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社会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历史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之间总是环环相扣,连续不断。下列有关图一与图二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二
图一
A.图一是图二理论的实践
B.图一指导思想为图二提供了思想来源
C.图一与图二无必然联系
D.图二是图一指导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3.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B.未来社会将消灭阶级对立
C.工人群众的民主和自由诉求
D.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5.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50万人举行示威游行。绝大多数参加示威游行的群众在旗帜_上和标语牌上写着“打倒战争!”“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些标语和口号反映出,在俄国
A.沙皇专制政府不得人心
B.和平方式夺权困难重重
C.临时政府面临严重危机
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6.二战后,当裂变的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中心开始重新组合时,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据此可知,十月革命
A.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B.奠定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基础
C.动摇了世界资本主义秩序
D.改变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7.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A.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8.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9.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
A.二月革命使得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二月革命使得俄国退出一战
D.二月革命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10.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
11.19世纪初,出现了圣西门、欧文等思想家,他们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他们的思想
A.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C.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D.推动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12.下面是于1918年11月问世的两张俄国邮票,下列对发行这两张邮票的目的解读正确的是
A.纪念推翻沙皇统治一周年
B.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東
C.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
D.庆祝工农苏维埃在俄国成立
13.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列内容属于《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是
A.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B.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14.恩格斯说:“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下列事件最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5.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发起“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征询投票活动,最终马克思以票数第一当选。马克思当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
A.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参加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C.领导了早期的欧洲工人运动
D.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6.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随后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的伟大飞跃。历史上称之为(
)
A.1905年革命
B.二月革命
C.七月革命
D.十月革命
17.二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不是直接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的实现切身利益的问题。那么,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指(
)
A.八小时工作制
B.反对继续参战
C.和平、土地和面包
D.土地改革
18.《四月提纲》发表后,有人疯狂攻击列宁不顾俄国现实“试图使一个怀孕的妇女生下一个完全没有成熟的婴儿”,“这是非常不负责任和荒谬的”。但后来“荒谬”的《四月提纲》逐渐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因为《四月提纲》(
)
A.提出实行土地改革并退出“一战”
B.指出俄国必须彻底推翻沙皇统治
C.是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性纲领文件
D.是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提出的
19.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A.《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20.观察下列图片:以下图片说明
A.十月革命后成立的苏维埃政府是人民政权
B.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C.十月革命后,苏俄最终摆脱了战争隐患
D.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下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②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③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22.据1842年《曼彻斯特卫报》公布的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稍低于2.25%(即平均每45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23.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分别指的是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的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24.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10年就爆发一次,并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的危机。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感震惊。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逐渐暴露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
C.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偶然性
D.无产阶级革命需要科学理论
二、简答题
25.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简要分析科学理论创立的意义。
(2)1871年发生的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该事件的发生有何意义?
(3)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指出该事件的性质并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4)简要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所产生的影响。
26.(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27.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列举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史实。
28.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什么文件?
(2)简述该文件出现的历史条件。
(3)此文件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29.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逐渐由空想走向科学,由理论走向实践,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请回答: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说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列举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3)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A
7.D
8.B
9.B
10.D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C
18.A
19.C
20.A
21.D
22.A
23.B
24.A
25.(1)事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事件:巴黎公社革命。
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也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26.示例一世界现代史开端:
观点一: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各主要国家都相继完成了工业化,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紧密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因此从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看1900年是近代世界的起点。
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时代。因此从革命史观角度看,1917年是世界现代史的起点。
示例二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观点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也随之兴起,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
观点二:1860年开始清政府洋务运动展开,洋务派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中国开始了主动的近代化探索,因此将其看做近代化开端。而1840-1860年之间中国社会对外来刺激反映迟缓,没有主动进行近代化尝试。
示例三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观点一认为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就结束了,也就是认为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新一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此观点主要着眼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历程。前后两次工业革命有诸多差异,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从多个国家同时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为紧密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体现了科学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规模小,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出现了大规模垄断组织等。
观点二则认为只有一次工业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有内在的一致性:两次革命的时间实际是前后相继的;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两次工业革命都体现出生产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两次工业革命在英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是交叉进行的,
27.(1)条件:经济: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阶级:19世纪三四十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三大理论成果即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践活动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
(2)事件:巴黎公社起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国民大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现国共两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8.(1)《共产党宣言》。
(2)条件:①客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②主观:马克思、恩格斯的艰辛活动。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9.(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2)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