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2 15: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




考试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掘
2.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
早期人类的单一性
B.
中华文明的多源性
C.
国家起源的复杂性
D.
远古传说的神秘性
3.
商周政体中,当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求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了(

A.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
B.商周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C.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有制约作用
D.商周政权由国人主导
4.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5.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军功制
6.
下图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的是(  )
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7.“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不能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8.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诸国变法
D.
政权分立
9.
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中央集权的法制派”
“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
创立皇帝制
B.
建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颁行“推恩令”
11.
安作璋先生认为,“御史大夫的官位虽比丞相低,……但地位却十分重要”,“在法定制度
上,他有着特殊的地位”,并“握有考课、监察和弹劾百官之权,这种权利有时甚至超过丞相”。
由此可见丞相与御史大夫的关系是(  )
A.御史大夫只是丞相的助手
B.御史大夫与丞相互不统属
C.御史大夫与丞相密切配合
D.御史大夫与丞相相互牵制
1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自称皇帝,制《秦律》
B.设置三公,行郡县
C.焚书坑儒,筑长城
D.统一文字,平南越
1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立中朝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强中朝的决策能力??????
B.削弱丞相为首的外朝
C.加强君主的专制统治
D.解除王国对中央威胁
14.汉武帝时期,为了对盐、铁行业进行整顿和治理,采取的措施是(

A.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B.盐铁官营
C.抑制工商业者发展
D.均输平准
15.下表是史书关于儒家学者的籍贯分布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齐鲁地区
其他地区
籍贯不明者
《史记·儒林列传》
71.79%
17.95%
10.26%
《汉书·儒林传》
45.60%
46.11%
8.29%
《后汉书·儒林列传》
36.36%
63.64%
A.齐鲁地区儒学的衰落
B.儒家思想在各地传播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D.
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大
16.
据史载,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自荥阳(今河南荥阳)至千乘海口(今山东利津、东营),筑堤千余里,并修黄河,使黄河、汴河分流,从而疏通汴渠漕运。此后八百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患大为减少。由此可知,王景治河(  )
A.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重心的形成
B.有利于东汉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
C.彻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黄河水患
D.体现了统治者对黄河治理的重视
17.
古代的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投笔从戎
C.文成公主进藏
D.昭君出塞
18.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继位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
“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
19.
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
20.
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21.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中所述的“南朝”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
A.宋、齐、梁、陈
B.宋、梁、齐、陈
C.齐、宋、梁、陈
D.宋、陈、齐、梁
22.“高祖(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当时保守势力非常强大
C.孝文帝和大臣都主张南迁洛阳
D.南伐与迁都具有更大的阻力
23.在敦煌壁画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这些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文化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4.“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迁都洛阳
25.
日本学者认为,与依靠强权将诸民族夷为平地的“罗马和平”不同,唐王朝在处理诸民族关系.上则较为灵活、开放和包容,而且还承认他们的“自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天可汗”的由来
B.羁縻府州的施行
C.均田制度的推广
D.遣唐使船的往来
26.
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既用秦王府旧人,也用东宫旧仇;既用高祖遗臣,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统治者的革新魄力
C.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D.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27.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中,→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28.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理念”是(  )
A.文官制度
B.公平公正
C.品德为主
D.分科考试
29.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盛世的场景。下列表述不属于导致这一局面产生原因的是(  )
A.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发展生产
B.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
C.劳动人民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与工具
D.国君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进行制度创新
30.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2大题,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共40分。)
3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面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宰相、丞相或相国之成为官名,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秦国都有此官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事。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导致两汉皇帝不断调整、削弱宰相职权,结果就是以尚书台为代表的中朝官的崛起,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从三公逐渐转至三省。
——王成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10分)
(2)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从秦汉到隋唐中央机构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6分)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依据材料二列举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8分)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4分)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B
6.C
7.A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16.B
17.A
18.C
19.B
20.C
21.A
22.B
23.D
24.C
25.B
26.C
27.B
28.B
29.B
30.D
31.【答案】(1)环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4分)
(2)
影响:威胁中央政权;措施:推恩令;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6分)
(3))变化: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演变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原因:三公制下宰相位高权重,皇帝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重用身边侍从;中朝官权力不断增大,并逐渐演变成三省制度。(6分)
32.【答案】(1)概括:外来人口众多(客商及文化使者等);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充满异域风情等。背景:帝国统一疆域辽阔;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开放的社会风气等。(史实答两点即可,4分,背景答一点即可,2分)(6分)
(2)表现:坊市制度受到冲击;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夜市;商品丰富,成为国际性经济都会。(答两点即可得4分)
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开发;海外贸易、工商业发展等。(答两点即可得4分)
(3)参考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分)反映唐朝末年官吏腐败,沉迷于吃喝玩乐,而百姓穷困潦倒的历史状况。文学作品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途径。但要分清文学作品中哪些属于艺术性夸张,哪些属于史实。(2分)
第10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