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4—78页。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克隆牛“蓓蓓”从出生到满月再到百天成长的情况,以“蓓蓓”的自述和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许多数据信息。通过观察、阅读情境图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蓓蓓”生活、成长变化的问题,引入对小数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力目标: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难点: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境激趣
谈话引题:
同学们,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克隆牛“健健”和“壮壮”。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新朋友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课件)介绍克隆牛“蓓蓓”的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数学与科技发展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一)1、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
把获得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
学生整理数学信息,并交流方法:
a、列表格整理信息。
b、画线段图整理信息。
同学们能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真不错!这样整理,数学信息就更加简洁,明白。
2、根据整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学会从图中搜集、整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学生尝试列算式。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3、学生交流算式,并说说列式思路。
a.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综合算式:0.98―0.22―0.1
b.0.22+0.1=0.32(米)
0.98-0.32=0.66(米)
综合算式:0.98―(0.22+0.1)
4、观察两个综合算式,和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讨论交流: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认真读要求,再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情况,全班总结计算方法和注意问题。
总结:竖式计算注意列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
脱式计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尝试自行来解决问题,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互相交流的机会,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体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讨论的方向,把握知识的关键部分,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
6、按要求计算
男女同学分别用竖式和脱式计算两道题。
计算后交流结果,并讨论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7、总结:
刚才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总结:
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从左往右排着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两个算式符合减法的性质。a-b-c=a-(b+c)
(二)、解决绿点问题:
继续了解蓓蓓的身高问题,(课件出示)蓓蓓的身高记录表,仔细观察表格根据信息,提出一个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 蓓蓓百天是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独自完成,全班交流列式思路。
三、解决实际问题,发现简便方法:
其实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和广泛。下面,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新朋友蓓蓓,一起去超市转一转,看看那里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水果区:
学生读题后,完成题目,并交流做题思路。
2、糖果区: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两种计算方法:
7.65+3.72+6.35+6.28 7.65+3.72+6.35+6.28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17.72+6.28 =14+10
=24 =24
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更简便?
总结:在计算时,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在简便计算时,哪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总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3、文化区:
学生读题后,完成题目,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4、服装区: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用减法的性质。交流思路。
[设计意图] (新课学习之后要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前面的计算属于基本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通过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糖果区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带到课堂中,我们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在总结本课时我根据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课后多观察生活,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