猫的什么?
(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4)出示图片,展示玩具熊的前面、后面,左、右侧面,加深学生的认知!
(5)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6)小结: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熊的形状不同。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师: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熊猫玩偶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不一样呢?
3.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请再到这两个位置进行观察。
(2)质疑辨析:你看到的熊猫左右俩个侧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三)运用表象,发展观念
刚才我们在不同位置对熊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
出示例1情境图:
1.情境模拟
(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2.运用表象
(1)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2)辨一辨:课件任意出示上图中的一张熊猫照片,判断是哪个座位上看到的,快速站到相应的座位旁。
3.自主迁移
找一找: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4.反思提升
(1)启迪反思: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归纳提升: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想一想:我们在不同位置只能看到玩具熊的一个面,有什么好方法可以看到玩具熊的4个面呢?
(4)归纳提升:观察物体的方法:围着观察物转一圈、让观察物自己转一圈。
(5)知识运用:我们去“南海公园”观察,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具体情况选具体观察法。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练一练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3题)
(2)观察推理:图中的3位同学分别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2、连一连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第68页“做一做”)
(2)观察推理: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大卡车的哪一面?分别是右边的哪幅图?
(3)独立解答:学生各自在书上连一连,然后汇报,同时课件显示答案。
3、找一找
说说右边的照片是谁拍的?(教材练习十六第1题)
4、填一填
(1)课件出示下图:(教材练习十六第4题)
(2)想象推理:有三名学生分别站在3个序号所在的位置,为天安门城楼拍照,右边的三幅图片分别是哪个位置拍的,请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3)交流汇报:学生回答后显示照片的序号。
(五)全课总结,迁移延伸
1.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2.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
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它
(3)、
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六)
作业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