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本课目标
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及原始农业的发展。
难点: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比较,并认识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名师点睛
【释疑解难】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农作物种植、房屋建筑方面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房屋建筑方面出现了差异。长江流域水量充足,适宜种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较少,故以种植耐旱的粟为主。自然环境的差异,也决定了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结构适应北方的气候,防寒保暖,而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则适应南方的气候,可通风防潮,防止水淹。
【易错警示】
元谋人、北京人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处在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处在新石器时代。
课前感新知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概述: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
____和黍均发现于中国,是我们的祖先为
________作出的重要贡献。
2.发展:随着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____种植、____
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____
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3.距今年代:约
____年。
4.生活地域:
____流域。
5.居住情况:房屋主要是
____建筑。
6.生产状况:主要农作物是____
,农业工具以
____最为典型。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7.距今年代:约
____年。
8.生活地域:
____流域。
9.居住情况:主要是
____式圆形房屋。
10.生产状况:主要种植
,饲养
和狗等家畜,会狩猎捕鱼。
11.生活状况:生活用具主要是
,最具特色的为
。还会简单的纺织、
课内夯基础
知识点1
原始农业的发展
1.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哪个国家(
)
A.埃及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2.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材料中提到的“耒耜”主要用来(
)
A.耕地
B.捕鱼
C.打猎
D.采集
3.我国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距今约(
)
A.20000年前
B.15000年左右
C.10000年左右
D.2000多年前
知识点2
河姆渡人的生活
4.(沈阳市中考)“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
A.种植作物
B.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打猎捕鱼
5.在浙江余姚的一处远古居民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在此处遗址,你不会看到(
)
A.天然漆
B.彩陶器皿
C.象牙雕刻
D.木结构水井
知识点3
半坡居民的生活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8.假如你是一名考古学家,你会用下列图中哪件出土文物向同学们说明六千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
9.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读图,回答问题。
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1)指出图中A、B分别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及种植的农作物。
(2)A和B都过着定居生活,那么促使他们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耕时代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课外提能力
1.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如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和黍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2.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居民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居民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3.(株洲市中考)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哪些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可以入选其中(
)
①半穴居房屋模型
②刻猪纹黑陶钵
③人面鱼纹彩陶盆
④粟的朽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请举出一个“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彩陶
代表。
(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课后深探究
6.虽然有的历史距离我们已有几十万年,但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去感受历史的存在。下列两组资料,一组是文物图片资料,一组是复原图片资料。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第一组文物图片资料
图1
人面鱼纹彩陶盆
图2
半坡出土的纺轮
图3
河姆渡猪纹陶钵
图4
稻谷遗存
(1)考古小专家:请你观察上述考古文物资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图片中提炼出正确的历史信息。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二组复原图片资料
(2)记忆小能手:请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图中这两幅房屋建筑的名称,并判断这是哪两个原始居民
的房屋。
(3)分析小智囊:请试着说出这两种房屋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两种房屋结构不同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说明了什么?
史料拓展
绚丽的彩陶
人面鱼纹彩陶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是半坡型彩陶的代表,距今约六七千年,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是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形后着彩烧制而成的彩陶器。陶质细滑,结构紧密,造型结实敦厚,内壁绘有对称的两组图案,人面和鱼。人面为圆形,头上有发髻和冠,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鱼。两人面之间,是两条着笔简练、线条生动的游鱼,形成均衡又有动感的有趣画面。陶盆本身是红色,盆上的花纹是黑色。半坡人面鱼纹盆的
发现,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制造彩陶的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参考答案】
课前感新知
1.粟
人类文明
2.农作物
家畜
磨制
3.7000
4.长江
5.干栏式
6.水稻
骨耜
7.6000
8.黄河
9.半地穴
10.粟
猪
11.陶器
彩陶
制衣
课内夯基础
1.B
2.A
3.C
4.A
5.B
6.D
7.A
8.A
9.(1)答:A:半坡遗址、粟。B:河姆渡遗址、水稻。
(2)答:原始农业的发展。
(3)答: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课外提能力
1.A
2.C
3.C
4.C
5.(1)答: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人们的食物匮乏。
(2)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答: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4)答: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
课后深探究
6.(1)说明当时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制造彩陶在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
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河姆渡人已饲养猪等家畜
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符合史实即可)
(2)答:图5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6是干栏式房屋。分别是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
住的房屋。
(3)答:优点: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节省材料;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下面还可以圈养家畜。
原因: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说明:人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或人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