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星球地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是盆地
B.
地形以山地为主
C.
丙地是山脊
D.
地形以丘陵为主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问题。
该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高原和山地
B.
平原和丘陵
C.
丘陵和盆地
D.
山地和盆地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阴影区域的地形可能是( )
A.
盆地
B.
山峰
C.
山谷
D.
山脊
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瀑布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等高线地形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 )
A.
高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读如图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丁四村庄更靠近河流上游的是( )
A.
甲村
B.
乙村
C.
丙村
D.
丁村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李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玉米
B.
李庄北部有大面积的农田
C.
海拔约200-300米
D.
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如图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明清古村落--李庄,据图回答问题。
李庄( )
A.
东西长500米
B.
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
C.
附近小清河冬季结冰
D.
附近乙山峰海拔超过700米
如图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某班学生打算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沿图中的虚线①②③④进行登山活动。甲组想沿坡度最陡的山谷攀登,其路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如图为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此等高线地势图中的等高距是( )
A.
100米
B.
200米
C.
300米
D.
400米
某户外运动节目组计划7月份到昆明郊区进行节目拍摄。读图,“昆明某郊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问题。
节目组要进行夜间拍摄,需选择露营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处鞍部,地形较平坦
B.
b地处山脊,风力强大
C.
c地处山谷,无山洪威胁
D.
d地处陡崖,无山体崩塌威胁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
虚线②是( )
A.
陡崖
B.
山脊
C.
山谷
D.
鞍部
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甲村与①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
700米
B.
568米
C.
840米
D.
256米
暑假期间,一野外考查组对等高线地形图所示的济宁市某区域考查。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四地中,从地形的角度考虑最适宜攀岩的是( )
A.
①地
B.
②地
C.
④地
D.
⑤地
如图分别是“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有关地形剖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垂直比例尺与水平比例尺相同
B.
垂直比例尺由图中相对高度来确定
C.
不能直观地反映地面起伏和坡度
D.
水平比例尺一般不使用原图比例尺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据图完成问题。
图中公路坡度(起伏)最大的路段是( )
A.
M--①村
B.
M--②村
C.
M--③村
D.
M--④村
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据图完成问题。
图中R河的流向大致是( )
A.
自南向北
B.
自北向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下列关于陆地地形类型及其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就是高原
B.
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就是丘陵
C.
中间高四周低的是盆地
D.
平原一般海拔低于200米,地表起伏小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
B.
图中①、②、③河流有可能画错的是①
C.
若乙地的海拔是100米,气温为20℃,则A点的气温约为17℃
D.
若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6cm,则实地距离是1.2km
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图中四地最有可能发育为河流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综合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E表示的地形是______,F表示的地形是______。
(2)A点的海拔是______米。
(3)F点位于E点的______方向,量得
CD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CD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
(4)AC、BC两条登山线路坡度最缓的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AC和CD两处易形成河流的是______。
读“某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A表示的是______,G表示的是_____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_____。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______。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5)这幅等高线图的等高距是______米。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Ⅰ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__米。
(2)Ⅱ河流是自______向______流。
(3)Ⅲ河段水流湍急,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其水流湍急的理由是______。
(4)在等高线图中,①②两地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如果在这两地中选择一处开展攀岩活动,应选择在______地比较合适。
(5)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原因是______。
A.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B.尽可能减慢坡度
C.尽可能避免河流
D.尽可能节省材料
某学校组织野外考察,带着考察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实地观察各部位的名称,请你帮他们把考察表填完。
(1)该区地形类型以______(山地或丘陵)为主。
(2)山峰⑤和山峰⑦的相对高度是______。
(3)②处是______(填山体部位),这里几乎垂直,适合攀岩运动。③处是______(填山体部位)。
(4)从③处出发,登上⑤比登上⑦费劲的原因______。
(5)水往低处流,该河流大致流向是自______向______流。
读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的等高距是______米,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方向。
(2)如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_(选填B或D)处最合适。
(3)若周庄与李庄两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______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迷失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下游前进以走出丛林脱险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建设港口是为了便于轮船停泊装卸货物,发生灾害性天气时回港避风等。如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最高山峰的海拔是______米,地形类型以______(盆地/山地/丘陵)为主。
(2)写出乙、丙两处表示的地形部位:乙______、丙______。
(3)A点位于甲山峰的______方向,理论上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若C点的气温为20℃,则此时A点理论上气温为______。
(4)该区域欲在B、C两处建一油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在B处建港,试分析其理由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丙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丁地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该地最高处海拔超过了500米,地形以山地为主。
故选:B。
(1)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结合各地点的等高线排列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读图根据等高线的排列规律和海拔高度来看,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很大;部分地区中间地势低洼,四周高。该地地形主要是山地和盆地,如朝阳峰和甲地。
故选:D。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盆地是四周高中间低。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不同地形的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阴影区域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4.【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阴影部分是盆地,该地区四周高,中间低。
故选:B。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掌握不同的地形特点解答即可。
5.【答案】A
【解析】解: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中,甲最接近河流的上游,丙处于最下游,丁距离河流较远。
故选:A。
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的排列规律来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重点内容。
6.【答案】C
【解析】解:图中李庄周围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玉米;李庄北部地势平坦,有大面积的农田;李庄的海拔在400米--500米之间;该地结合植被来看,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故选:C。
图中的信息主要有:该图等高距是100米;该地主要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物主要是玉米;
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图中的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
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李庄东西长约2厘米,则实地长约500米,故A正确。
由图示信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知,图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B错误。
受气候的影响,李庄附近小清河冬季不结冰,故C错误。
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乙山峰海拔位于600-700米之间,故D错误。
故选:A。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不结冰;依据等高距可以推断某一区域的海拔高度。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结合图中的地理信息理解解答即可。
8.【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中,②虚线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且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缓陡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9.【答案】A
【解析】解: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由此可判定,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0米。
故选:A。
图示等高线地形图,每条线上的海拔高度是相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就是此图的等高距,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掌握等高距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A
【解析】解:a地位于鞍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适合建露营地;b地是山峰,地势陡峻;c地是山谷,7月份遇到降雨容易出现山洪;d地为陡崖部位,该地容易出现山体崩塌。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带适合建露营地。
考查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常考知识点,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出不同的地形部位解答即可。
11.【答案】B
【解析】解: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虚线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结合选项。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以此分析对应图示来解答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结合等高线的排列规律解答即可。
12.【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村的海拔位于100-200米之间,①山峰的海拔位于700-800米之间,两地相对高度位于500-700米之间,可能是568米。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
13.【答案】D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②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⑤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最适宜攀岩运动。根据题意。
故选: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其中,陡崖处最适宜开展攀岩运动。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4.【答案】B
【解析】解:地形剖面图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由图中相对高度来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它的绘制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不仅能看出地表起伏状态,还能判断剖面某点海拔是多少。
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含义,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的M村到①村穿越的等高线条数最多,该公路的坡度最大。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修建公路时线路穿越的等高线多、且密集,表示坡度陡,穿越的等高线少、且稀疏表示坡度缓。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结合等高线的排列情况理解解答即可。
16.【答案】D
【解析】解:从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看出,该图既不是指向标地图,也不是经纬网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且水往低处流,R河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向东北。
故选:D。
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有的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有的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本题考查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指向标地图一定先按指向标定向法定向;经纬网地按经纬线指示方向定向;不是指向标地图和经纬网地图,按一般定向法定向。
17.【答案】D
【解析】解:海拔在500米以上可能是高原也可能是山地,盆地的海拔也可能在500米以上,A错误;
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可能是平原、丘陵或盆地,B错误;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C错误;
平原一般海拔低于200米,地表起伏小,D正确。
故选:D。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的特点,比较记忆即可,属于基础题。
18.【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
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A错误。
图中①、②、③河流中,有可能画错的是③,三处为山脊,B错误。
若乙地的海拔是100米,A处海拔为600米,高差500米,温差3℃;若乙地气温为20℃,则A点的气温约为17℃,C正确。
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6cm,则实地距离是12km,D错误。
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为集水线,易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易形成河流。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依据某地的相对高度和气温,计算另一地的气温。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方向的判定、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相对高度和气温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知,A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B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C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D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依据题意。
故选:A。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地形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判读方法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鞍部、山谷、较缓的坡、山顶。其中②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结合图示判断出不同地点的地形部位理解解答。
21.【答案】鞍部?
陡崖?
150?
西南?
2千米?
AC?
AC线路等高线稀疏?
CD
【解析】解:读图可知:
(1)依据位置,图中E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由图示信息可知,A点的海拔是150?米。
(3)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F点位于E点的西南?方向。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得CD两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CD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2×100000厘米=2千米。
(4)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AC、BC两条登山线路中,坡度最缓的是AC,判断理由是AC线路等高线稀疏。AC和CD两处中,AC为山脊,CD为山谷,因此,CD易形成河流。
故答案为:
(1)鞍部;陡崖;
(2)150;
(3)西南;2千米;
(4)AC;AC线路等高线稀疏;C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计算、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答案】鞍部?
陡崖?
B?
EF?
170米?
200
【解析】解:(1)A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G位于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B,该地等高线比较稠密。
(3)CD、EF两处中表示山谷的是EF,该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4)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
(5)这幅等高线图的等高距是200米。
故答案为:(1)鞍部;陡崖;
(2)B;
(3)EF;
(4)170米;
(5)200。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结合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和海拔高度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于常考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3.【答案】盆地?
100?
北?
南?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山脊?
陡崖?
②?
B
【解析】解:读图可知:
(1)Ⅰ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盆地(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
(2)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Ⅱ河流是自北向南流。
(3)Ⅲ河段水流湍急,其水流湍急的理由是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在等高线图中,①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②地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5)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其目的是减缓坡度。
故答案为:
(1)盆地;100;
(2)北;南;
(3)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山脊;陡崖;②;
(5)B。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山地?
11米?
陡崖?
山谷?
等高线密集、坡陡?
西南?
东北
【解析】解:读图可知:
(1)图示区域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
(2)山峰⑤的海拔为568米,山峰⑦的海拔为557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1米。
(3)依据位置,②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这里几乎垂直,适合攀岩运动。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4)从③处出发,登上⑤比登上⑦费劲,原因在于从③到⑤等高线密集、坡陡。
(5)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该河流大致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流。
故答案为:(1)山地;(2)11米;(3)陡崖;山谷;(4)等高线密集、坡陡;(5)西南;东北。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可根据等高线排列规律来判断各种地形部位;可依据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类型和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疏密和坡度陡缓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5.【答案】100?
东南?
D?
15?
正确?
小溪下游地形平坦,有人居住,可以脱险
【解析】解:读图可知:
(1)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可判定此图的等高距是100米;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周庄位于李庄的东南方向。
(2)如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D处最合适,理由是D位于盆地出口处,蓄水量大,施工容易。
(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周庄与李庄两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15千米。
(4)某徒步旅行者迷失在A地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下游前进以走出丛林的做法是正确的,理由是小溪下游地形平坦,有人居住,可以脱险。
故答案为:
(1)100;东南;
(2)D;
(3)15;
(4)正确;小溪下游地形平坦,有人居住,可以脱险。
(1)依据等高距的含义和方向的判定解答;
(2)依据坝址的选择要求解答;
(3)依据比例尺的计算解答;
(4)依据丛林脱险的方法解答。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等高距的含义、方向的判定、坝址的选择、比例尺的计算、丛林脱险的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6.【答案】375?
丘陵?
山谷?
鞍部?
东北?
18.8℃?
B处离油矿区近,运输方便(B处与油矿区间有输油管);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建港;B处是港湾,有利于避风
【解析】解:读图可知:
(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最高山峰的海拔是375米。该区域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2)依据位置,图中乙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丙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3)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A点位于甲山峰的东北方向。图中A和C之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温差为1.2℃,若C点的气温为20℃,则此时A点理论上气温为18.8℃。
(4)B、C两处中,最终选择在B处建港的理由是B处离油矿区近,运输方便(B处与油矿区间有输油管);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建港;B处是港湾,有利于避风。
故答案为:
(1)375;丘陵;
(2)山谷;鞍部;
(3)东北;18.8℃;
(4)B处离油矿区近,运输方便(B处与油矿区间有输油管);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建港;B处是港湾,有利于避风。
(1)依据图示海拔信息及地形类型的判读方法解答;
(2)依据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解答;
(3)依据方向的判定及气温的计算解答;
(4)依据B、C两处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把握地形类型及地形部位的判读方法、方向的判定及气温的计算、B处的位置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第2页,共23页
第1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