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设计
课题:平均数
课型___练习课____ 第1教时 共___1__教时
教学 目标 1、 1、通过具体的事例再一次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2、会比较相关的信息,选择正确的方法求平均数。
3、 3、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分析比较,灵活解答平均数应用题。
2、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评价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一、问题引入,再现概念
1、通过前几天的学习,你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从方法上来说,如移多补少、平均数=总和÷个数等;或从平均数的概念上来说;平均数一定在条件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这两个数之间;部分的平均数可以推测全体的情况等)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平均数问题。
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知识进行了回忆、梳理,再现了平均数的概念。为后面平均数的应用练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诱发学生,自主质疑
二、专项练习,理解概念
师:我们在解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找准什么?
生:先找准个数,再找准与个数相对应的总数。
练一练: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
1)小胖平均每分钟打几个字?
2)五年级平均每人投进几个篮球?
3)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行1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师总结:我们在解平均数应用题时,要先找准个数,也就是按什么来平均分;再找准与个数相对应的总数,即分什么。
根据问题说数量关系,掌握解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三、对比练习,强化概念
1、同题不同方法
五(1)班白鸽小队有5人,参加某次数学测验。他们的的成绩分别是96、88、92、100、94分。白鸽小队本次测验的平均分是多少?
①估一估他们的平均分大约是多少分?
②计算出他们的平均分。
③反馈比较:交流不同的方法。
④小结:在计算平均数时,同一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法。
2、同条件不同问题
育才小学五〈2〉班同学在小工厂糊纸盒,各组完成情况如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人数(人)
14
12
13
数量(个)
140
150
100
①师:你能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条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数学问题吗?
生:(1)五(2)班平均每组糊多少个纸盒??
(2)五(2)班平均每人糊多少个纸盒?
②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略)
③师:在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④学生尝试解答并交流。
⑤归纳小结:这两题所求的问题不同,但解题的规律相同,都是根据“平均数=总和÷个数”这一基本数量关系式解答的。
3、同问题不同条件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驶了120千米,后3小时共行驶了18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62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驶12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62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①比较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生:问题相同,但条件不同。
②“问题相同”说明什么?
③学生尝试只列式,不计算
④交流,师生共同分析这三题。
⑤归纳小结:当总和里的部分总和没有直接告诉你,我们一定要先分别求出部分总和,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
通过例题的解答,复习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学会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总数与份数求平均数
会根据条件正确的求平均数
启发学生,自主完善
四、巩固练习,深化概念
选择题
1、小胖家三个人去年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分别约是16吨、24吨、36吨、27吨。你能帮他算一算他家去年平均每个月的用水量吗?正确算法是( )
A、(16+24+36+27) ÷4
B、(16+24+36+27) ÷12
C、(16+24+36+27) ÷365
①学生思考并选择。
②师生共同分析。
③什么情况下选A?什么情况下选C呢?
④出示老师和学生调查或收集的用水量水费单,发表自己的见解。
⑤介绍我国水资源与人均占有水资源情况,引导学生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小巧所在的小队有男同学4人,女同学6人,女同学平均身高150厘米,男同学平均身高145厘米,你能求出这个小队的平均身高吗?正确的算法是( )
A、(150+145)÷2
B、(150×6+145)÷(4+6)
C、(150×6+145×4)÷(4+6)
D、(150+145)÷(4+6)
①估计一下,全小队的平均身高范围在( )到( )之间,这时全小队的平均身高会偏向男生还是女生?为什么?
②学生思考并选择。
③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第一个算式?为什么?
④这题全小队的的平均身高是148厘米,是不是表示每一个人都是148厘米?
⑤小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渗透“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思想教育。
开发学生,自主发展
五、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1、小王现在还没工作,正好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这家公司的招工简章明确的说“该公司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100元”。结果小王上班后工资才领到1000元,他很气愤,觉得这家公司有欺骗员工的行为,想要告这家公司招工简章与实际工资情况不符,你觉得他能打赢这场官司吗?
公司员工月工资一览表
职务
总经理
副经理
高级职员
普通职员
平均工资
平均每人
月工资(元)
10000
5000
2000
1000
2100
人数
1
2
5
12
师:平均数有时会受到极端值的影响。
为了避免平均数受到极端数值的过分干扰,比赛中常有一个计分规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求剩余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成绩。
2、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少儿歌手比赛,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成绩,1号选手的最终成绩是多少?
选手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评委6
评委7
评委8
成绩
1号
9
10
9
8
9
9
10
7
师:这里的9分比较好地表现了1号选手的演唱水平。
六、全课总结与评价
1、回顾我们的课堂,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下表内容,做个自我评价吧!
内容
满意
须努力
学习表现
对数学学习有兴趣,积极举手发言
乐意与伙伴一起学习,倾听他人意见
学习能力
勤思考,善表达
会提问,能探究
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强化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
平均数
平均数=总和÷个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