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理想与现实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1-03 14:1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理想与现实的凝结
——外国雕塑撷英
雕塑主要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圆雕
不附着背景,四面都可以观赏到的一种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浮雕
附着于背景上,雕起突出的厚度。
各地区,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地域特点,表达了不同的观念和情感。具体表现为五个时期:
古埃及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
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欧洲雕塑
神秘,气势恢宏的
古埃及艺术
拉霍特普王子及王妃像
石灰岩,高122厘米,公元前2650年,埃及博物馆藏
——体现对来世的期盼
·特征: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强烈
的宗教意味,表达了埃及人对
永恒的追求。
这是古埃及王国第四王朝拉霍特普王子
及妻诺夫勒特的雕像。为石灰岩质,外表涂
色,王子皮肤为红棕色,王妃为淡黄色。王
妃端庄安详,王子刚毅,智慧,反应了二者
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男人的肤色深,女人的肤色浅,也是古
埃及雕塑一成不变的显著特征。
古埃及雕塑艺术狮身人面像
埃及纳费提提王后半身像
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雕像
两河流域和古印度
●特
征:
1.两河流域以亚述最突出,除人物外,还体现战
争狩猎动物等题材的建筑装饰浮雕,动物的塑
造最突出。
2.古印度与宗教关系密切,通过宗教造像表达民
族审美观,习俗,情感。
两河流域雕塑艺术
浮雕,出于尼尼微宫殿。约
作于公元前668-前627年的亚
述时期。表现的是亚述国王猎
狮场景中的一部分。以写实的
手法,刻画几只受伤的狮子。
其中一只身中三箭,热血涌流
,但仍在作最后的挣扎。
《受伤的狮子》公元前669-前626年间,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藏
古代两河地区,亚述帝国时期,由于其一向崇尚武力,无暇顾
及其他,所以在其统治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均不及近邻埃及和巴比
伦,相反,在社会生活层面却打上了很多战争的烙印。
因此,亚述的雕塑作品表达了亚述人勇猛,善战的精神气质。
古印度雕塑
观察以上三尊雕塑作品,判断一下哪个是古印度
时期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舞王湿婆像》公元十八世纪,青铜
《天女立像》
古印度雕塑艺术特色:写实性和宗教性
东方唯美主义特征。
犍陀罗佛像
1.佛像一般身披通肩式的袈裟,偶
有坦右式,衣褶厚重,衣纹相叠,
毛料质感清晰。
2.脸型椭圆,五官端正,眉毛细长
而弯,眼窝深,嘴唇薄,笔直的鼻
梁与额头连成直线。(希腊鼻子)
古希腊雕塑艺术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大理石,高328厘米,公元前2世纪左右,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世界雕塑史上的丰碑
特征:借青年男女的形象表现神话人物,体现
和谐理想,美的追求及情感。
这件雕像来历为公元前190年左右,为了迎接
凯旋的国王和将士们,在萨摩色雷斯岛的一座神
庙前竖起了这尊雕像。女神迎着海风,张开华美
的翅膀,好像就要拥抱上岸的英雄们。
用百余残片用四年时间精心修复而成,虽然
缺头少臂,但仍然视为古希腊雕刻不可多得的珍
品,该作是统治者为了纪念战争胜利而创作,此
像即具有纪念性雕刻的庄重和雄伟,又体现着古
希腊雕刻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审美追求。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大理石,公元前150年,法国卢浮宫藏
《掷铁饼者》大理石复制品,高约152厘
米,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特尔梅博
物馆均有收藏,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作
于约公元前450年。空间中凝固的永恒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
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
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语:Michelangelo,1475-1564),全名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
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创作于
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
学院。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
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像高2.5米,连
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成。
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经典人物,从小容貌俊
美,机智勇敢,当非列士部族侵犯他的家乡。
以色列城池受到严重威胁时,牧童出身的大卫
挺身而出,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
把非列士的头领歌利亚杀死。大卫以他的赫赫
战功,受到人民的拥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轻的
军事统帅。
《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
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
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
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
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
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
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
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
界,它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摩西》大理石,1513—1515年,高235厘米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藏,米开朗基罗
作者以超过常人的尺寸,比例塑造了摩西这位具有伟人气概的先知,领袖。雕像除了按照圣经记载表现摩西的非凡之处
(如头上两角,右手执十诫等)具有宗教
的象征意义外,还寄托着米开朗基罗个人
的情感和探索。摩西坚定而深邃的目光令
人不可抗拒,其强壮的臂膀,宽阔的躯体
仿佛坚不可摧,整座雕像无不显示出作者
天才的创造力和超人的气魄,也反映了文
艺复兴盛期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时代精
神。
特征:以完美和规则化为原则,
追求对称协调,均衡,稳重。
意大利米开朗基罗雕塑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最高水平,弘扬
人文主义精神。
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欧洲雕塑
《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高243厘米,1622—1625年,意大利罗马博尔盖赛美术馆藏,贝尼尼
这是一座真人尺寸大小的雕塑,表现了希腊
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动态场景:“目空一切的太阳
神阿波罗瞧不起丘彼特的箭艺,这使小爱神很
恼火。当阿波罗走近河神女儿达芙妮时,小爱
神立即向他们分别发出两支爱情之箭,射向阿
波罗的是钟情达芙妮之箭,而达芙妮中的却是
拒绝求爱之箭,这引起神界的求爱追逐。当阿
波罗即将追逐到女神时,女神大声向河神发出
呼救:“亲爱的爸爸快把我十分喜爱的美貌改变
吧!”即刻河神将爱女变成一棵月桂树。雕像正
好描绘的是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的一瞬间。
阿波罗与达芙妮的形体塑造的生动而优美,
尤其是整个雕像既有强烈的运动感,又给人以
稳定感,有着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
。充分的体现了贝尼尼在表现运动和戏剧效果
方面的精湛技艺。
特征:雕塑题材得到扩展,形式更加多样
化,代表人物贝尼尼,罗丹。
这是一件具有浪漫主义精
神的浮雕作品。是以1792年
法奥战争中,马赛人奔赴巴
黎保卫年轻的共和国为历史
背景,表现当时法国人民高
昂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热情。
这件雕塑装饰在巴黎明星广
场中央的凯旋门上。
吕德的马赛曲
请同学们为本组雕塑图原因片进行归
类,并阐述其原因。
[亚述]
人首翼牛象
[文艺复兴]
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
[古希腊]
断臂维纳斯
[法国
]
马赛曲
伏尔泰坐像
时期
题材
表现手法
材质
风格
特点
古埃及
狮身人面像、诸神、贵族
写实
石灰岩、木材、象牙、铜。陶土
现实主义
灵魂不灭
两河流域
和古印度
战争、狩猎、动物
写实装饰相结合
石灰岩
写实、东方唯美主义
宗教色彩
古希腊
神话或体育竞技
高度写实
大理石
现实与理想的完美结合
希腊神话
文艺复兴
时的欧洲
关注人性内容
写实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人文主义
17-19世纪的欧洲雕塑
人物故事、
群像
写实装饰相结合
人体运动和激烈的情感
浪漫主义

结:
请大家回家上网查阅一件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查阅它的相关资料,并向大家介绍其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