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42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含解析)+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42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含解析)+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3 11:27:23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
罗伽·费·因格
第五单元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
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1=3
4-1=4
4-1=5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妙龄少女
年迈老人
新课导入
古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同一个事物会因为选取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呢?美国的创造学家因格先生给出了我们一个解释,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谈创造性思维》,一起去文中找寻答案,解开心中的谜团。
横看
侧看
学习目标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罗伽·费·因格,生于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他之前写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有改动。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预习检查
驾驭(

压榨(

汲取(

罗迦(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


zhà

jiā


qiè

1、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择(
)选择
泽(
)沼泽
译(
)翻译
蒂(
)根深蒂固
缔(
)缔结
谛(
)谛听
恒(
)恒心
桓(
)盘桓
垣(
)城垣
锲(
)锲而不舍
挈(
)提纲挈领
契(
)地契






hénɡ
huán
yuán
qiè
qiè

形近字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2、解释下列词语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拿出恒心来加以坚持,即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刻。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欣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第4~12段):分析问题。举例子,讲道理,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即“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整体感知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4、请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①本文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②又借别人的言论及事例点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即积累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及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③最后总结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整体感知
《谈创造性思维》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四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过渡段二,第九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作者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作者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否定:
弊端:
倡导:
小结:
由此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创造性思维。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倡导要有创造性思维。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
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如果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就容易让人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合作探究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明确】特点:本文开头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非常新颖,而且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问题更新颖。
作用:这个问题既像是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要议论的话题。
合作探究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明确】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不会放弃探求,才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新的进步。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合作探究
4、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小组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合作探究
5、速读第4—8自然段,思考: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举例子:
①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②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①具备渊博知识;
②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④“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素:
合作探究
6、朗读9-12段,思考:
(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明确: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
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缺乏创造力的人进行自我压抑。
自信
不自信
合作探究
(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从这一部分论述中可以看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3)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举例:
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
鲁班发明锯。
合作探究
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7、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合作探究
明确:①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所举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②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等。(

③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8、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
语言品析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引发读者思考
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语言品析
②第4段段尾到第5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③第9段到第10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得出如下结论……”(

引发读者思考,起承接、过渡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起承接、过渡的作用。
【解析】: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合作探究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明确:“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它”指代“新的创意”。
语言品析
拓展延伸
1、你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请你列举实例,证明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明确:(1)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力,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培养创造性人才,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普遍性意义。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些重大科技成果,都有赖于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可见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是必须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
2、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明确:(1)自信,相信自己拥有创新能力;
(2)拓宽阅读知识面,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并坚信所有的学习都不会是徒劳无功;
(3)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理科性质的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文科性质的题目更要详尽全面地进行思考;
(4)关注生活中的小灵感,勤做笔记,将小灵感与老师或朋友交流,创造发展该“灵感”的可能性;
(5)热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可麻木,对生活充满兴趣,并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进行探索。
3、创新思维实践应用。
(1)一个圆,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
天文学家:
数学家:
艺术家:
饥饿的人:
拓展延伸
这是新发现的天体的运行轨道。
这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这正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图形。
充其量是一只喷香的大饼。
拓展延伸
(2)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在太阳的左下方,我看到了一座大山,高高的山尖,让我想到了埃及神秘的金字塔,那是创造古埃及光辉灿烂文明的地方。
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先用道理论证证明了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然后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与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这两个事例,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论证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写作特色
2.运用设问句过渡,条理清晰。如文章的开头、第④段的末尾和第⑨段均出现了设问句。这几处设问不但有吸引读者、激发思考的作用,还有标示全文结构的作用。
3.图表开篇,新颖有趣。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运用图表的形式列出一道选择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写作此文的目的。
1.下列词语中加彩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chèng)
汲取(jí)
孜孜不倦(zī)
B.机械(xiè)
压榨(zhà)
即使(jì)
C.模式(mú)
波澜(lán)
锲而不舍(qì)
D.恭喜(gōng)
渊博(yuān)
不言而喻(yù)
点拨:A.称—chèn。B.即—jí。C.模—mó,锲—qiè。
课堂检测
D
课堂检测
A.
孜孜不倦(勤勉)
汲取(吸)
B.
持之以恒(恒心)
素材(材料)
C.
不言而喻(明白)
创意(创造性)
D.
锲而不舍(雕刻)
根深蒂固(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2.
下列划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解析】“素”的意思是未经提炼和加工的;原始的。
B
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地把它发展下去。
课堂检测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课堂检测
4.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至少两个)
示例:
1.万物没有绝对的
2.只要努力就有可能
课堂小结
《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文章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宇宙万物,探索无限,让我们张开创新的翅膀,放飞想像,多元思维,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去大胆探索宇宙的奥秘吧!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的思维定会熠熠闪光。
数学问题→生活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探求第二种答案有
赖于创造性思维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要具备三个要素。
必需要素
区分根据
a.渊博的知识
b.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持之以恒的毅力
a.缺乏的人:自我压制
b.拥有的人:留意细小的想法,使之变为现实
1、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1-3)
(4-12)
(13)
谈创造性思维
保持好奇心
探求新思路
相信小灵感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xí)
机械(jiè)
推敲(qiāo)
根深蒂固(dì)
B.素材(sù)
压榨(zhà)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
C.恭喜(gōng)
典型(xín)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
D.渊博(yuān)
路径(jìnɡ)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B.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各行其事
D.亵读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是不可理喻。
D.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
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C.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D.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8.下列诗句与本文表达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谷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9.“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10.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1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
1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
13.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写一个事例。
14.“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15.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
叔本华
有改动)
16.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7.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18.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19.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xí)
机械(jiè)
推敲(qiāo)
根深蒂固(dì)
B.素材(sù)
压榨(zhà)
创意(chuàng)
孜孜不倦(zhī)
C.恭喜(gōng)
典型(xín)
模式(mú)
不言而喻(yù)
D.渊博(yuān)
路径(jìnɡ)
关键(jiàn)
锲而不舍(qiè)
【答案】D
【解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
“汲”应读作“jí”,“械”应读作“xiè”;
B.孜孜不倦(zhī)-(zī);
C.
“型”应读作“xíng”,模式(mú)
-(mó);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潮汛
惯例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B.妖饶
涣散
断章取义
弥留之际
C.繁衍
干燥
无与伦比
各行其事
D.亵读
端详
怒不可遏
脍炙人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注意汉字这个特点,仔细辨析。B项,“饶”应为“娆”。C项,“事”应为“是”。D项,“读”应为“渎”。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今天两个老师都表扬了我,我心花怒放,快乐的滋味真是不可理喻。
D.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答案】C
【解析】A.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B.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C.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D.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故选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
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答案】B
【解析】A.两面对一面,把“兴衰”改为“兴盛”;B.正确;C.语义重复,把“左右”去掉;D.语义赘余,把“造成的”去掉。故选B。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答案】A
【解析】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动宾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D.否定词误用,删去“不”;故选A。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C.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D.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书名号使用错误,应该用双引号;B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到引号里;C项,逗号应改成问号。故选D。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麻烦的是
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①②⑤③④   
B.③②④①⑤
C.⑤③②①④
D.③②⑤①④
【答案】B
【解析】先确立①②③的关系,很明显,③句关联词语“若”应该在前,②句在中间。用排除法,选B。
8.下列诗句与本文表达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D
【解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我们,看任何事物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能单方面的想问题。即: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谷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给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9.“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答案】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阅读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细读第①段,可分析概括出:找到一个正确角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10.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答案】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细读文章。此题问的是“创造性思维的要素”,认真阅读文章,可以发现第④段内容是有关创造性思维的,回答时从该段进行提炼概括即可。即: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1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
【答案】一是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解答此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通读选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即:一是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1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
【答案】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才能不断创新和进步。即: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
13.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写一个事例。
【答案】示例:用所学的物理上的电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的线路的安装与电路故障的排查等。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知识的迁移。回答此类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结合文章的观点,分析材料回答即可。注意所写事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14.“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解析】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类题目,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言之成理即可。即: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15.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能力的人。
【答案】注意以下要点:在学习各门课时,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要坚信自己是有创造力的人;在生活中要多留意细小的想法,把它发展下去;不断探求新思路,学习创新的方法。(要具体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要通顺、有条理。本题可以从学习文化课的知识这一角度来谈自己的体会,注意语言的简洁。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刷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适合于他的感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和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要历经千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
叔本华
有改动)
16.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7.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
18.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19.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16.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解析】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第1段“读书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等句是在告诉我们只读书不思考是弊端;第2段“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是说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第3段“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是野兽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是说读书要慎重选择;“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是说要多读思想家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答案】17.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麻痹。
【解析】题干要求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首先要读懂第1段的大意,并分析其语言特点。“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力压迫,会失去弹性”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如果我们读书不思考,“我们的精种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的观点。
【答案】18.连用若干形容词,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高度评价了经典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解析】分析重要语句的论述特点。“轻松、愉快、清净、超逸”,连用若干形容词;“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般舒适”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从表达方式上看,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有力的证明了“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的道理。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文章的中心论点。
【答案】19.示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纯朴的乡邻情谊,这些人间真情感染着我,我的心也变得温暖澄澈,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他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动,激励着我,使我变得勇敢坚强。
【解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从你所读过的名著中选出你最熟悉、印象最深、对你影响最大、最有话说的一部。结合名著内容分析对你心灵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名著是生活的翻版,名著是生活的浓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本书告诉我们,个人只有在挫折中成长,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要让生命变得有价值。而且,我们应该勇于拼搏,努力奋斗,敢于向命运、向自然、向挫折挑战。人只有在这种英勇的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让我们做一个有顽强精神、顽强毅力的人,在生活的烈火中百炼成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
《谈创造性思维》九图导览学习流程
1.本文标题是论点吗?
【合作交流】不是,文章标题用肯定的语气,直接点明文章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里面暗含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合作交流】特点:本文开头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非常新颖,而且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问题更新颖。作用:这个问题既像是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要议论的话题。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合作交流】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合作交流】(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合作交流】(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2)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作用:这两个人能够活用所掌握的知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具有探索新事物的精神。作者以他们为例,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这一观点,从而使论更具体,更透彻,更有说服力。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合作交流】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7.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合作交流】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8.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问题的?
【合作交流】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所以作者首先论述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方式付诸行动,则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所以接着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者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论述分层展开,条理清楚,精辟到位。
9.作者在论述“创造性思维需要积累知识并活用知识”这个问题时,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简要分析。
【合作交流】(1)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的两个事例很典型,有代表性,能很好地证明论点。(2)道理论证。如文章第⑥段,道理阐述浅显易懂,得出的结论让人信服。
阅读技法
读写迁移
形神兼备
综合评价
目标导航图
语文知识图
整体把握图
结构层次图
质疑问难图
细读对话图
主旨归纳图
艺术特色图
素养提升图
实践活动
拓展演练
总结写法
欣赏特色
通读课文
思考问题
思前想后
贯通文意
文学文体
字词积累
作家作品
写作背景
阅读导航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理清脉络
绘制图示
回扣结构
圈画批注
反思阅读
质疑问难
把握结构
概括层意
走出文本
归纳感悟
知人论世
明确主旨
细读语段
品味揣摩
结合问题
对话交流
本文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并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作者不是一下子就亮出中心观点,而是层层推进,不断深入阐发,阅读时要注意归纳、总结作者的观点。
作者由“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关键要素,最后联系到个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阐述问题的过程是逐步推进的,体现出纵向深入的思路。同时,在阐述的每个层次,都依靠材料引出观点,或对观点进行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阅读时,注意找出这些材料,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着重把握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本文讲创造性思维,最终落在如何成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这个问题上,可以由此联系学习和生活,大胆、自信地做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将对文章的学习转化到实践中。
《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独立、自由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谈创造性思维》
语文知识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读读写写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创意大惊奇》等。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善于活用所学知识。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天才的事,与自己无关,不相信自己能有发明创造,导致创造力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情况而写的。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罗迦(jiā)
模式(mó)
孜孜不倦(zī)
汲取(jí)
渊博(yuān
bó)
根深蒂固(dì)
持之以hénɡ(恒)
压zhà(榨)
qiè(锲)而不舍
记记背背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例句: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在美国根深蒂固,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至今仍生活在“另一个美国”。
行之有效:(方法、措施等)实行起来有成效。例句:事实证明,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辨析:
都有努力的意思。“孜孜不倦”仅是笼统地说努力,如:72岁的张剑敏仍然满怀激情,紧握手中的笔,孜孜不倦地创作歌词。“废寝忘食”则具体展示了努力的表现,如:去年“双十一”,不知全中国有多少人废寝忘食地坐在电脑前刷屏。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例句:知识的海洋茫无际涯,我们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例句: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中国,英语教育一直都存在不少争议。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例句: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交给他的任务。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例句:他以自己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谈创造性思维》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过渡段一,第四段:“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过渡段二,第九段:“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提出论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的结构划分为:第一层为1-3段,第二层为4-12段,第三层为第13段。
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特点: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十分巧妙自然。
《谈创造性思维》
结构示例
一、引发论题
二、论证问题
三、得出结论
创造性思维
必需的要素
设立问题,分析答案,确立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只要“不断积累知识”“去运用所得的知识”“锲而不舍地发展小的
灵感”“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要素一:使自己学识渊博
要素二:灵活地运用知
要素三:相信自己,留意小灵感并发展它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谈创造性思维》
质疑问难
1.本文在论述关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时,有哪些特点?
2.课文说:“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1)运用了形式新颖的材料。
我们在学习过的议论文中,接触的“材料”,主要是生活事例、历史史实、名人名言、真理道理等,从某个层面上说,都是文字意义上的叙述性材料。本文不仅有这些文字叙述性的材料,还运用了图表这种以往议论文中较少见的材料。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用一个带有四个图形的表,让人们“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之后分析了四种回答都正确的“答案”,引出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反思,由此将话题自然地引到了对固定思维模式的解放(即创造性思维)上来。图表相比于文字意义上的叙述性材料,更加直观。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幅图表,而用文字进行叙述,那么需要怎么讲才能描述清楚这四个图形?又需要怎么讲才能把“四种答案都正确”讲清楚?而事实上,作者因为运用了图表,只需要用简洁的语言稍作解释,读者就很容易理解增强了论证效果。
(2)模拟读者立场,回答读者所需、所疑。
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善于将读者假想于眼前,并从读者的立场来设想问题,予以解答。比如开头用图表抛出四个图形和问题,作者是这么说的:“对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再如,作者讨论完创造性思维所需的关键要素后,用问句“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将议论引向深入,这两个问句恰恰针对了普通读者读完前文后会产生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是很重要,但那是“天才”们的事,和我无关。正是由于作者在论述问题时基于读者立场,所以他阐述的观点和运用的材料符合读者的阅读需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的天才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苹果落地的小想法开始的;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水壶里的水开了,顶着壶盖。这种小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创造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创新的规律。
《谈创造性思维》
细读对话
1.本文标题是论点吗?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4.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5.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6.“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7.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8.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论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问题的?
9.作者在论述“创造性思维需要积累知识并活用知识”这个问题时,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简要分析。
《谈创造性思维》
主旨归纳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
阐述什么是创造性的思维
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希望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
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
使自己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谈创造性思维》艺术特色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2.运用设问句过渡,条理清晰。
3.图表开篇,新颖有趣。
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先用道理论证证明了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然后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与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这两个事例,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论证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如文章的开头、第④段的末尾和第⑨段均出现了设问句。这几处设问不但有吸引读者、激发思考的作用,还有标示全文结构的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运用图表的形式列出一道选择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写作此文的目的。
《谈创造性思维》
素养提升
读写迁移
阅读技法
文中的事实论据言简意赅,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请仿照文中的写法,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课文片段】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议论文的开头部分也是其绪论部分,这个部分有领起全文的作用。议论文的开头根据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各有区别,而且是多种多样的。
【典型例题】文章开头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写法分析】选文第一段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选文第二段列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有力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所补事实论据要能证明观点,且典型、有代表性,语言表述要简洁。
【例文】伽利略有一次在大教堂祈祷的时候,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一盏油灯的挂灯链条不断晃动的嘀嗒声惊扰了他,引起了他的一连串思考,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他立刻回家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最后发现了自然的摇摆定律。
【参考答案】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论点,巧妙自然,并能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
【技法点睛】议论文开头作用的答题套路:
1.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2.为中心论点提供论据,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
3.自然引出下文的论述。
阅读技法: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读写迁移:事实论据言简意赅
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3、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3、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同一个事物会因为选取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呢?美国的创造学家因格先生给出了我们一个解释,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谈创造性思维》,一起去文中找寻答案,解开心中的谜团。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罗伽·费·因格,生于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他之前写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有改动。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汲取(jí)
压榨(zhà)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锲而不舍(qiè)
4、解释下列词语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拿出恒心来加以坚持,即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刻。舍,放弃,停止。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根据教学需要而定是否播放视频)
2、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第4~12段):分析问题。举例子,讲道理,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即“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主要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4、请你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明确:①本文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②又借别人的言论及事例点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要素,即积累知识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及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③最后总结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作者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作者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明确: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如果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就容易让人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
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倡导要有创造性思维。
小结:由此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创造性思维。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明确】特点:本文开头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非常新颖,而且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问题更新颖。
作用:这个问题既像是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要议论的话题。
3、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明确】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不会放弃探求,才会有新的发现,有新的创造,新的进步。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小组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
明确:(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5、速读第4—8自然段,思考: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为了证明这些要素,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①具备渊博知识;②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④“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举例有两处:
1
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
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6、朗读9-12段,思考:
(1)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明确: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自信
);
缺乏创造力的人,
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不自信
);
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缺乏创造力的人进行自我压抑。
(2)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明确:从这一部分论述中可以看出: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3)他们觉得创造力仅仅是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能一两个例子反驳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举例:鲁班发明锯
黄道婆革新纺织技术。……
7、纵观上述两个部分的内容,请你来说说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明确: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8、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简析。
明确:①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时,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所举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事实论证

②如“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等。(
道理论证

3
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对比论证

五、语言品析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明确:①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唯一……”

引发读者思考

②第4段段尾到第5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
引发读者思考,起承接、过渡的作用。

③第9段到第10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得出如下结论……”(
引发读者思考,起承接、过渡的作用。

【解析】: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作用: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明确:“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它”指代“新的创意”。
六、拓展延伸
1.你如何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请你列举实例,证明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明确:(1)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力,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就意味着培养创造性人才,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普遍性意义。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些重大科技成果,都有赖于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家,可见创造性思维,在当代社会是必须培养的一种思维能力。
2.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明确:(1)自信,相信自己拥有创新能力;(2)拓宽阅读知识面,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并坚信所有的学习都不会是徒劳无功;(3)不满足于一个答案,理科性质的问题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文科性质的题目更要详尽全面地进行思考;(4)关注生活中的小灵感,勤做笔记,将小灵感与老师或朋友交流,创造发展该“灵感”的可能性;(5)热情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可麻木,对生活充满兴趣,并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断进行探索。
3.创新思维实践应用。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明确:在我的眼前,我看到了一轮红红的太阳。在太阳的左上方,有一座大山,高高的山尖,让我想到了埃及神秘的金字塔,那是创造古埃及光辉灿烂的文明的地方。
小结:
本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逐层深入的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活用知识的观念对于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是思想火花的迸射,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的车轮正是在创新中前进的。古猿人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是创新,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创新,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是创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创新。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让我们张开创新的翅膀,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的思维定会熠熠闪光。
七、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层层深入。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先用道理论证证明了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然后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与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这两个事例,论证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是“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论证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2.运用设问句过渡,条理清晰。如文章的开头、第④段的末尾和第⑨段均出现了设问句。这几处设问不但有吸引读者、激发思考的作用,还有标示全文结构的作用。
3.图表开篇,新颖有趣。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运用图表的形式列出一道选择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导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写作此文的目的。
八、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彩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A.对称(chèng)
汲取(jí)
孜孜不倦(zī)
B.机械(xiè)
压榨(zhà)
即使(jì)
C.模式(mú)
波澜(lán)
锲而不舍(qì)
D.恭喜(gōng)
渊博(yuān)
不言而喻(yù)
2.
下列划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
孜孜不倦(勤勉)
汲取(吸)
B.
持之以恒(恒心)
素材(材料)
C.
不言而喻(明白)
创意(创造性)
D.
锲而不舍(雕刻)
根深蒂固(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3.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
(1)“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2)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
(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地把它发展下去。
4.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以不同角度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提炼观点(至少两个)
示例:
1.万物没有绝对的
2.只要努力就有可能
九、课堂小结
《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文章观点鲜明,材料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一位哲人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宇宙万物,探索无限,让我们张开创新的翅膀,放飞想像,多元思维,在开放的世界中任意翱翔,去大胆探索宇宙的奥秘吧!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的思维定会熠熠闪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