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课件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2 17: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2单元
我们的地球
复习课件
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
)、













)。
课堂练习
峡谷
高原
海洋
岛屿
平原
山地
2、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课堂练习
侵蚀
风化
3、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

、(

、(
)等。
课堂练习
人类活动
地壳运动
火山地震
河流改造
岩石风化
4、科学家是通过(
)在地球内部的不同传播速度来打探地球内部的构造的,地球的内部构造从内到外依次为(








课堂练习
地壳
地震波
地核
地幔
课堂练习
5、在长期的(






)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


风化
风吹日晒
雨水冲刷
生物破坏
课堂练习
6、古代的人们凭(
)来认识地球,提出了(
)的猜想,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

,证明了地球是(
)形的。

直觉
天圆地方
环球旅行
7、古希腊学者(

根据月食
的景象,
认为地球是(

或(


课堂练习
亚里士多德
球体
近似球体
8、
1519
年葡萄牙的航海家(

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
进行了人类
第一次成功的(


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


麦哲伦
环球航行
地球是球形的
9、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的时间(

年、
乘坐(

飞船的宇航员是(

2003
神舟
5

杨利伟
10、地形图是一种常见的地图。
在彩色地形图上,
蓝色表示(
)

绿色表示(
)







黄色表示(
)
和(
)

白色表示




平原
森林
耕地
山地
沙漠
冰川
11、(
)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
而形成的。
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
可分为:









火山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12、(

是由于(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发生褶皱,
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而形成的。
地震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地震
地震波
13、(

和(

是地球上最危险、
最可怕的自然灾害。
火山
地震
14、1800
年前,
我国(

时期大科学家(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东汉
张衡
候风地动仪
15、当地震发生时,
应尽快跑到
(
)

如来不及,
就应躲在


等(


或者躲入像卫生间这样
(
)

空旷处
桌下、
床下
有遮盖物的地方
空间狭小而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16、(

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海拔(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8844.
43
千米
17、我国(

时期科学家(


他的著作《

阐述了关于(

、(

的精辟见解。
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
地球演变
地质变化
18、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
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等。
填海造陆
地层运动
19、风化后的岩石被风、
水、
冰或重力磨蚀、
搬运的过程叫做(

侵蚀
20、人类的(










等活动改变了地表。
拦河筑坝
砍伐森林
围海造田
开采矿石
1、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
千姿百态的。



2、
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
水、
大气等物质构成。



3、
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4、
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14
千米。



5、
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
6、
科学家根据火山、
地震、
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7、
地球表面积是
510067866
千米。


×
8、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
水、
冰或重力磨蚀、
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9、
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10、
1957
年,
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1、
地壳中岩层在巨大压力下会不断发生震动。



12、
地震和火山是人类有益无害的现象。


×
13、
地球的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
1、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A、
哥白尼
B、
布鲁诺
C、
麦哲伦
C
2、
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
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

圈。
A、
14
B、
15
C、
16
A
3、
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

照片。
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B
4、
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的运动
B、
地下的温度太高
C、
人类的活动
A
5、
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

年。
A、
1967
B、
1976
C、
1980
B
6、
下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向大海倾倒垃圾
B、
乱伐森林
C、
改造沙漠
C
课堂练习
7、(
)能更清晰、更精确地反映地球的面貌。
A、航空拍摄地图
B、手工绘制地图
C、卫星拍摄地图
C
课堂练习
8、船只进港时,总是先看到(
)。
A、整条船
B、桅杆
C、船尾
B
课堂练习
9、人类的(
)活动不会改变地表

A、拦河筑坝
B、围海造田
C、开采矿石
D、种植庄稼
D
10.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A、在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
B、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C、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D、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球,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课堂练习
ABCD
1、
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答:
经历了(猜想)
→(实践)
→(精细观察)
三个阶段。
2、
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
的说法,
结合“地球的表面”
的知识,
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
“三山六水一分田”
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
60%,
陆地占
40%,
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
沙漠,
不适合人居住;
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3、
当地震发生时,
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
当地震发生时,
应尽快跑到空旷处,
如来不及,
就应躲在桌下、
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
或者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课堂练习
4、地球的表面为什么会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1)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
(2)地球的内部运动,如火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