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语文要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上第五单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语文要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2 21:2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领悟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方法。
2.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重难点
能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总结本单元通过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帮助学生习得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1.导入: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谁来说一说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夏天里的成长》写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盼》写了“我”盼着能穿上雨衣。
2.学习活动:梳理内容。
有了中心,就如树有了根,不过,光有树根还不行,我们还要添枝加叶。
(1)分组梳理《夏天里的成长》《盼》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哪些材料。
(2)组内交流,举例说说《夏天里的成长》是如何选择不同例子的;举例说说《盼》是如何将重点部分写详细、具体的,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把这部分写详细、具体?
明确:①《夏天里的成长》列举了植物、动物、山水、道路和“我们”这些事例;“生物飞长——不热不长、赶时候长”,从景象到原因再到启示,层层递进。
②《盼》重点记述了“我”得到新雨衣后未下雨时盼下雨,下雨时盼外出,最终如愿的故事;有直接心理描写,有对话描写,有借景抒情;写详细了才能突出“盼”,突出“我”的童真童趣。
(3)联系自己所读过的课文,来找找跟本单元课文有相似表达特点的例子。
提示:
例如《竹节人》一课:
①围绕竹节人的游戏乐趣,分别写了怎么做竹节人,怎么玩竹节人,同学间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老师也玩竹节人等五个事例。
②这些事例中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
明确:怎么做、怎么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
(4)小结文章围绕中心表达的方法。
预设:题目紧扣中心,以总分或分总的结构突出中心,选取事例丰富内容,抓住人物心理描写等。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小结表达中心的方法:
(1)文章要先确立中心。
(2)围绕要表达的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3)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些、具体些。
二、初试身手
活动1:围绕命题,判断选材。
(1)自读“初试身手”第一题,完成选材判断。
(2)集体交流。
①对于“戏迷爷爷”这个题目,你觉得中心词是哪一个?
启发思考,提示:怎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迷”?
②8个事例中,哪几个事例不符合中心意思呢?你是怎么思考的?
预设:“讲故事”“听流行歌曲”“看书”跟“戏迷”无关。紧扣题目的关键信息就能判断出提供的事例材料是否合适。
设计意图:
通过对材料进行辨析、选择、梳理,一步步明确围绕一个主题选择恰当的材料。
(3)小结学习方法:抓题目关键信息;对事例材料进行归类梳理,有助于从不同方面充分、全面地表达中心。
活动2:抓住中心,拟写提纲。
有条理地思考,会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根据我们总结出的方法,来试一试自己的选材水平如何。
(1)自读“初试身手”第二题,任选一个题目,标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模仿第一题的事例表达方法,从不同方面列出合适的事例。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事例进行分类梳理。
(2)先同桌间相互交流,判断同桌的选材是否合适。
(3)指明展示所选事例,说说自己是怎么思考的,进行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拟写提纲,从辨析选择到自主拟写,逐步提高要求,最终达成本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构思能力。
提示:例如,“好斗的公鸡”,先围绕“好斗”想一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选材,再想具体事例。
预设:好斗的公鸡和周边抢食的小鸡斗
和比它凶猛的大公鸡斗
和自己的影子斗
再如,“忙碌的早晨”,先围绕“忙碌”想一想可以从哪几个方面选材,再想具体事例。
预设:忙碌的早晨家里妈妈在忙碌
马路上环卫阿姨在忙碌
校园里老师已经在教室教导学生读书
活动3:修改提纲,小结体会。
根据集体交流情况,各自修改提纲,反思自己的思考方法,并尝试小结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选取事例的体会:确立中心是首要条件,组织语言清楚表达是关键;只有思考得清楚,才能表达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