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一、教材分析:高中美术系列模板之《美术鉴赏》。
版本: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意象艺术有所认识,并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作品中更倾向于艺术家内心的真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意象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仍然没有很好的美术基础知识。
有了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鉴赏已经产生了兴趣,并且能较为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教学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艺术家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以引导点拨、讲授、体验法为主,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讲解分析、聆听实践等手段进行教学。
教学模式:情景引入——感受分析——语言叙述——评价交流。
六、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实践活动的图片及工具材料
学具:《美术鉴赏》课本、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设计:
(1)导入(启发式)
欣赏与提问(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梵高自画像、达利《记忆的永恒》)
师:有何看法?
学生欣赏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回忆并说出看到的(梵高自画像、记忆的永恒等)
老师点题: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多媒体展示:意象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朱耷作品一组,老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其有什么共同点和特别之处。
学生欣赏讨论、并作答出(鸟的眼睛很奇怪)
师:为什么朱耷作品中的鸟类和兽类都是一副翻白眼的样子?
多媒体展示: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轴》
学生欣赏,老师介绍。
老师提问:“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诗中画家把自己把自己比作“明珠”,但却被“闲抛闲掷野藤中”!充分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一种郁闷心情!这也是中国古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审美特点。
多媒体展示:蒙克作品《呐喊》
(让学生感受画面所传达出的情绪)
学生欣赏、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惶恐、不安、压抑等)。
师: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表现世界;另一个是按照艺术家的主观意图“我想”来表现世界。为此,艺术家就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意图,而不管是否与我们眼前的现实一致,从而产生艺术形象上的怪异性。
八、理解与探究
提问:什么是意象艺术?
多媒体展示(什么是意象艺术?)
九、延伸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