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春季到
生
课程编
同
课题
教学
滑轮的
的特点
首动滑轮的定义,掌握动滑轮的特点
解定滑动,动滑轮的区别,掌握各自的应用
学重难点
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考试要求A;出题频率高)
的特点及其应用(考试要求B;出题频率
版
理
0分钟
2例题解杉
测
课
分钟
能力提升
分钟
轮
滑轮
知识梳理
滑
轮:周边有
能绕着
的小轮,叫做滑轮。本质上是一种变
带凹槽的轮
答案】1、槽;转动;杠
1、使用时,轴
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是一种特殊的杠杆
素如
所
图
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都等于圆的半径
力G的大
等。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
理想的定
轮轴间摩擦)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
物移动的距离S(或速度
定滑轮
定滑轮
定滑轮特点:不
能
方
定不动;等臂杠杆
省力;改变用
初二物理春季课程
轮
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的五要素如下左图所示,动力
臂是
两倍,所
半,故动滑轮的本质
理想的动滑轮
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绳
端移动距离SF(或
倍的重物移动
(或VG)
动滑轮
动滑轮特
但不省距离,也不能
答案】1、随物体一起移动;省力杠
2、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定滑轮定义
例1】(多选)下图所示各滑轮中属
轮
难度
动的是定滑轧
C选项里的滑轮与物体一起移动是动滑轮,故选B、D
初二物理春季课程
轮
例2】是非题,判断下列说
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
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
案】错
解析
旗杆
轮是定滑轮,定
改变力的
故说法错误
(2)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杠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滑轮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动滑轮省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
省
定省力是正确
知识点二:定滑轮特点
例3】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
方向拉力最
方向拉力最
方向拉力最
方向拉力都一样
答
滑轮的特点:不省力
改变力的方
方向上的拉力大小
应该相等,故选
例4】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
着
对米袋的支持力为
难度】★
诨析】定滑轮的
不
但可以改变力的方
这个人是通过定滑轮拉重物的
对重物的拉
米袋静
处于静止状态
米袋受到的支持力N与米袋对地面的压
对相
压力
初二物理春季课程
轮
知识点三:定滑轮特点应用
例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某人将重为300牛的货物匀速提升2米,所用时间为10秒
求:(1)手对绳的扌
(2)货物移动的速度是多
解析】(1)滑轮为定滑轮
大小不改变
物移动的速度v=ht=2m/10s
张同学
离手
定滑轮拉住重10
物体
从滑轮正下方沿术平向缓慢移动了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A
擦
的拉力为
物体上升
难度】★★
滑轮为定滑轮,不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绳子现在的长度L=5m,则绳子被拉力拉长了|=5m-3
例7】如图所示装置,用滑轮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物体重50N,水平面与物体
摩擦力为
考虑其他摩擦
难度】★
解析】图中滑轮为定滑轮,不改变力的大小。物体在水
和水平向右的摩擦
拉力大小等于物
摩擦
故绳上的力为
卩拉
18N
步骤
(2)如果是定滑轮,利用定滑轮的特点解
)定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
离,但可以改
物
轮初二物理春季班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同步
课题
滑轮
教学目标
1.知道定滑轮的定义,掌握定滑轮的特点2.知道动滑轮的定义,掌握动滑轮的特点3.理解定滑动,动滑轮的区别,掌握各自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定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考试要求A;出题频率高)2.动滑轮的特点及其应用(考试要求B;出题频率高)
教学安排
版块
时长
1
知识梳理
20分钟
2
例题解析
30分钟
3
随堂检测
30分钟
4
课堂总结
10分钟
5
课后作业
30分钟
6
能力提升
25分钟
一、滑轮
1、滑轮:周边有_______,能绕着轴_______的小轮,叫做滑轮。本质上是一种变形的_______。
二、定滑轮
1、使用时,轴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它的五要素如下左图所示,由图可知,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都等于圆的半径,故拉力F和物体重力G的大小相等。因此,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
理想的定滑轮:F____G(不计轮轴间摩擦)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定滑轮特点:不_______,但能______________的方向。
二、动滑轮
1、使用时,轴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的五要素如下左图所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所以动力F是阻力的一半,故动滑轮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理想的动滑轮:F=____G(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
F=____(G物+G动)(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2、动滑轮特点:能________,但不省距离,也不能____________。
一、定滑轮
知识点一:定滑轮定义
【例1】(多选)下图所示各滑轮中属于定滑轮的是
(
)
A
B
C
D
【例2】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对”还是“错”。
(1)旗杆顶上装有滑轮,升旗时可以省力
(
)
(2)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所以使用滑轮不一定省力
(
)
知识点二:定滑轮特点
【例3】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时
(
)
A.A方向拉力最小
B.B方向拉力最小
C.C方向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拉力都一样
【例4】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而绳上吊着的静止的“绅士”重500N,则地面对米袋的支持力为
(
)
A.500N
B.250N
C.300N
D.800N
知识点三:定滑轮特点应用
【例5】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某人将重为300牛的货物匀速提升2米,所用时间为10秒。
求:(1)手对绳的拉力F;
(2)货物移动的速度是多少?
【例6】小张同学用一个距离手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100N的物体,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向缓慢移动了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用的拉力为_______N,物体上升了_______米。
【例7】如图所示装置,用滑轮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物体重50N,水平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为18N,(不考虑其他摩擦)则F1=_____N。
二、动滑轮
知识点一:动滑轮定义
【例1】使用________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____________;使用______滑轮可以省力。就杠杆的力臂长短关系来看,定滑轮实际上就是______杠杆,而动滑轮是______的杠杆。
【例2】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如图所示的样子,用力F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______移动。其中A是____滑轮,B是______滑轮。若物重为50N,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则拉力至少为______N。
知识点二:动滑轮特点
【例3】如图所示,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例4】如图所示,当F=100N时,物体匀速运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
)
A.100N
B.200N
C.50N
D.150N
【例5】如图所示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甲
0.98
0.2
0.98
0.2
乙
0.98
0.2
1.02
0.2
丙
0.98
0.2
0.55
0.4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动滑轮特点应用
【例6】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运动了2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_m。
【例7】某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不计滑轮的重力),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C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1N,拉力F为5N,则重物G和弹簧秤读数为
(
)
A.G为4N,弹簧秤读数为5N
B.G为9N,弹簧秤读数为10N
C.G为10N,弹簧秤读数为5N
D.G为9N,弹簧秤读数为5N
3、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
A.20N;0.4m/s
B.20N;0.1m/s
C.5N;0.4m/s
D.5N;0.1m/s
4、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
(
)
A.水平向左,5N
B.水平向右,5N
C.水平向左,10N
D.水平向右,10N
5、不计滑轮重,G1=100牛,G2=500牛,若弹簧秤的读数为F1,物体G2对地面的压力为F2,则
(
)
A.F1=200牛
B.F2=300牛
C.F1=400牛
D.F2=200牛
6、甲物重5N,乙物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
A.0;3N
B.0;5N
C.2N;5N
D.2N;3N
7、如图所示,用F=100N的力拉着木块匀速前进,则木块与支持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
8、如图所示,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拉力F应等于______N(不计绳重与摩擦)。
9、用如图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若物体重G=200N,滑轮重不计,则滑轮挂钩承受的拉力是_____N,拉绳的力F为_____N;若滑轮重为20N,则挂钩承受的拉力是_____N,拉绳的力F为_____N。
10、如图所示,物重G=3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拉力F使滑轮匀速上升。
(l)若滑轮重不计,滑轮向上移动20cm,则拉力F=______N,物体上升______cm。
(2)若滑轮重为2N,使物体上升20cm,则拉力F=______N,滑轮向上移动______cm。
11、利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着如图所示方向的F1、F2、F3来施力拉绳子时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______F2______F3(以上两空选填“=”或“≠”),这是因为F1、F2、F3的力臂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12、小明同学按照如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时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13、某个小组同学研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他们先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再分别用重力不同的动滑轮甲、乙、丙(G甲>G乙>G丙)缓慢提起相同钩码,如图(b)、(c)、(d)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1)比较图(a)与(b)或(a)与(c)或(a)与(d)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b)与(c)与(d)三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绳及滑轮重不计,滑轮转动时的摩擦不计。物体A重800N、B重l00N,B在运动时受地面的摩擦力是fB=20N。当拉力F=200N时,物体A以3m/s的速度沿水平面匀速运动。求:
(1)物体B运动的速度;
(2)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fA。
15、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所用竖直向上拉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按图所示方式用两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连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G滑、物体重G物和拉力F的大小记录在表一、二中。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计算了每次实验中物体所受重力的变化量△G物与所用拉力的变化量△F,并将结果记录在表一、二的后两列中。
表一:G滑=2牛
表二:G滑=4牛
实验序号
G物(牛)
F(牛)
△G物(牛)
△F(牛)
实验序号
G物(牛)
F(牛)
△G物(牛)
△F(牛)
1
1
1.5
0
0
6
2
3.0
0
0
2
2
2.0
1
0.5
7
4
4.0
2
1.0
3
4
3.0
3
1.5
8
6
5.0
4
2.0
4
6
4.0
5
2.5
9
8
6.0
6
3.0
5
8
5.0
7
3.5
10
10
7.0
8
4.0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F与G物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G物相等时,G滑越大,F越大。
(3)根据表一、二中前三列的数据及条件,请判断:按图所示方式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若要省力,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二中△F与△G物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发现其满足的数学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功滑轮匀速提起物体,_____________成正比。
1、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2、阐述定滑轮,动滑轮关于用力和移动距离的区别。
3、阐述定滑轮,动滑轮用力大小的分析方式。
1、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2、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
3、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F1大于F2
B.F1=F2
C.F1小于F2
D.F1和F2大小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把重20N的物体匀速向上拉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若不计摩擦,则拉力F和动滑轮的重力分别是
(
)
A.10N、4N
B.12N、24N
C.12N、4N
D.24N、12N
5、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右图可知它的支点是点_____(填“A”、“B”或“C”),在拉起时它属于一个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由图中还可看出通过定滑轮D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动滑轮下面挂一个重G=20N的物体,挂物体的绳子承受______N的力,拉力F=______N(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7、如图所示,物体重G=10N,且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该滑轮是______滑轮,手拉弹簧测力计F1示数为______N,若手拉弹簧测力计在三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______F2______F3。
8、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当竖直向上的拉力F=10N时,恰能使重物G匀速上升,则重物G=______N,绳固定端的拉力为______N,重物上升10cm,拉力F向上移动______cm。
9、如图所示,物体A以2厘米/秒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牛,水平拉力F=______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______N(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
10、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静止在水平面上,滑轮重2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牛。那么,B物重______N,水平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______N。
11、如图所示,某人用滑轮先后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匀速提升重物。如果该人的体重为800N、手臂所能发挥的最大拉力为1000N,滑轮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则:以图甲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______N的物体;而以图乙方式最多可提升重为______N的物体。
12、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
由图(a)(b)(c)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探究滑轮在不同工作情况时的使用特点,某小组同学利用不同的滑轮将重为10牛的物体匀速提起,滑轮的工作情况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滑轮工作情况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重力(牛)
1
1
1
1
2
3
3
3
3
拉力(牛)
10
10
10
5.5
6.0
6.5
7.2
8.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不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7和9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第(3)小题的结论可推断实验序号8中拉力大小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牛。
1、如图所示,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果物体的重力为Gl和G2,在不计滑轮重及绳子摩擦的情况下,G1:G2为
(
)
A.1:2
B.1:1
C.2:1
D.3:1
2、如图所示,滑轮重、摩擦不计,物体A的重力为4N,物体B的重力为2N,当物体A、B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C、D的读数分别为______N和______N。
3、如图所示,动滑轮重为0.5N,物体G重3.5N,当OA=2OB时,为使轻质杠杆AB保持水平平衡,在A端施加的最小力为(不计摩擦)
(
)
A.0.5N
B.1N
C.2N
D.4N
4、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
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
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
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
滑轮
知识梳理
l1
l2
G
F
O
定滑轮
F
l1
G
l2
O
例题解析
F1
随堂检测
甲
乙
(a)
(b)
(c)
(d)
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F1
F2
F3
A
B
(a)(b)(c)
能力提升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