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练习题
一、单选题
五四运动前期、后期的主力分别是( )
A.
新军、学生
B.
学生、新军
C.
学生、工人
D.
工人、学生
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这一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维新变法
C.
五四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一批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游行队伍在北京天安门前高呼“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引发通知中所说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
汽车传入上海
D.
日本侵略中国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 )
①被捕的学生获释
②北洋政府宣布废除“二十一条”
③曹汝霖等卖国贼被免职
④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⑤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19年6月5日一个日资纱厂的工人,突破租界巡捕的武装包围,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商务印刷馆、中华书局的工人也参加进来,罢工达到高潮时,参加人数达六、七万。这场工人罢工斗争应发生在( )
A.
上海
B.
长沙
C.
北京
D.
广州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C.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
商人的爱国之情
C.
商人对学生的支持
D.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C.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D.
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
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C.
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和领导作用
D.
广大人民的彻底觉悟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将其归纳为“五四精神”,那么,其“精神”的实质是( )
A.
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B.
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C.
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D.
在知难而进的无畏精神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摘编自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小历同学认为,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是因为五四运动推翻了中国的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
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
?????
表2:1923年北京大学
—据《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据朱务善《本校二十五周年纪念日之“民意测量”》
?
?
?
?
?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和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
--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观察材料一表一、表二,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基于上述认识他们提出了什么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胡绳的观点,综合上述探究谈谈思想解放的作用。?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材料一??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英勇地投入战斗,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到六七万人,使上海内外,交通断绝。
材料二?
?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说说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2)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五四运动发展到6月初,运动中心和斗争力量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五四运动的意义?
(4)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将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材料二: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相继罢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主要指的是谁?
(3)从材料三看上述历史事件在6月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上述事件中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据所这知,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是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工人阶级是主力军,是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考查的重点,注意识记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据题干“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在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转向新民主革命时期,故C正确。
ABD.三项所述题干无体现。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
B戊戌变法提出“变法维新”的口号。
C“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D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应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的口号。
本题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联系起来,要注意区分这些事件的口号。
4【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19年5月”和通知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5月,发生了涉及全国许多大城市的五四运动,许多学校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等,出现了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因此材料这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故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以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
5【答案】C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打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后来上海工人开始声援学生运动,罢工、罢市.在全国人民的斗争下,北洋政府释放学生,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
6【答案】A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主力由学生转移为工人。由题目所给时间及工人们支援学生运动可知这是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时发生的史实。
故选: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了解其发生的过程、结果及历史意义。
7.【答案】C
【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补课”是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它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起点”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因为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主力军,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中国革命,因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有关内容。
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两界”指的是学界和商界。跟他们一道“挺身而出”的是工人。故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C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提出罢免曹、陆、章等要求;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的主力.
故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
10【答案】B
【解析】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后,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内容。
熟记五四运动的时间、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11【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传单内容“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可以看出,五四精神的实质是誓死力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所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敢于反抗、誓死力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A.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
理解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12【答案】(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判断:不同意。理由: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具备分析理解与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析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口号,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联系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推翻了中国的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故不同意他的看法。
13【答案】(1)从崇拜孔子、孟子封建儒家思想代表占据主导到崇拜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占据主导。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2)认识:他们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观点:他们提出了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者宣传民主和科学。
(3)观点: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表一、表二票数的变化可知,国人所崇拜的对象发生的变化是从崇拜孔子、孟子封建儒家思想代表占据主导到崇拜孙中山、陈独秀、蔡元培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占据主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的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抨击了传统儒家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大解放的作用。
(2)本题考查陈独秀、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及其观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可知,他们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是儒家思想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者宣传民主和科学。
(3)本题考查胡绳的观点及思想解放的作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可以概括,胡绳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综合上述材料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思想解放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大解放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14.【答案】(1)背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思想。
(2)变化: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要斗争力量由知识青年与大学生变成工人阶级。
(3)意义: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我将把民主、爱国等牢记于心,还会将这些观念,传播、分享给我周围的人,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努力学习,争取为以后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正确分析材料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了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同时,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等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结合这两方面内容即可总结出答案。
(2)通过材料一“??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到六七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开始的时候中心在北京,以北京等高校的学生为先锋;6月后中心转到了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主力。
(3)结合所学知识从运动性质、群众基础等方面回答即可。
(4)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爱国、进步、奉献等角度进行回答即可。
15.【答案】(1)五四运动。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
(3)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阶级;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忧国忧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具备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据材料“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侵略特权转交给日本。”可知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学生,怀着满腔怒火,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外国使馆界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
(2)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本来是战胜国,巴黎和会无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忍受,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发起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国贼指的是惩办三个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他们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罪魁祸首。
(3)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具备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19年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其他工人相继罢工。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青年学生转变为工人。工人也就是无产阶级。工人参与到五四爱国运动中来,并且成为运动的主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决定了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概括能力。1919年五月,中国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第2页,共13页
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