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020-2021学年度初三上学期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焰温度最低
B.小木条b处最先变黑
C.用焰心加热
D.小木条烧焦是化学变化
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A.A
B.B
C.C
D.D
3.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A.
B.C.D.
4.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
B.蜡烛燃烧有黑烟产生
C.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D.用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6.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7.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Z表示的是氧气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8.小明进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B.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大
C.人体呼出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9.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
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
D.石蜡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10.蜡烛(足量)在如图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的正确是( )
A.该实验说明燃烧只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就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1.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完成的几个问题: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⑤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一获得结论一反思与评价”进行排序,其中正确的是猜想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④③⑤
12.足量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起始时常压)燃烧至熄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结合教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起始阶段蜡烛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②燃烧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③蜡烛熄灭是由于瓶内氧气浓度过低④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只有二氧化碳
A.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醋酸CH3COOH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14.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16ml
B.大于16ml
C.小于16ml
D.不能确定
15.某学生欲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10g砝码,把游码移到1.2g处,然后在右托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托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
A.11.2g
B.10g
C.8.8g
D.12.4g
二、简答题
16.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提出了如下问题:石蜡的性质如何?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何现象产生?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在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石蜡_______溶于水,硬度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熔化,说明石蜡的熔点________。把一根火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说明________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4)用导管在蜡烛的烛芯处引出一缕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若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引出白烟的玻璃导管,发现另一端很难点燃,原因是_____________。
17.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现象为_____。
(2)图二中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实验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的目的_____。
(3)图三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_____。
(4)图四中研磨氯化铵与熟石灰粉末,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因是_____与OH-不能共存。
18.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发黑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处产生火焰,
是什么气体在燃烧呢?某同学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A:焰心气体含CO2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A不成立
假设B: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
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B成立
参考答案
1.D2.D3.B4.5.6.B7.A8.D9.D10.C11.B12.B13.C14.C15.C
16.小
难
小
低
接触火焰的火柴梗的两端先变黑
外焰
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
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
石蜡蒸汽遇冷凝华,凝固在玻璃管内壁上
17.产生红褐色沉淀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NH4+
18.温度低
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没有火焰出现(不能燃烧);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