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单细胞生物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姓名
授课班级
教
材
分
析 1.本节教学主要内容
本节所授内容为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研究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版)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3.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单细胞生物》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章的内容,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本节在这册教科书中虽不是重点,但可以通过这节课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了解细胞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功能,学习过细胞的分裂,这些知识都将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4.教材编写特点
本节教材先通过草履虫和变形虫的例子说明了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能够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又通过观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实验说明单细胞生物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应用的过程,为学生能在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建构生物知识创造条件,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
情
分
析 1.学生已有经验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的功能以及细胞分裂。
2.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学习风格
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差异,但积极性普遍容易被调动,因此课堂氛围比较活跃,但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差,部分学生不爱阅读思考,只想让老师直接给出结论,思维不够开阔,思维的严谨性也有待提高。
3.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本节课学生的难点可能会出现在设计实验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个过程中。针对这个难点,我将给学生尽量充足的思考时间,并让学生阐述想法。如果学生不能正确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我将进行适当的点拨,帮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计以及如何严谨的设计实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体会生物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难点
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教
学
策
略
与
方
法
本节课基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突出对活动的组织以及方法的引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学生能在探索、发现的活动中建构生物知识创造条件。因此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渗透严谨实验的思想,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启发引导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实效性。
教学资源与手段 PPT课件、教材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 学 环 节 教师教授
活动 学生学习
活动 设计意图
利 用
图
片
引
入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什么构成的,然后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部分单细胞生物,例如: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
之后问学生上图所示的这些生物有的生活在池塘中,有的飘浮在空气中,有的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但是我们却看不见它们,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你能找出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吗?
让学生通过观察引出课题单细胞生物
板书本节课标题:单细胞生物 学生回答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观察课件中的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看不见是因为它们个体太小,共同点是都有一个细胞核,都有细胞质,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等等。 让学生回忆生物体的组成,为本节课学习单细胞生物打好基础,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形象地展示部分单细胞生物的图片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身边的单细胞生物图片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
阅
读
教
材
自
主
学
习
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1-52页内容,找到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及生殖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教材上做标注。
板书草履虫生活环境、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及生殖方式。
之后提问,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的答案并用多媒体展示。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2页内容,找到变形虫的生活环境、大小、形态结构及伪足的形成和功能,并要求学生在教材上做标注。
板书变形虫生活环境、大小、形态结构及伪足的形成和功能。
之后提问,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的答案并用多媒体展示。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找出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及生殖方式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草履虫一般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或水沟中,体长为150~300μm,形状像倒转的草鞋底,全身布满纤毛。结构包括伸缩泡、细胞核、食物泡、纤毛、口沟、细胞质、表膜、胞肛,是分裂生殖的。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找出变形虫的生活环境、大小、形态结构及伪足的形成和功能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变形虫主要生活在池塘或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全身直径不到1mm,结构包括伸缩泡、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伪足、食物泡。其中伪足是由细胞质凸起形成的,具有运动、摄食的功能。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能够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合
作
探
究
设
计
实
验、
首先给出实验器材,提问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之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利用教师给出的实验器材完整地进行探究并做好记录,之后要求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汇报组内讨论结果,并及时给予评价和补充
板书科学探究的步骤。
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上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学生认真记录实验器材,回答教师的提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之后小组合作交流,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利用教师给出的实验器材完整地进行探究并做好记录。
走上讲台汇报成果,其余同学提出质疑与修改。
认真观看课件中的探究过程并将结论记录下来。
先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下一步探究实验的设计做好铺垫。
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能力,并渗透了严谨实验的思想。
教
师
讲
述
单
细
胞
生
物
与
人
类
的
关
系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53页内容,提问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几个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例子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试着用一句话总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可能回答:单细胞生物虽然结构相对简单,但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单细胞生物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总结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物与人类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体会到生物的重要性。
归
纳
总
结
,
知
识
升
华 提出思考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学生归纳总结
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情况进行补充。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3.教师概括总结
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概括。
4.本节的生物思想:
严谨实验。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
了解本节课的核心生物思想。 通过学生对本节主要内容的概括,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培养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总结,强化对知识的认识,为今后的综合应用打下基础。
当 堂
检
测
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练习设置了基础题与拓展题。
1.基础题
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清澈见底、水流湍急的小溪中
B.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能够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殖
D.对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伪足的功能是( )
A.仅是运动 B.仅是摄食
C.运动和摄食 D.生殖和运动
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B.能够独立生活
C.不能完成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
D.能够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在载玻片中央的两侧分别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把培养液连接起来,再在培养液的边缘放置食盐,通过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反应。下图所示为四位同学放置食盐的位置,其中草履虫全部集中在右侧培养液中的是( )
连线
(1)纤毛 A.内含遗传物质
(2)表膜 B.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3)食物泡 C.运动
(4)伸缩泡 D.分裂
(5)细胞核 E.呼吸和排泄
(6)生殖方式 F.排泄废物及多余水分
2.拓展题
草履虫在显微镜下有时会呈现绿色,这是因为( )
A.含有叶绿B.食物中有绿色藻类
C.含有叶绿素 D.折光的结果
用吸管从草履虫的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的最好部位是 ( )
A.培养液的下层 B.培养液的任意部分
C.培养液的表层 D.培养液的中层
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固定草履虫
B.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
C.分隔培养液
D.吸收培养
草履虫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 )
A.利用鞭毛摆动旋转前进
B.利用纤毛摆动旋转前进
C.利用鞭毛摆动直线前进
D.利用纤毛摆动直线前进
学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与教师给出的答案作对照,及时纠正错误。
对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及时加以巩固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经过对本节课的讲解,结合我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效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完成三维目标。
《单细胞生物》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说明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是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实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会生物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后,三维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并能够对严谨实验的生物思想有所了解,为以后设计实验打好了基础。
(二)学生自主探究很重要。
本节课要记的东西不算多,因此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相互交流,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应合理安排各个环节所用的时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上,这样做是为了突出教学难点,分散教学难点,能够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记忆深刻,因此我觉得这样的安排很有必要。
(四)提问要注重技巧。
这节课大部分学生掌握还好,但是有些同学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大,因此有些问题的答案会找不太准,教师应尽量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出来提问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好生物的自信心。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通过直观的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其中有一点不足,就是没能很好的把握两张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时间,有时切换的过快,学生就会反映没看完或还没有将内容记录完整,有时一张幻灯片的停留时间较长,就会出现学生已经看完或记完导致他们觉得时间上有空白,出现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的情况。所以,在以后的课件应用时,我会尽量注意时间,让学生既不会跟不上也不会处于放空状态。
(五)教师基本功应过硬。
在本节课上,我的声音尽量放大,避免出现后排的学生听不清的情况。我尽量使我的语言简练,语调不至于有平铺直叙之感,不会让学生出现听不下去,犯困的情况,本节课完成后,我自己觉得效果还算可以,今后还会继续努力。
(六)今后应通过多多借鉴和学习来提高自我。
我今后一定要多参加其他教师的观摩课,在观摩时应该多分析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教学?假如让我来上这节课,我的课堂环节和课堂效果与他们的课堂效果比结果如何,他们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有哪些失误之处可以改之。如果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我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的教学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果。
(七)教师反思很重要,学生反思也不容忽略。
另外,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果每次都是简单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所以在引导学生这样做时,要给予其恰当的鼓励和启示、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有成功感。所以要大力表扬那些认真思考的同学,使学生领悟生活和学习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这节课也有很多好的地方,也存在很多不足,以后应积极查漏补缺,使之尽善尽美。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