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练习(五)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了众多的小人物,他对这些小人物分外宽厚,笔锋也不像小说那样犀利,如长妈妈做了一点好事,他就用诗一样的语言进行赞美。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无奈 与痛苦,表现了父亲儿童心理的无知和与儿童的隔膜,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C.《无常》中,鲁迅夹叙夹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辛辣的嘲讽。
D.《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除了用蟋蟀作为药引治“我”父亲的病,还常用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
2.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B.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C.《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她心地善良,为人质朴,热心为孩子解决难题。
D.《朝花夕拾》中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社戏等情节的回忆,如《五猖会》《社戏》。
3.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 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二、填空题
4.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 “ ” “ ”等孝道故事作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5.《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 集,共十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其中《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郭巨埋儿、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6.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我们不能忘记那位走投无路、落水而亡的 。
7.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他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十篇文章。一些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他身边的人物和故事。比如小时候家里的女工 ① (人名)给他买《山海经》,闰土的父亲教他在冬天的百草园里 (故事情节);青年时期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时, (人名)给予他教诲和鼓励。
8.《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________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______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9.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从下面文章中任选一篇,写出一件能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事。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五猖会》 C.《无常》
10.在《朝花夕拾》中,长妈妈、陈莲河、衍太太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请选取其中一位,结合具体故事简述其性格特点。
11.“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
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四、阅读题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不但活波而谈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黑脸、黑衣,谁也不爱看。在‘阴司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才真真是‘碰壁’。”
(1)这段文字里的两个人物是《无常》中 和 。
(2)人们对他们的态度是 。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
我至今还确凿记得,在故乡时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这样高兴地正视过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而且欣赏他脸上的哭或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
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脚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另外还加添了两名脚色,就是“正人君子”之所谓“老婆儿女”。凡“下等人”,都有一种通病:常喜欢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虽是对于鬼,也不肯给他孤寂,凡有鬼神,大概总要给他们一对一对地配起来。无常也不在例外。所以,一个是漂亮的女人,只是很有些村妇样,大家都称她无常嫂;这样看来,无常是和我们平辈的,无怪他不摆教授先生的架子。一个是小孩子,小高帽,小白衣;虽然小,两肩却已经耸起了,眉目的外梢也向下。这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大家却叫他阿领,对于他似乎都不很表敬意;猜起来,仿佛是无常嫂的前夫之子似的。但不知何以相貌又和无常有这么像?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只得姑且置之弗论。至于无常何以没有亲儿女,到今年可很容易解释了:鬼神能前知,他怕儿女一多,爱说闲话的就要旁敲侧击地锻成他拿卢布,所以不研究,还早已实行了“节育”了。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1)“无常”值得做真实朋友的原因有哪些?
(2)文中经常提到现实中的“人”,作者用意何在?你能体会到他对“无常”抱有怎样的感情吗?
(3)请仔细揣摩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参考答案
1.D(用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作药引的是另一个名医)
2.D(《社戏》不是出自《朝花夕拾》)
3.C
4.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5.回忆性散文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6.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范爱农
7.阿长(长妈妈) 捕鸟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8.【甲】阿长(长妈妈)【乙】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丙】范爱农
9.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10.示例一:1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说话时指指点点,懂得许多规矩,有满肚子的繁文褥节,跟“我”讲“长毛”的故事,反映出她好事、唠叨、迷信的性格特点;但是她关心“我”,给“我”买《山海经》,又反映了她性格中善良、朴实的一面。
示例二:陈莲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庸医。他用“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做药引,为父亲开出“败鼓皮丸”的丸药,置病人死活于不顾,揭示了他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本质。
示例三:衍太太教唆孩子们“吃冰”,让“我”看不健康的书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在背后散播流言;在“我”、父亲去世时,让“我”大喊大叫,扰得父亲去世时也不得安宁,使“我”愧疚一生。这反映了她心术不正、自私多言、爱使坏、迷信的性格特点。
11.《五猖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2. (1)活无常 死无常
(2)人们喜欢、欢迎活无常;讨厌和畏惧死无常
13.(1)直爽,爱发议论,有人情。
(2)通过将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进行对比,深刻地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陋面目。鲁迅对无常显露出难以掩饰的敬佩、赞美和喜爱之情。
(3).讽刺人间虚伪无聊,没有公正,真正的公正在阴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