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导入新课
董仲舒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合作探究通过图片对比、史料分析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通过评价汉武帝活动,掌握评价历史
人物的基本方法;
3.感知汉武帝为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学习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
汉武帝
什么叫大一统?
中央加强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一、“推恩令”的实施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
2.“推恩令”的措施;
3.“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刘邦为了江山永固,在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另外又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郡国并行制
西汉
秦朝
郡县制
西周
分封制
汉初政治上的难题
中央
诸侯
汉初中央和封国人口对比
中央
封国
单位:万人
中山怀王刘休的金缕玉衣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当年,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谋反,楚王家族为保自身利益,权衡利弊,劝其自缢,以死谢罪赢得中央王朝的谅解。
2.“推恩令”的措施: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推恩令前
推恩令后
封地
封地
封地
诸侯王死后
诸侯王封地
嫡长子继承
诸侯王封地
诸子继承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中央统辖的郡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诸侯王
皇帝
诸侯王
3.“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54-55)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
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材料二:“西汉金缕玉衣”—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见课本P54)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难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社会秩序混乱,王国问题十分严重。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二、“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2.“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3.“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作用。
董仲舒
1.“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无为而治”的政策让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2.“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1)汉武帝接受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
儒家学说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汉代讲经图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春秋》
3.“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代讲经图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秦坑儒谷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儒家严厉打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积极推崇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相同: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用的是平和的手段。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三、盐铁专卖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盐铁专卖的背景和目的;
2.盐铁专卖的措施;
3.盐铁专卖的作用。
1.盐铁专卖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盐铁专卖的措施:
(1)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官
出土于汉代带“官”
字款的铁器。
3.盐铁专卖的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市场上货币混杂。有的半两钱轻的跟榆荚一样。
材料二、富商大贾(
gǔ
),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
材料三、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
(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初社会存在怎样的状况?
(2)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措施产生什么作用?
(1)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市场上货币混杂;
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2)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
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
奠定了经济基础。为巩固边疆,对外征战,提供了军费。
四、北击匈奴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匈奴的兴起;
2.汉初与匈奴的关系;
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4.西汉王朝的兴盛。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匈奴的兴起:
冒顿(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秦末汉初,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2.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及送粮食和布匹。
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哭泣,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后,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原因: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战争: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被迫迁徙漠北。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卫青、霍去病于漠北战役大破匈奴。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西迁。
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
,西汉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以及名将卫青的外甥,权臣霍光同父异母兄长。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时年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谥号景桓,坟墓如同祁连山的样子。
4.西汉王朝的兴盛: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60~61,完成下列问题。
(1)为解除边疆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和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1)措施:①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2)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
原因在于西汉初年,国力疲弱,后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1.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2.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C
课堂达标检测
B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4.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
B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通过合作探究通过图片对比、史料分析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通过评价汉武帝活动,掌握评价历史
人物的基本方法;
3.感知汉武帝为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学习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学习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推恩令”的实施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
2.“推恩令”的措施;
3.“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54-55)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
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
材料二:“西汉金缕玉衣”—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见课本P54)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难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二、“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2.“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3.“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相同: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用的是平和的手段。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三、盐铁专卖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盐铁专卖的背景和目的;
2.盐铁专卖的措施;
3.盐铁专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市场上货币混杂。有的半两钱轻的跟榆荚一样。
材料二、富商大贾(
gǔ
),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
材料三、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
(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初社会存在怎样的状况?
(2)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措施产生什么作用?
四、北击匈奴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匈奴的兴起;
2.汉初与匈奴的关系;
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4.西汉王朝的兴盛。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60~61,完成下列问题。
(1)为解除边疆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和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课堂达标检测:
1.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2.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4.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
答案:
一、“推恩令”的实施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推恩令”的措施: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3.“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54-55)回答问题。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社会秩序混乱,王国问题十分严重。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罢黜儒家,独尊儒术”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无为而治”的政策让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2.“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1)汉武帝接受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
儒家学说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3.“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的相同: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用的是平和的手段。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三、盐铁专卖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盐铁专卖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盐铁专卖的措施:
(1)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盐铁专卖的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1)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市场上货币混杂;
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2)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
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
奠定了经济基础。为巩固边疆,对外征战,提供了军费。
四、北击匈奴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匈奴的兴起:
冒顿(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秦末汉初,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2.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及送粮食和布匹。
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原因: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战争: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被迫迁徙漠北。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卫青、霍去病于漠北战役大破匈奴。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西迁。
4.西汉王朝的兴盛: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60~61,完成下列问题。
(1)措施:①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
(2)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
原因在于西汉初年,国力疲弱,后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课堂达标检测:1C2B3B4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课题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2.通过合作探究通过图片对比、史料分析了解汉武帝面临的问题,自主学习为汉武帝解忧。通过评价汉武帝活动,掌握评价历史
人物的基本方法;3.感知汉武帝为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难点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阅读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推恩令”的实施(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2.“推恩令”的措施;3.“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他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为帝,到七十岁驾崩,历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汉武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继承了文景之治遗留下来的富强基础,即位后便励精图治,把西汉王朝推向极盛。什么叫大一统?中央加强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1.“推恩令”实施的原因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推恩令”的措施: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3.“推恩令”实施的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P54-55)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
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
多于京师”。材料二:“西汉金缕玉衣”—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见课本P54)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难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社会秩序混乱,王国问题十分严重。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罢黜儒家,独尊儒术”(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背景;2.“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措施;3.“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作用。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无为而治”的政策让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流行,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2.“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措施:(1)汉武帝接受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
儒家学说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3.“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相同: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用的是平和的手段。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三、盐铁专卖(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盐铁专卖的背景和目的;2.盐铁专卖的措施;3.盐铁专卖的作用。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盐铁专卖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2.盐铁专卖的措施:(1)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盐铁专卖的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材料一、市场上货币混杂。有的半两钱轻的跟榆荚一样。材料二、富商大贾(
gǔ
),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材料三、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
——西汉桑弘羊《盐铁论》(1)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初社会存在怎样的状况?(2)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呢?(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措施产生什么作用?(1)西汉初年,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市场上货币混杂;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2)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为巩固边疆,对外征战,提供了军费。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四、北击匈奴(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匈奴的兴起;2.汉初与匈奴的关系;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4.西汉王朝的兴盛。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匈奴的兴起:
冒顿(mò
dú)(前234年-前174年),秦末汉初,他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庞大强盛的匈奴帝国,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军事统帅。2.汉初与匈奴的关系: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及送粮食和布匹。3.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
原因: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战争: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被迫迁徙漠北。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卫青、霍去病于漠北战役大破匈奴。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西迁。4.西汉王朝的兴盛: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60~61,完成下列问题。(1)为解除边疆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2)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的政策和西汉初期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1)措施:①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结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开始西迁。(2)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原因在于西汉初年,国力疲弱,后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