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四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南方冬天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下图为“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小题。
1.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分界线相近的是( )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②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③400mm等降水量线 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虽然网上对于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实际中南方没有大面积开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②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并不高,但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
③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
④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主要反映出( )
A.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加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加
C.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加 D.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加
4.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5~6题。
5.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 )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6.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美国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一些热带森林树木附近的土壤中存在自己的天敌,包括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它们会有选择地攻击和杀死宿主的种子及幼苗,致使同种树木无法在同一片区城过度聚集。当啮齿类动物或鸟类等“种子扩散者”把树木的种子带到较远的地方后,新落脚点的真菌和节肢动物攻击的是不同树种,从而让远道而来的树种生存下来。据此回答7~8题。
7.热带森林中树木的天敌对森林的影响是( )
A.种子无法生长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森林面积缩小D.土壤肥力下降
8.热带森林的这种机制对热带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作物播种前必须毒杀天敌 B.专业化种植能提高生产效率
C.捕捉鸟类等能改善农业生态 D.农田多种经营会降低风险
澳大利亚(左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图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通风换气 B.收集雨水 C.增加采光 D.方便通信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图6为咸阳—潼关河段纵坡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黄河下游的治理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防洪 ②减少水土流失
③减缓河床抬高速度 ④有利于发展高耗能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三门峡水利枢纽对渭河流域造成的有利影响是( )
A.潼关水位下降,河流下切深度增加 B.库区面积增大,利于发展水产养殖
C.加快渭河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D.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利于发展航运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南方地区因水污染相继出现了生猪养殖的“禁限区域”,大量养猪企业搬迁至东北、华北地区,出现了“南猪北养”的局面。完成14~15题
14.东北吸引大型养猪企业入驻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①人均农用地面积大 ②气候冷凉,发病率较低
③饲料丰富 ④储运条件更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5.在“南猪北养”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延长生猪养殖产业链 B.引进优质品种
C.养殖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 D.扩大养殖规模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全年多大风。2014年1月27日,作为“疆电东送”战略第一个工程的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直达输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据此回答16~17题。
16.在哈密特高压换流站建设时对设备安装最不利的因素是( )
A.地基不稳 B.水资源严重短缺
C.强劲的风沙天气 D.科技力量不足
17.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投入运行,对郑州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 B.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
C.改等了城市环境质量 D.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
古丝绸之路北路上的“明珠”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点眼泪”。赛里木湖是一个高山微咸冷水湖泊,近年来湖面有扩大趋势且水体淡化明显。左图示意赛里木湖流域位置,右图为赛里木湖流域风向频率玫瑰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随着湖面扩大,赛里木湖的湖岸线受到了侵蚀。图中四地湖浪侵蚀能力
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赛里木湖面扩大导致湖区部分地势平缓的草场转变为有水草生长的湿地,天鹅等水鸟数量增长明显。据图判断这种区域主要出现在湖泊的( )
A.北部 B.南部 C.东部 D.西部
20.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 )
A.热带草原 B.热带雨林 C.亚马孙河 D.亚马孙平原
2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 )
① 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 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 受寒流影响大 ④ 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 平原面积宽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22.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系统是 ( )
A.智能专家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23.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24.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宁夏平原
25.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原因是( )
A.粮食商品率高 B.农业走向专业化、机械化
C.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D.全球变暖
考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密………………………封……………………线……………………
座位号
会宁四中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在甲图中用实线按走向画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并标注名称。(6分)
(2)甲为我国 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 ;乙为我国
地区。(3分)
(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6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
(与全国平均比较)
甲
乙
(4)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 ,玉米产区主要分布在 。请简要分析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条件等方面分析)(6分)
自然
人文
27.读“塔里木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每空1分)
塔里木河主要依靠 补给,其流量随 的变化而变化。
塔里木河流域内主要的新能源是 。
(3)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的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到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公里。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造成河流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2分)
该流域发展农业的合理整治措施,应大力发展 农业。
(5)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引发的变化可能是( )(2分)
A.库区不再存在生态系统 B.该水库的防洪能力丧失
C.地下水位上升 D.加剧了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现在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 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目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 _,该工程的首要任
务是________ ,简述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4分)
(2)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 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4分)
原因
危害
(3)“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构想将成就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试述湿地的生态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