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3 08: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洪武①初,欲于南京狮子山顶建阅江楼,楼未造,太祖②先令儒臣作记。即日文成,上览之曰:“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宫人徐充容③犹上疏曰:‘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又曰:“昔与君同游者,皆‘和而不同④’,今与我游着,皆‘同而不和’。”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
(选自《清溪暇笔》)
【注】①洪武:朱元璋的年号。②太祖:明太祖朱元璋。③徐充容:唐太宗的妃嫔,其上疏事在贞观二十二年。④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包庇。
(乙)
  太祖①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选自《涑水纪闻》)
【注】①太祖:指宋太祖。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览之曰:“乏人矣”(使……困乏)
B.则唐妇人过今儒者(超过)
C.自当有史官书之(写,记载)
D.上既惧又说(劝说,解释)
2.对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B.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C.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D.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
②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
4.历史上的明太祖和宋太祖都是明君,请结合两则选文中的人物言行分别进行阐述。
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B )( C )
A.上览之曰:“乏人矣”(使……困乏)
B.则唐妇人过今儒者(超过)
C.自当有史官书之(写,记载)
D.上既惧又说(劝说,解释)
(A缺少;D通“悦”,高兴。)
2.对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C )
A.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B.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C.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D.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
这座楼最终没有造,原来太祖是用它试探作文章者的心意啊。
②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
这人慢慢弯下腰捡起他的牙齿放在怀里,宋太祖骂道:“你怀里藏着牙齿,是想要告我吗?”
4.历史上的明太祖和宋太祖都是明君,请结合两则选文中的人物言行分别进行阐述。
明太祖通过造阅江楼让臣子作记这件事,批评臣子只知逢迎君意,随意苟同,不如唐代妇人,而应正言进谏,不包庇君王的错误和缺点。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君王。宋太祖虽有些专制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掉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这种过而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
【译文】
  (甲)洪武初年,朱元璋想要在南京狮子山顶建造阅江楼,楼还没有造好,朱元璋先让文臣写“记”。当天就写成了,皇上看了后说:“缺少人才啊。昔日唐太宗大兴土木工程,喜欢打仗,唐太宗的妃嫔就上书提出谏言:‘土地广大并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百姓疲乏就是容易动乱的源头。向东驻守到辽海,向西防役到昆仑山。实在是不可以啊。’现在文中所写的都是顺应迎合,看来还是唐代妇人胜过现在的文臣啊。”又说:“过去和你一起同游,都是和睦而不包庇;现在和我同游,都是包庇而不和睦。”这座楼最终没有造,原来太祖是用它试探作文章者的心意啊。
  (乙)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捕鸟雀。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但)他上奏的却是普通的事情。宋太祖生气了,责问这是为什么。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斧钺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臣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宋太祖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昂碎琴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
【注】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字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
【注】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③繇(yóu):通“由”。④擢(zhuó):提拔。⑤上第:前几名。⑥濮阳愿:人名。⑦挹(yì):提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
?
?
?
?
?)
②答曰:“余善此乐。”(?
?
?
?
?
?)
③食毕,捧琴语曰(?
?
?
?
?
?
?
?
?
?

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
?
?
?
?
?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2)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3.断句题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买
②答曰:“余善此乐。”擅长
③食毕,捧琴语曰对……说,告诉
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正赶上,恰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
(2)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时之间争相传看,其中李德裕格外欣赏这篇文章。
3.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
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
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是借名人的称赞出名。
【译文】
  (甲)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已有一段时日,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给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乙)杨敬之曾经写了一篇《华山赋》给韩愈看,韩愈看后极力地称赞,那些文人士大夫一时之间争相传看,其中李德裕格外欣赏这篇文章。杨敬之很喜欢文人士大夫中有才华的人,一旦得到他们的文章,就会仔细地阅读把玩、欣赏,人们认为这是他的癖好。他十分喜欢项斯的诗,每到一处都会对他极力地称赞,项斯因此被提拔为前几名。项斯字子迁是江东人。杨敬之祖籍灞上,遇见天津人濮阳愿,读了他的文章,极力地推荐与提携,在公卿士大夫之间称赞他。后来恰逢濮阳愿去世,杨敬之为他入殓安葬。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①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与权谈说谏喻,未尝切愕,微见风采,粗陈指归,如有未合,舍而及他,徐复托事造端,以物类相求,于是权意往往而释。吴郡太守朱治,权举将也,素加敬。权曾因事望之,而难自诘让,忿忿不解。瑾揣知其故,不敢显陈,遂于权前为书,泛论物理,因以己心遥往忖度之。毕,以呈权,权喜,笑曰:“孤意解矣。颜氏②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
(选自《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
【注释】①姊婿:姐夫。②颜氏:指孔子的学生颜渊,以德行著称。
1.解释加粗的字
①素加敬(?
?
?
?
?)?
?
?
?
?
?
?
?
??
②遂于权前为书(?
?
?
?
?
??)
③权怒益甚(?
?
?
?
?
?
?
??)?
?
?
?
?
?
?
??
④不能躬相督厉(?
?
?
?
?
?
?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划线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值孙策卒,孙权姊婿见而异之,荐之于权。
②臣谢过不暇,不敢有言
3.说说孙权赦免校尉殷模的原因。
4.结合有关处理朱治、殷模的内容,谈谈诸葛瑾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解释加粗的字
①素加敬(一向)?
?
?
?
?
?
?
?
??
②遂于权前为书(于是)
③权怒益甚(更)?
?
?
?
?
?
?
??
④不能躬相督厉(亲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划线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值孙策卒,孙权姊婿见而异之,荐之于权。
正碰上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见到他认为不同于常人,将他推荐给孙权。
②臣谢过不暇,不敢有言
我认罪还来不及,不敢说什么。
3.说说孙权赦免校尉殷模的原因。
诸葛瑾回顾往事,既指出殷模放弃祖坟、带领全家老小来归顺,跟着您征战是有功,又指出如今辜负了圣上的恩德该受罚,暗示处理应慎重。退一步的劝说反而引起孙权的伤感,念起了旧日旧情。
4.结合有关处理朱治、殷模的内容,谈谈诸葛瑾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虑有度、善于劝谏
【参考译文】
  诸葛瑾字子瑜,琅琊郡阳都县人。东汉末年逃避祸乱来到江东,正碰上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见到他认为不同于常人,将他推荐给孙权。和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宾客的礼待,后来任孙权的长史,(又)改任中司马。建安二十年,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蜀国与刘备互通友好,(他)和弟弟诸葛亮都在公事相会(时才)见面,结束后(他们)从不私下会面。诸葛瑾为人仪表堂堂、思虑有度,当时人们佩服他的宽宏高雅,孙权也很器重他,重大事情(都向他)征询。(他)和孙权交谈说话劝谏讽喻,未曾(有过)激烈直露(的言辞),(只是)略微显示风度神采,大体讲明意见要义,如果有不合(孙权心意的),就放弃(它)而去谈其他事情,慢慢地再借其他事情来引起先前的话题,用类似的事情来求得孙权理解,因此孙权的意见往往就不再坚持。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提拔的将领,(孙权对他)一向十分尊敬。孙权曾因事对他有怨恨,却很难亲自诘难斥责,怀恨在心不能释怀。诸葛瑾揣摩明白了其中的缘故,但不敢公开说出来,于是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论说事物道理,借此用自己的想法来迂回揣测孙权的心意。写完后,把信交给孙权,孙权很高兴,笑着说:“我的思想解开了。颜渊的德行,使人更加亲近,难道(不是)说的这样的事情吗?”孙权又曾怪罪校尉殷模,给他定的罪名令人感到意外。众大臣很多人替殷模说情,孙权的愤怒更盛,和(众人)反复争辩,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为什么独自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坐席说:“我和殷模等人遭遇家乡动乱,百姓几乎死光了。(我们)放弃祖坟,扶老携幼,拨开野草,(前来)归依圣明的教化。在流亡的仆役中,蒙受着养育长生的幸福,(却)不能相互自我督促激励,(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以致于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德,自己陷于罪恶之中。我认罪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什么。”孙权听了这些话很伤感,就说:“(我)特地为您赦免他。”?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①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
?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
?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3.【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粗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4.【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
?
?
?
?
?”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
?
?
?
?
?
?
?”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
?
?
?
?
?
?”;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
?
?
?
?
?
?
??”。
参考答案
1.【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D)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B)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谕”也是一词多义,“谕”在解释时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意思是“告诉”。此题考查较为巧妙,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余力);“效”,效仿。句意: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
②句重点词语有:不易处之境,逆境(不顺的处境);掌:増长。句译: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
3.【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粗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本题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题干所给示例。我们需要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写出他的语境义。(1)句中的“切莫”的意思是千万不要,孙枝蔚告诫儿子读书不要爱惜书,“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认真学习书中的知识才是正道,不可本末倒置,将爱书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是做不好学问的;(2)句中的“安得……乎”是反问句式,人生在世,哪能那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相处?从文中“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这些句子可知,吴汝纶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学会忍让,不要争强好胜,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不断进步。
4.【摘录·明理】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④”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⑦”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③”;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②”。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需要根据所给提示,选出正确答案。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意思是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意思是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的意思是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⑤忍让为居家美德的意思为忍让是为人处世的美德,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的意思是如果必须要以相互争夺才能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愚蠢,自己给自己增添烦恼,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的意思为生存在忧患之中。根据翻译,再结合所给提示,可得正确的序号为(1)④,(2)⑦,(3)③,(4)②。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