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
1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分)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
雾的形成B.
????
河道结冰
C.
???
冰冻衣服晾干D.
?????
露珠的形成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仲夏,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白气”
C.
深秋,学校操场的小草上有露水
D.
严冬,湖水结成冰
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
冰雪消融B.
???V
C.
????????
霜打枝头D.
??????
冰的形成
小路对图中的几种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图甲冰在加热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
图乙通常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瓶内
C.
图丙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是利用了水的凝固放热
D.
图丁土制冰箱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降温的原理
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小明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镜片上小水珠形成过程相同的自然现象是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
B.
夏天,晒在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
C.
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D.
冬天,室外的人哈出“白气”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冰雪消融
B.
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C.
露珠的形成
D.
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
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霜的形成是一种升华现象
B.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
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
D.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B.
C.
D.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A.
B.
C.
D.
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的用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离开被测液体
B.
用体温计测量人的体温,读数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C.
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D.
常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
铁块变成铁水
B.
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
霜的形成
D.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在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汽化、升华
C.
升华、凝固、凝华
D.
熔化、汽化、液化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C.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D.
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
,从而加快衣服上水分的蒸发。
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放热的情况。
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冰雪化成水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_现象,吸热。
钢水变成钢块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夏天,自来水管经常“出汗”是______现象,______热。
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破裂,这是由于水发生______现象时,体积增大引起的。
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除图1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
.
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_____
填序号.
A.水蒸气???小水珠
图2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
分钟.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不同;从图象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体温计。请仔细观察这两种温度计,并回答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冰冻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物质由液体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并掌握物体变化识别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液态的水;故A错误;
B、仲夏,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发生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深秋,学校操场的小草上有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C错误;
D、严冬,湖水结成冰,是水凝固为固态的冰;故D正确;
故选D.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答案】A
【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冰的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液化是放热,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掌握自然现象云、雨、风、雾、露、霜、雹、雪等成因。
4.【答案】B
【解析】解:
A、冰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A正确;
B、液化气是利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瓶内的,故B错误;
C、冬天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液态的水遇冷凝固为固态的冰,同时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C正确;
D、土制冰箱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降温的原理来储存食物的,故D正确。
故选:B。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压缩体积;
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要吸热。
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也体现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5.【答案】B
【解析】解: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湖面上冰化成“水”,固态冰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正确;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及液化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D
【解析】解: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夏天,晒在阳台上的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属于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D、冬天,室外的人哈出“白气”是人哈出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分析各选项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7.【答案】B
【解析】解:
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是樟脑片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了气态,故B正确;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电吹风吹干了湿头发,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升华是物体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结合选项中物态的变化可逐一做出判断。
要判断某些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8.【答案】D
【解析】解:
A、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9.【答案】C
【解析】解:A、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
D、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0.【答案】B
【解析】解: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上出现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水烧开时壶嘴处出现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故选:B。
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认识自然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二是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在使用方法上的不同和两种温度计在测量范围上的不同.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区分。
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而实验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
【解答】
A.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A正确;
B.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而沸水的温度为,所以不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故C错误;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超出了它的测量范围.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态的固过程叫凝华。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的现象,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解答“判断物态变化”类题题目的关键是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
A、固态的铁变为液态的铁水,是熔化,不合题意。
B、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D、过一会儿涂的酒精居然不见了,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只要记住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是不难做出选择的。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由此可判断出四个选项中哪些都是吸热的。
【解答】
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解:甲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不断熔化,甲没有熔点,是非晶体。
乙不断放出热量,温度首先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是乙的凝固点,所以乙是晶体。
故选:C。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判断甲和乙各属于什么。
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观察图象,做出判断。
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的是晶体。温度变化的是非晶体。
15.【答案】温度
【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分子运动实例的解释能力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本题相对比较简单,但都接近实际生活。
【解答】
解: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衣服中水分的温度;从而加快了衣服中水分的蒸发,衣服从而干得快。
故答案为:温度。
16.【答案】液化;放;熔化;吸;汽化;凝固;放;凝华;放;液化;放;凝固
【解析】解:
冬天早晨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由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冰雪化成水的过程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湿衣服上的水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而消失,衣服变干,汽化吸热;
钢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钢块,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自来水“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寒冷的冬天,室外自来水管易破裂,这是由于水发生凝固现象时,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引起的;
故答案为:液化;放;熔化;吸;汽化;凝固;放;凝华;放;液化;放;凝固。
此题考查学生对物体变化及其特点的了解,属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应用,难度不大。
17.【答案】温度
?
沸点
【解析】解:炸油条和炸土豆需要较高的温度,而煮玉米棒子、煮鸡蛋需要较低的温度;
油的沸点比较高,可以用于炸油条和炸土豆;水的沸点比较低,可以用于煮玉米棒子、煮鸡蛋.
故答案为:温度;沸点.
烹制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温度,根据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来加热不同的食物.
物理知识是应用于生活的,此题考查的是“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生活中的应用.
18.【答案】慢;秒表;B;15
【解析】解: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烧杯中有“白气”冒出,是烧杯中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选B.
由图象知,萘在第10min到第25min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这段时间是萘的熔化过程,所以萘熔化经过了.
故答案为:慢;秒表;;.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
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特点在做题中经常用到.
通过实验中要记录的数据和要得到这些数据,直接或间接的记忆实验器材,而不是死记硬背.
19.【答案】高;92;98;质量;继续吸收,温度不变
【解析】解: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温度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此时水的温度是;
由图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水的沸点。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如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从图象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收,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高;;;质量;继续吸收,温度不变。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本题中是水的质量不同。
实验时,分析实验故障排除故障是实验题常见的题型,所以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20.【答案】一是量程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量程,体温计量程
二是分度值不同,实验温度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三是构造不同,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即缩口,实验温度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没有弯管,是直的
【解析】
【分析】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有:体温计是测量人体的温度,其测量范围是;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即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在构造和使用上的区别,正因为构造不同,所以使用方法不同,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解答】
根据图示,可知两种温度计的主要不同之处有:一是量程不同,实验室常用的水银温度计,量程,体温计量程;
二是分度值不同,实验温度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三是它的构造不同,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即缩口,实验温度计的玻璃管与玻璃泡之间没有弯管,是直的。
21.【答案】21
【解析】解:温度计最小分度值是,由图可读出温度计示数是。
故答案为:21。
确定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根据图示读数。
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对温度计读数时,要确定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看测温物质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面还是下面,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22.【答案】
【解析】解: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液柱上升时对应的数值变小,说明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故答案为:。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分度值为,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特别要注意液柱上表面是在是零摄氏度上方还是下方,然后再读数。
第6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