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1-03 09: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本课目标
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及其代表。
难点: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
名师点睛
【释疑解难】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1)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甲骨文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生活等状况,反映了商朝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易错警示】
1.青铜时代是指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人类物质文化阶段,其中商和周是青铜器繁盛时代。青铜文明是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所以又称为“青铜文化”。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课前感新知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作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________,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
2.制作: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________”。其代表有著名的________
二、甲骨文记事
3.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和牛、羊等________上的文字。
4.记事: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包括________、战争、农牧业、________、刑法、医药、________历法等。
5.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________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6.特点:甲骨文使用________、指事、会意、________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7.作用: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________与________的重要阶段。
课内夯基础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越绝书》中记载:“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道河,东注于东海。”据此判断,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商朝的青铜器品种很多,用途广泛。我们课本中介绍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最初的用途是(
)
A.武器
B.炊煮用具
C.祭祀用的礼器
D.酒具
知识点2
甲骨文记事
3.《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了。这里的书册的材料是(
)
A.骨器和石器
B.陶器和青铜器
C.木器和竹器
D.龟甲和兽骨
4.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5.“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上述文字中描述的是甲骨文中的哪一种造字方法(
)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指事
6.2019年是我国农历猪年(己亥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猪”字(
)
课外提能力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2.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
A.陶器
B.瓷器
C.青铜器
D.铁器
3.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指在“殷墟”发现的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C.甲骨文也称为“金文”
D.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历史
4.右侧的字是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一种古老的文字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殷墟。
材料二
该文字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刑法、医药、天文历法、气象等多个方面。
(1)材料一图中所体现的文字叫什么?
(2)根据现有考古发现,这种文字最早在哪个朝代开始应用?
(3)这种文字一般使用什么刻写材料?
(4)根据材料二你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或结论?
课后深探究
6.商朝时期的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是青铜文明的代表,它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辉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铜”铸文明】
(1)图中的两件青铜器分别是什么?从图中你能欣赏到青铜器的哪些特点?
(2)青铜器除了用来做礼器,还有哪些用途?请列举两例。
【说文解字】
(3)请把甲骨文文字和相应的汉字用线连起来。
(4)想一想,甲骨文的组字有何特点?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史料拓展
司母戊鼎改名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
【参考答案】
课前感新知
1.礼器
国家权力
2.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3.龟甲
兽骨
4.祭祀
官制
天文
5.古代文字
商朝
6.象形
形声
7.形成
发展
课内夯基础
1.A
2.C
3.D
4.B
5.C
6.A
课外提能力
1.A
2.C
3.C
4.B
5.(1)答:甲骨文。
(2)答:商朝。
(3)答:龟甲、兽骨。
(4)答:甲骨文记载内容广泛。
课后深探究
6.(1)答: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特点: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
(2)答:兵器、酒器、饮食器等。
(3)
(4)答: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
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5)答:古代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