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有电源的电路中就有电流
B.?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入电源正极
C.?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D.?组成电路的元件只有导体没有绝缘体
2.高考时,工作人员拿着金属探测仪对考生进行检查,以防止考生将手机等含有金属材质的作弊工具带入考场(如图)。当探测仪中的线圈靠近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电流,从而触发警报。则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
???)
A.?电磁感应????????????????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C.?电流的磁效应????????????????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爷爷配戴的远视眼镜一定对光有发散作用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像一定是通过反射形成的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其像距一定是大于物距的
4.将光敏电阻R、定值电阻R0、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观察到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
A.?电流表
和电压表
的示数均变小?????????B.?电流表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
和电压表
的示数均变大?????????D.?电流表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的示数变小
5.下列疾病与病因对应错误的是(
???)
A.?甲亢——成年时期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
B.?糖尿病——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
C.?呆小症——幼年时期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
D.?侏儒症——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
6.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灯L1、L2均发光,电压表有示数。过了一会儿,其中一盏灯突然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则故障原因是(
???)
A.?灯L2短路???????????????????????????B.?灯L1短路???????????????????????????C.?灯L2断路???????????????????????????D.?灯L1断路
7.关于磁场和磁感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曲线
B.?指南针指南北是因为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C.?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D.?蹄形磁铁的磁感线是从南极出来指向北极
8.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50°,界面左侧是玻璃
9.在连接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中没有必要的是(
???)
A.?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应该把开关连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
C.?闭合开关前,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处
D.?电路连接完毕,应检查线路无误后再进行实验
10.如图所示,小海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海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
B.?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1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1、S2
,
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L1与L2串联?????????????????????????????????????????????????????????B.?电流表
测L1的电流
C.?当开关S2断开时,通过L1的电流变小??????????????????D.?当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
的示数变小
1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脑构成了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B.?谈虎色变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
C.?某人车祸中损伤脊髓灰质,此人不小心被针扎后能完成缩手反射但没有感觉
D.?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起立问候老师,完成这个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13.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项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B.?②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会弯向光源方向生长
C.?④的生长结果是植物水平生长
D.?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14.如图是加油站里常见的“静电释放器”。司机或工人提油枪加油前,必须用手触摸圆球清除身体上的静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除电”时,人体、圆球、金属杆、导电线与大地连通
B.?金属杆上端的圆球可以用橡胶或玻璃制成
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D.?若人体带有负电,“除电”时,电流方向是从圆球流向大地
15.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海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图甲和图乙中的透镜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4个位置上的蜡烛都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成放大的像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当开关S1
,
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正确的是(???
)
A.?R1=8Ω??????????????????????????????B.?R2=8Ω??????????????????????????????C.?R1=20Ω??????????????????????????????D.?R2=20Ω
17.如图是抓拍机动车闯红灯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章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系统拍摄的图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当红灯损坏不能发光时,该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C.?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D.?只要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有一个不闭合,摄像系统都不会自动拍摄
18.如图所示为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的实验装置,开关断开时小磁针甲、乙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磁针乙偏转,小磁针甲不偏转????????????????????????????????????????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
C.?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铝棒?????D.?当断开开关后,螺线管磁性增强
19.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有(???
)
A.?不管是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变化最大
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
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
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骨骼肌血流量增加有利于产热
20.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像????????????????????????????B.?电源电压为18V
C.?R1的阻值是15Ω??????????????????????????????????????????????????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1.小海同学走在斑马线的一侧看到对面的红灯亮着,马上就停下脚步就地等待绿灯。这一行为属于________?反射,要完成这一反射,需要完整的神经结构叫________。
22.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计重秤的原理图。该原理图中,R2为________(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若车重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现将它串联在图中位置,则当车越重时,车重表的示数将________(填“越大”、“不变”或“越小”)。若车重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现将它与________并联,则当车越重时,车重表的示数将越大。
2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玻璃球内的导线是分开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当用酒精灯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当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玻璃变成了________体,此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此实验也可以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________。
24.学完光学知识后,小海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特点和原理进行整理:
(1)平面镜成像;(2)照相机成像;(3)投影仪成像;(4)放大镜成像。
其中成实像的有________,成倒立的像有________,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________,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________。(选填序号)
25.智能手机上已普遍使用电阻触摸屏,如图,在竖直方向上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摸P点时电阻丝被分为上、下两部分,电阻分别为R1、R2。电源电压不变,当触摸点在竖直方向移动时,若测得R1两端电压减小,则R1阻值________,触摸点P到屏下端的距离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6.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入射角为________°。
⑴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反射角为________°,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
⑵若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30°角,反射光线一共转过________。
27.小海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采用的器材有:电源(电压3V不变)、标有“2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三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海将5Ω电阻接入电路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用10Ω电阻替换5Ω电阻接入电路,应向________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V时再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
(2)他能否用15Ω电阻继续完成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
28.如果你是一位足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有时会因为异常兴奋或紧张而使你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图是整个反射过程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而近视的你最好戴上由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这样才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同时在[A]________(填结构名称)产生视觉。
(2)[B]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进入肾上腺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等的机能,从而出现图示[C]中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叫做________调节。通过图示的反射过程可以看出,此调节过程是在________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
29.如图所示电路,除了有一根导线是断的,其余的器材完好无损,RL1=10Ω,RL2=5Ω。电源是由三节新蓄电池(每节电池的电压为2V)组成。为了查出这根导线,小海同学采取了下列方法:将电表的正接线柱与电源的正极a相连,再将电表的负接线柱分别与L1的b接线柱和L2的c接线柱相连,通过观察电表的示数判断出了这根导线。
(1)在上述操作前,小海所选用的电表应是下列的哪一种(??
)
A.量程为3V的电压表
B.量程为15V的电压表
C.量程为0.6A的电流表
(2)选用正确的电表后,当电表接a、b两点时,如果电表没有示数,则说明导线________可能是断的。当电表接a、c两点时,如果电表有示数,则导线________未断,此时电表的示数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30.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生长激素类药物的说明书上标明的用法为注射,那么口服生长激素是否有效呢?某学习小组就这一问题利用切除脑垂体的小白鼠进行了探究。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对象
实验方法
测量并记录
1
15只体长、体重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为三组
饲喂普通食物
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
2
饲喂等量普通食物并注射生长激素
3
??????
(1)表中1号组和2号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该实验还需要增设3号组才能实现探究目的,则3号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若测量和记录的结果为________,则说明注射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口服无效。
31.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一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如图二所示),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______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_______。
(3)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三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
32.在测量阻值约为5Ω的定值电阻Rx的实验中,小海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如图甲所示,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2)正确连接并操作,小海改变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两次测得的电阻值分别为R1=5.1Ω,R2=5.3Ω。第三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R3=________Ω,实验测得值应为Rx=________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将图甲中的电阻换为小灯泡,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解答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小海听科学老师讲过“干电池内部其实是有电阻的,分析电路时可以把干电池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Ω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甲所示。在老师指导下,小海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一节干电池内部的电阻。
(1)按照图乙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________端。
(2)根据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绘出U一I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求出这节干电池的电源电压U和内部电阻r。
34.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现将两个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每次移动滑片P,均使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少相同的阻值,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如表。试求:
滑片P移动的次序
电流表A1的示数
电流表A2的示数
1
0.6安
0.9安
2
0.6安
1.0安
3
0.6安
1.2安
4
0.6安
1.8安
(1)电流表A1测________(填“R1电流”、“R2电流”或“总电流”),电源电压=________V。
(2)当变阻器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50欧时,电路的总电流是多大?
(3)请通过计算说明电流表A2串联在电路中的位置。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答案】
C
【考点】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有通路;
(2)根据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判断;
(3)在物理学中,将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4)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A.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有电源的电路中如果没有通路,那么就没有电流,故A错误;
B.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入电源负极,故B错误;
C.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C正确;
D.组成电路的重要元件导线,它的金属芯是导体,而它的外皮是塑料的,也就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
A
【考点】电磁感应
【解析】【分析】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解答】根据“当探测仪中的线圈靠近金属导体时,金属导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电流”可知,探测仪可以发电,相当于发电机,因此它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
D
【考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偏厚,对光线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片薄,对光线会聚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2)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因此反射光线不强烈但是反射范围大;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集中射向一个方向,因此反射光线强烈但范围小;
(3)在凸透镜成像时,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也成在二倍焦距上,这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4)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判断。
【解答】A.爷爷配戴的远视眼镜肯定是凸透镜,一定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城市中的光污染一定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故B错误;
C.当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时,像可能是通过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也可能是通过折射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故C错误;
D.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则大于二倍焦距;当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像距则大于一倍焦距,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
D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然后根据R总=R+R0判断总电阻的变化,接根据欧姆定律判断总电流的变化;下来根据U0=I0R0判断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化,最后根据U总=U+U0判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光敏电阻R与定值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R的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那么R的阻值变小,根据公式R总=R+R0判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公式可知,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根据U0=I0R0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公式U总=U+U0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
A
【考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不同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疾病;
【解答】A、甲亢是成年时期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量导致的;故A错误;
B、糖尿病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的;故B正确;
C
、呆小症是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是因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故C正确;
D、侏儒症是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是幼年时期生长计算分泌不足导致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对各个选项中故障对应的现象进行推测,哪个与题干描述相同,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电路图可知,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与灯泡L2并联,测它的电压。正常情况下,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的规律可知,两个灯泡的电压都小于电源电压。
A.如果灯L2短路,那么与它并联的电压表同时被短路,即电压表的示数为零,故A不合题意;
B.如果灯L1短路,那么电路里只有灯泡L2
,
此时它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且它的亮度会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如灯L2断路,那么电压表与灯泡L1串联。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所以通过灯泡L1的电流会很小,那么它几乎不发光,故C不合题意;
D.如果灯L1断路,那么整个电路都没有电流经过,因此电压表没有示数,灯泡L2不发光,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
B
【考点】磁场和磁感线,地磁场
【解析】【分析】(1)根据磁感线的定义判断;
(2)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3)根据地磁场的知识分析;
(4)根据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分析。
【解答】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看不到摸不着。为了形象的描述磁场的分布,在磁场周围画出一系列的曲线,这些曲线就是磁感线,因此磁感线并不存在,故A错误;
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条形磁铁,它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可知,当小磁针静止时,肯定是它的N极指向地磁的南极,也就是地理北极附近,而它的S极则指向地理的南极附近,故B正确,C错误;
蹄形磁铁的磁感线是从北极出来指向南极,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
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两种介质的分界面肯定与法线是垂直的,因此通过入射点作MN的垂线,如下图所示;
观察发现,左侧红线上下两个角大小相等,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它们肯定就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那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90°-60°=30°;而右侧的那条肯定就是折射光线,因此折射角就是:90°-40°=50°。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肯定是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即MN左侧是玻璃,右侧是空气,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9.【答案】
B
【考点】基本电路与电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判断。
【解答】A.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电路忽通忽断而烧毁用电器,所以开关应该是断开的,故A不合题意;
B.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和它的位置无关,即无论靠近电源的那个极,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因此把开关连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是没有必要的,故B符合题意;
C.闭合开关前,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最大阻值处,这样可以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用电器,故C不合题意;
D.电路连接完毕,应检查线路无误后再进行实验,以免造成短路,烧坏电源或用电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C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据此判断。
【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其实就是二者相对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对称。无论玻璃门闭合在一起,还是向两边打开,它们所在的那条直线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像的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即人在两扇玻璃门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重合,故A、D错误,而C正确;
人在两侧玻璃门中所成的像大小保持不变,始终与人相等,故B错误。
故选C。
11.【答案】
D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如果电路只有一条通路,那么为串联;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通路,则为并列;
(2)电流表与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3)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
(4)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I总=I1+I2分析。
【解答】A.如下图所示,电流分别通过灯泡L1和L2
,
因此电路有两条通路,则L1与L2并联,故A错误;
B.根据上图可知,电流表
?
测灯泡L2的电流,故B错误;
C.开关S2和灯泡L2在同一支路,它只能控制灯泡L2
,
对灯泡L1没有任何影响,故C错误;
D.电流表
?
在干路上测总电流,当开关S2断开时,通过灯泡L2的电流变为0,根据公式I总=I1+I2可知,电流表?
的示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
B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解答】A、中枢神经主要由脑和脊髓构成;故A错误;
B、谈虎色变涉及了人体特有的语言中枢,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故B正确;
C、某人车祸中损伤脊髓灰质,破坏了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所以此人不小心被针扎后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也没有感觉;故C错误;
D、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起立问候老师,这个反射是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控制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
C
【考点】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
【解答】A、①没有做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故A正确;
B、②受到单侧光影响,植物具有向光性,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青菜会弯向光源生长;故B正确;
C、由于植物具有背向地性,所以一段时间后青菜的茎会竖直向上生长;故C错误;
D、②是单侧光照射,③没有接受光照,两者对照,可以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
A
【考点】摩擦起电,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1)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通路;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叫绝缘体;
(3)摩擦起电的本质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转移;
(4)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解答】A.“除电”时,电荷肯定向一个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人体、圆球、金属杆、导电线与大地连通,故A正确;
B.人体的电荷必须通过金属杆上端的圆球流入大地,因此它必须用导体制作,不可能是橡胶或玻璃,故B错误;
C.人体带的电荷是人体与衣服摩擦过程中电荷转移形成的,而不是创造出来的,故C错误;
D.若人体带有负电,“除电”时,电子从圆球流向大地,而电流方向与之相反,即从大地流向圆球,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
C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的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光屏上成的肯定是实像,成像条件是:u>f;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成像的大小。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凸透镜左边的一倍焦距在:50cm-10cm=40cm,甲、乙、丙三点在一倍焦距以外,肯定在光屏上成实像;而丁在一倍焦距以内,肯定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错误;
C.如果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相当于这个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肯定不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即在光屏上看不到泥点的影子,故C正确;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即光屏应该向右移动。因为此时的物距u=50cm-15cm=35cm>2f,所以成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
B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根据计算它的阻值;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总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根据计算出总电阻,再根据R2=R总-R1计算即R2的阻值。
【解答】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两个电阻并联,电流表测R1的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那么电阻R1的阻值:;
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两个电阻串联,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压表测总电压,电流表测总电流,
总电阻;
电阻R2的阻值:R2=R总-R1=20Ω-12Ω=8Ω。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
D
【考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2)根据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分析;
(3)分析二者并联后摄像系统拍摄到的内容分析;
(4)根据(2)中的分析判断。
【解答】A.摄像系统的主要结构为凸透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因此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光控开关、电磁铁、压力开关串联在控制电路里。如果红灯损坏,那么光控开关就不能闭合,因此电磁铁没有磁性,不会吸引衔铁接通摄像机的电路,即装置不能正常工作,故B错误;
C.如果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那么就会出现;①只要红灯亮,所有的车辆都会被拍照;②即使红灯不亮,只要经过压力开关的车辆都会被拍照,根本起不到抓拍闯红灯车辆的作用,故C错误;
D.因为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串联,所有只要有一个开关不闭合,控制电路就没有电流,那么摄像系统就不能自动拍照,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
A
【考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解析】【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的极性,再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小磁针的指向;
(2)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3)根据磁化的知识分析;
(4)根据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分析。
【解答】闭合开关后,螺线管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向右,因此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可知,小磁针甲的左端为S极保持不动,而小磁针乙的右端应该为S极,因此它要偏转,故A正确,B错误;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可以在其中插入一根软铁棒,它被磁化后会使螺线管的磁场增强,而插入铝棒不行,故C错误;
断开开关后,没有电流通过螺线管,它的磁性小时,故D错误。
故选A。
19.【答案】
B
【考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由图可知,运动和休息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故A正确;
B、休息时还是运动时,人体血量总量是不变的,只是流速在改变;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运动时,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明显减少,消化的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运输,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运动时,骨骼肌的血流量急剧增加,到达骨骼肌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增加,产热量会增加,同时血流量增加也有利于人体散热,维持体温平衡;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0.【答案】
B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判断电压表V2的示数变化,然后与乙图对照;
(2)从乙图中找到一组对应的两个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串联电路U总=U1+U2计算总电压;
(3)从乙图找到一组对应的有关R1的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即可;
(4)当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流最小,从乙图中找到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定值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V1测R1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的电压。
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变阻器R2的阻值减小,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因此A是电阻R2的I-U关系图像,B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像,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当电流为0.2A时,两个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4V和14V,因此电源电压:U总=U1+U2=4V+14V=18V,故B正确;
C.根据图像B可知,当通过R1的电流为0.2A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那么电阻
,
故C错误;
D.当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电流最小为0.2A,此时电压表V2的示数为14V,那么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
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21.【答案】
条件;反射弧
【考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解答】看到红灯亮起立即停下脚步,是后天学习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而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的基础是反射弧;
故答案为:条件;反射弧。
22.【答案】
滑动变阻器;越大;R1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分析R2的阻值能否发生变化即可;
(2)首先分析车重增大时滑片的移动方向,确定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然后根据R总=R1+R2确定总电流的变化,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确定车重表的示数大小变化。
(3)分析车重增大时哪个电阻的电压变大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阻R2上的滑片移动,可以改变它接入电路的阻值,因此它是滑动变阻器;
(2)当车重增大时,变阻器的滑片向下移动,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根据R总=R1+R2可知,总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车重表的示数越大;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的规律可知,当当车重增大变阻器的阻值减小时,R2两端的电压减小;根据U总=U1+U2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增大,因此若车重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现将它与R1并联。
23.【答案】
导体;磁场
【考点】导体和绝缘体,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解析】【分析】(1)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它受到了磁力的作用,即电磁铁产生了磁场,因此这时有电流通过整个电路,那么这时的玻璃肯定能够导电,据此分析即可;
(2)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1)当把玻璃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玻璃变成了导体;
(2)此实验也可以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4.【答案】
(2)(3);(2)(3);(1);(2)(3)(4)
【考点】实像与虚像
【解析】【分析】分析四个选项中成像的特点和原理,然后进行分类即可。
【解答】(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2)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3)投影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4)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倒立的虚像。
其中成实像的有(2)(3);
成倒立的像有(2)(3);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1);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2)(3)(4)。
25.【答案】
减小;增大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2)根据图片可知,如果R1的阻值增大,那么触摸点到屏下端的距离减小;如果R1的阻值减小,那么触摸点到屏下端的距离增大。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若测得R1两端电压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可知,电阻R1的阻值减小;
(2)因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所以电阻R1的长度变小,那么触摸点到屏下端的距离增大。
26.【答案】
60°;30°;60°;6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1)首先计算出入射角的大小,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
(2)首先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然后再计算平面镜转动后二者的夹角,这两个角的差就是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
【解答】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入射角∠AON=90°-30°=60°;
(1)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角时,那么此时入射角为:60°-3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客栈,此时的反射角等于30°,而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
(2)原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若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30°角,此时入射角为:60°-30°=30°,那么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因此反射关系一共转过的角度为:120°-60°=60°。
27.【答案】
(1)左
(2)不能;即使将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电压表的示数也不能减小到1V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据此分析变阻器两端的电阻变化,进而确定滑片的移动方向;
(2)将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定值电阻为15Ω时电压表的示数,分析它是否等于1V即可。
【解答】(1)用10Ω电阻替换5Ω电阻接入电路,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会大于1V。如果要让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恢复原来的示数1N,根据U总=U1+U2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可知,此时变阻器的阻值要增大,即滑片向左移动。
(2)当变阻器的阻值为20Ω时,定值电阻在阻值为15Ω时,
通过电路的电流为:;
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I总R=。
他不能用15Ω
的电阻继续实验,理由是:即使将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电压表的示数也不能减小到1V。
28.【答案】
(1)凹透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激素;神经中枢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
【解析】【分析】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解答】(1)近视眼的成像点在视网膜之前,所以要佩戴能够发散光线的凹透镜;人体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2)B、C的调节过程是由激素完成的,属于激素调节,而激素的产生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故答案为:(1)凹透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2)激素;神经中枢。
29.【答案】
(1)B
(2)2和3;3;6
【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解析】【分析】(1)分别计算出电流表的最大电流和电压表的最大电压,然后与它们的量程进行比较即可;
(2)使用并接法排出故障时,如果有示数,则说明并列的部分有问题;如果没有示数,则说明并联的部分没有问题,据此进行推断即可。
【解答】(1)如果电表为电流表,当将它并联在a、c两点之间时,此时只有灯泡L2
,
电流为:
,
因此量程为0.6A的电流表不能使用;
如果电表为电压表,当将它并联在a、c两点之间时,它的示数可能等于电源电压。因为6V>3V,所以必须使用量程为15V的电压表,故选B。
(2)当电表接a、b两点时,如果电表没有示数,则说明与电表并联的导线1完好,而导线2和3可能是断的。当电表接a、c两点时,如果电表有示数,则说明与电表并联的1和2是断的。由于导线1完好,那么只能导线2是断的,而导线3未断,此时电表的示数是6V。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题,每空2分,共20分)
30.【答案】
(1)生长激素
(2)饲喂等量含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
(3)若1、3组的小白鼠生长缓慢,体长体重相近,而第2组小白鼠的体长体重明显增加
【考点】控制变量法,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解答】(1)对比1和2,可知1号组只是饲喂普通食物,而2号组除了食物之外还注射了生长激素,所以两组对比时其变量是生长激素;
(2)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生长激素能否口服,所以第3组的实验方法是饲喂等量含有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
(3)注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发育而口服无效,则2号组与3号组对比,2号组小白鼠的体长和体重明显大于3号组小白鼠;
故答案为:(1)生长激素;(2)饲喂等量含生长激素的普通食物;(3)若1、3组的小白鼠生长缓慢,体长体重相近,而第2组小白鼠的体长体重明显增加。
31.【答案】
(1)41.8°
(2)反射光
(3)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1)根据临界角的定义分析;
(2)一般情况下,入射光的能量=折射光的能量+反射光的能量,据此判断;
(3)首先计算出光线到达斜面时的入射角的度数,然后与玻璃的临界角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发生全反射即可。
【解答】(1)临界角是发生全反射现象时最小的入射角;因为当入射角达到41.8°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所以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41.8°。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反射光;
(3)如下图所示,当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它到达三棱镜的斜面时,此时的入射角为45°>41.8°,所以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因此只要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即可,如下图所示:
32.【答案】
(1)
(2)5;5.1
(3)变大
【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变阻器接线“一上一下”,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下面选择的接线柱;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的用电器并联,据此连接实物图即可;
(2)首先根据乙图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出R3的阻值,最后求出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3)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它上面的接线柱已经与电源负极连接。因为滑片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应该使用右下角的接线柱,即将右下角的接线柱与电阻R的左边接线柱相连。电压表与电阻R并联,因为电源是两节干电池,那么总电压为3N。“-”接线柱与R左边相连,那么“3”的接线柱应该与R的右边相连,如下图所示:
(2)根据乙图可知,电压表的读数1.5V,而电阻大约在5Ω左右,所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3A,那么;实验测得值。
(3)若将图甲中的电阻换为小灯泡,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时,总电阻会变小,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会增大,灯丝的温度会升高,灯丝的电阻会变大,因此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变大。
四、解答题(本题共2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答案】
(1)a
(2)根据丙图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3V时,电流为0.1A;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1.3V+0.1A×r?
?①;
根据丙图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3V时,电流为0.1A;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0.3V+0.6A×r?
?②;
①②联立解得:r=2Ω,U总=1.5V。
【考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为了保护电源和用电器,防止电流过大造成伤害,因此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最大;
(2)变阻器与内阻r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的电压。从丙图中找到两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根据U总=U1+U2列出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解答】(1)按照图乙连接电路时,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a端;
(2)根据丙图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3V时,电流为0.1A;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1.3V+0.1A×r?
?①;
根据丙图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3V时,电流为0.1A;
根据U总=U1+U2得到:U总=0.3V+0.6A×r?
?②;
①②联立解得:r=2Ω,U总=1.5V。
34.【答案】
(1)R1的电流;12
(2)当变阻器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50Ω时,通过它的电流
,
那么电路的总电流为:I总=I1+I2=0.6A+0.24A=0.84A。
(3)假设电流表A2与变阻器串联,
第(1)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第(2)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第(3)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第(4)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将相邻的两组阻值进行比较可知,它们的差并不相等,
因此电流表A2肯定没有与电阻R2串联,应该接在干路上。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并联,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分别判断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和总电流的大小变化规律,然后与表格进行对照,从而确定两个电流表的位置,然后根据U总=IR计算电源电压即可。
(2)首先根据计算通过电阻R2的电流,然后根据I总=I1+I2计算电路的总电流;
(3)假设电流表A2与变阻器串联,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表格中对应的电阻,然后将相邻的电阻相减,如果差值相同,那么假设正确;如果差值不等,那么假设错误,即它应该在干路上。
【解答】(1)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并联,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流变大,但是通过R1的电流保持不变。根据表格可知,电流表A1应该与R1串联,测R1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到,电源电压U总=U1=I1R1=0.6A×20Ω=12V;
(2)当变阻器R2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50Ω时,通过它的电流
,
那么电路的总电流为:I总=I1+I2=0.6A+0.24A=0.84A。
(3)假设电流表A2与变阻器串联,
第(1)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第(2)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第(3)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第(4)组中,变阻器的阻值为:;
将相邻的两组阻值进行比较可知,它们的差并不相等,
因此电流表A2肯定没有与电阻R2串联,应该接在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