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九单元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相关的计算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
2.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典例精析
【例题1】下列与溶液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均一稳定,且无色透明
B.一种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未必相同
D.如果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食盐水溶液在密闭条件下久置也不会分离析出食盐晶体
【解析】溶液有如下特征:(1)各部分的性质、组成都完全相同,外观看起来均匀、透明、澄清,这一特征为溶液的均一性;(2)只要不改变外部条件,如温度、压强等,若为水溶液不蒸发水分,溶液长期放置也不会有分层、析出现象,这一特征为稳定性。因此C错D对。而许多溶液虽澄清透明,但未必无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因此A错。同时,一种溶剂可溶解多种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水既可溶解盐,又可溶解糖,形成糖盐水溶液,因此,B也是错误的。
【答案】D
【例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
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解析】A中没有指明在相同的温度下,因而不好比较,所以A不正确。B中在此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M物质,并不能确定其他物质能否溶解,所以B不正确。C题中给出了有NaCl晶体存在,但并没有说NaCl晶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故C不正确。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溶液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D正确。
【答案】D
【例题3】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10 ℃时,在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 g甲物质;在30 ℃时,将23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3 g乙物质。则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解析】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在相同温度下进行。从题中数据可知,1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又因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C
【例题4】将含有杂质的22.2 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 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均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出气体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为159.4 g。求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题,题中所给的22.2 g、146 g都不是纯净物的质量,故有关数据不能直接用来计算,而题中总质量减少是因为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故可据此进行求解。
【答案】解:设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
22.2 g+146 g-159.4 g=8.8 g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146 g×x 8.8 g
=
x=10%
答: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10%。
归纳提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
1.已知溶质、溶剂、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求其余量。解答这类习题时可直接应用公式进行求解。
2.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解答这类习题时一般可依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列等式进行求解。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解答这类习题时要注意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
智能训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蒸馏水 C.石灰乳 D.生理盐水
2. t ℃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 t ℃时,蒸发少量水
3.现有100 ml 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 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 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4.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溶液的是( )
A. 4 g氯化钠和16 g水 B.16 g 20%的氯化钠溶液和5 g水
C.10 g 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 g水 D.14 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1 g氯化钠
5.把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减小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由浓变稀 D.溶剂的质量不变
6.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MgCl2,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MgCl2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
7.如右图所示,A、B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B. t ℃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当温度大于t ℃时,A的饱和溶液一定比B的饱和溶液浓
D.当温度小于t ℃时,相同温度下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8.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 ℃的冷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 ℃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实验室欲配制50 g 5%的NaCl溶液,常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1)计算:需要NaCl质量为 g,水的质量为 g,约 ml。
(2)称量:托盘天平只能准确称量到 g。检查时,若发现指针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至平衡。称量时若把砝码放在左盘(1 g以下用游码),则称得NaCl的质量为 g。若量取水的操作正确,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际为 。要把该溶液变成5%的溶液,需再加NaCl g。
(3)溶解:应选择的量筒规格是 (填“50 ml”或“100 ml”),量取时,若仰视刻度线,则量筒的读数偏 ,实际水体积偏 ,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 。
10.下表列出了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是 。
(2)在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氯化铵,形成氯化铵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 ℃时,溶液的质量为 g,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拓展提升
1. 15.4 g NaCl完全溶解在如右图甲所示的水中,将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全部倒入原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右图乙,则所得NaCl溶液的密度为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 20 ℃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 ℃,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右图左所示。右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 。
(2)烧杯甲里是 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 物质的溶液。
(3)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 。
A.甲(状态2)>甲(状态1) 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 D.乙(状态3)>丙(状态3)
第九单元复习学案
智能训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A D B C A
9.(1)2.5,47.5,47.5 (2)0.1,左,1.5,3.6%,0.95 (3)50ml,低,大,小
10.(1)随着温度升高,氯化铵溶解度变大。 (2)饱和,150g,1:3
拓展提升
1. 1.02 g/cm3 20.4%
2.(1)20 ℃――40 ℃ (2)c,a (3)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单元教情学情分析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表格内)
1.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 D.75%的酒精溶液
2.下列溶液中,不用水做溶剂的是( )
A.稀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碘酒 D.硫酸锌溶液
3.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碳酸钙粉末 B.面粉 C.菜籽油 D.白砂糖
4.有20 ℃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200 g,从中取出100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此物质的溶解度(20 ℃时)不变
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不变 D.此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一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稀程度都相同
D.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等于两种液体的体积之和
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锌、硫酸锌 D.汽油、水
7.在t ℃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a g,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a,b的关系为( )
A. a 〉b B. a < b C. a = b D.不能确定
8.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 20 ℃的饱和溶液 B. 20 ℃的不饱和溶液
C.80 ℃的饱和溶液 D. 80 ℃的不饱和溶液
9.现有下列仪器:①托盘天平 ②烧杯 ③集气瓶 ④药匙 ⑤玻璃棒
⑥水槽 ⑦量筒,现配制含溶质x%的食盐水,应用到的仪器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⑦
10.某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则配制时,在100 g水中需溶解氯化钠( )
A.15 g B.20 g C.25 g D.30 g
11.把40 g 20%的氯化铵溶液与60 g 30%的氯化铵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应( )
A.大于30% B.小于20% C.等于25% D.在20%~30%之间
12. 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出一部分溶液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冰水混合物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溶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20g某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溶液,则2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B.20℃时20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20g某物质在100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20℃时100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15.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碳酸钠难溶于水 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D.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16.20℃时,100g的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掉20g水后,又冷却到原来温度,则( )
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确定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17.在两份质量为100g的水中分别加适量的氯化钠;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9%和18%,则两份溶剂中所加溶质的质量比约为( )
A.4∶9 B.1∶2 C.2∶3 D.13∶30
18.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 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 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19.在0℃,压强为101kPa时,1L水里最多能溶解5L气体A,则0℃时,A压强的溶解度为( )
A.5L B.5 C.500L D.0.2
20.欲使100 g 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需再加入硝酸钠固体( )
A.18.75 g B.19.75 g C.20 g D.25 g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
21.右图中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在 ℃时,B和C溶解度相同。
(3)t3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
22. 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 ;
> 。
(3)若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对A、B两个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进行),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 ;当全部溶质都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大的是 。
(4)在一定温度下,在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溶解,A中固体是否也会完全溶解?
三、实验题
23.60℃时,将36g KNO3溶于204g水中,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取第二分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_________ g;
(3)取第三分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________ g。
24.食盐水中加入少量KMnO4晶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5.把一块锌片投入到稀硫酸溶液中直至没有气体放出.若锌片有剩余,所得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溶剂为________;如果锌片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________,也可能还有________.
四、计算题
26.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现有一瓶未曾使用过的、久置的双氧水,瓶上商品标签提供了如下信息: ①H2O2的质量分数为30%;
②内装溶液质量1 000 g;
③实验测定,其中H2O2的质量分数仅为10%。
(1)若用这瓶双氧水来配制3%的医用双氧水1 500 g,需用这种双氧水的质量是多少?(2)计算这瓶双氧水中已分解的过氧化氢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第九单元《溶液》教情学情分析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D C A A A C C D B D D B D A A B D
二、填空题:(21每小题1分,22每小题2分,共28分)
21.(1)c >b>a (2)t2 (3)c,a
22.(1)AB;C;D (2)CD,AB,BC (3)BA (4)不会
三、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23.15%(1)15%,(2)51.4g(3)120
24.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NaCl和KMnO4; 水
25. 硫酸锌 水 硫酸锌 硫酸
四、计算题(10分)
26. 【解析】解答(1)时应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实际质量分数10%进行计算。若设所需这种双氧水的质量为x,则x×10%=1 500 g×3%,可求出x。
解答(2)时应注意本题比较特殊的地方:这瓶过氧化氢溶液发生变化时,不仅溶质减少,同时溶剂将会增加,溶液质量将会减少。若设这瓶双氧水变质过程中减少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y,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求出生成氧气的质量,余下溶质H2O2的质量为(300g-y)。
(1)450 g (2)210.0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