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1-03 09:3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 )
A.?H2O?????????????????????????????????????B.?CO2?????????????????????????????????????C.?酒精?????????????????????????????????????D.?乳酸
2.图4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中a、b、c和d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
A.?a是[H]???????????????????????????????B.?b是C3???????????????????????????????C.?c是H2O???????????????????????????????D.?d是CO2
3.下图表示某反应过程,图中的黑球表示两个相同的单糖,则图中的a、b、c分别表示(  )
A.?淀粉、淀粉酶、葡萄糖???????????????????????????????????????B.?蔗糖、蔗糖酶、葡萄糖
C.?麦芽糖、麦芽糖酶、葡萄糖????????????????????????????????D.?乳糖、乳糖酶、葡萄糖
4.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图中“M”和“N”的元素与动植物体内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
B.?图中①过程发生的场所和催化的酶与②过程完全不相同
C.?ATP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
5.下列是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B.?研磨叶片时加SiO2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
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该图表示(1、2、3、4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D.?1号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6.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酶较过氧化氢酶更适于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2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7.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糖原是肌糖原???????????????????????????????????????????B.?X分解产生Y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D.?图示能量中,转移到ATP的是少部分
8.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9.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染色体
B.?[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叶绿体中发生CO2→C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中发生C6H12O6→C3→CO2的变化
D.?线粒体内产生的CO2到达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生物膜
10.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和ATP均具有专一性
B.?有些酶可以作为其他酶的底物
C.?细胞中的酶与ATP的合成无关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需要ATP但不需要酶
11.《晋书·车胤传》有“映雪囊萤”的典故,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
A.?淀粉????????????????????????????????????B.?脂肪????????????????????????????????????C.?ATP????????????????????????????????????D.?蛋白质
12.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种酵母菌总计放出的二氧化碳之和与他们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
A.?1∶2?????????????????????????????????????B.?1∶1?????????????????????????????????????C.?2∶3?????????????????????????????????????D.?4∶3
1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B.?酶能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C.?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D.?酶具有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得多
14.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mm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如下图所示),这4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A.???????????????????????B.???????????????????????C.???????????????????????D.?
15.某研究小组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若进行无氧呼吸,则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装置如下图,红色液滴起始位置相同,同时关闭活塞后,在25℃下保温一段时间后读出装置1刻度管中红色液清向左移动x个单位,装置2刻度管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多动y个单位,不考虑实验前后外界温度等条件变化对液清移动的影响。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装置l中的2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
B.?若x=3,y=0,说明该过程中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C.?若x=3,y=3,说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等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
D.?若x=0,y=3,说明该过程中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1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ATP中含有核糖成分
C.?人体在运动时,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多
D.?合成ATP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化学能
17.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并且有氧呼吸占优势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1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③过程既产生[H],也消耗[H]?????????????????????????????B.?②过程中需要①过程提供[H]
C.?③过程需要大量O2参与??????????????????????????????????????D.?②③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
1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了[H]
C.?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20.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①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②具有双层膜③产生氧气④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⑤含有DNA⑥内部含有酶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21.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于 (?? )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C.?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
22.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哪一过程产生的ATP最多(??? )

A.?①?????????????????????????????????????????B.?②?????????????????????????????????????????C.?③?????????????????????????????????????????D.?④
23.下图中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
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
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
24.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用自然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自然光相同的绿色光照射,在照射瞬间叶绿体中的物质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 )
A.?ATP含量下降????????????B.?C3的含量上升????????????C.?合成C5的速率加快????????????D.?NADPH的含量下降
25.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均分为4份,分别置于甲、乙、丙、丁四种条件下培养,测得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丙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最少
B.?丁条件下,产物中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C.?甲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除CO2外,还有乳酸
D.?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50分)
26.(7分,每空1分。)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图中________表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2)图2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________(填“A”或“B”)。
(3)图3是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其中B表示________(物质),X1和X2________(填“是”或“否”)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填“酶1”或“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ATP之所以喻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是因为能量可通过ATP在________之间循环流通。
27.(14分,每空1分)分析下图,请回答:
(1)I过程的名称是________,在________ 中进行,II过程的名称是________,在 ________ 中进行。
(2)I过程为II过程提供 ________和 ________等物质。
(3)B物质代表 ________;C物质代表________ ;D物质代表________;E物质代表________。
(4)Ⅲ过程的名称是________,写出它的总反应式:________? 。
(5)温室大棚作物如果遇到阴雨天,为避免减产,大棚的温度应该适当降低,原因是减少 ________对 ________的消耗.
28.(6分,每空1分)图1表示前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物质E表示________。
(2)图2的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简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
(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C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温度等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清水,大试管中应放入________。
29.(6分,每空1分)我们探究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合探究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Ⅰ.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
Ⅱ.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
Ⅲ.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 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
(2)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A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B种植物的。
Ⅳ.将正常生长的A、B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B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A种植物净光合速率________(填“大于O”“等于O”“小于O”)。
(3)若将A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强,原因是________.
30.(10分,每空1分)下图中甲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乙和丙分别是温度和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酵母细胞中可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填序号)。甲图中过程④产生的ATP的去向是________。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点对应的温度。AB段说明________。温度能否影响甲图中的①~④四个过程,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
(3)丙图表示酵母菌的呼吸情况,则曲线Ⅱ表示________呼吸类型。如果在瓶中培养酵母菌时,测定出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有________(以比例表示)的酵母菌在进行曲线Ⅰ所示的呼吸类型(假设酵母菌进行两种细胞呼吸的速率相等)。
(4)由乙、丙两图可知,贮存水果时应选择________(低温、室温、高温,无氧、低氧、高氧)的条件。
31.(7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____; 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_______ (写标号)。?
(2)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2分)。?
(3)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丙图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 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________(2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终产物是二氧化碳,B正确。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为兼性厌氧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图中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a代表[H],b代表ATP,c代表H2O,d代表CO2。
故答案为:B
【分析】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C
【考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答】A、本题考查的是酶解过程。由图示可知,a是底物,为二糖,b是酶,c是产物,为两个相同的单糖。淀粉为多糖,A错误;
B、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B错误;
C、麦芽糖酶的水解产物是两分子的葡萄糖,C正确;
D、乳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途中表示一个二糖分子水解成两个单糖分子。b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推测b是一种酶。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脱水而来)、蔗糖(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来)和乳糖(一分子葡萄糖和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来)。
C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答】A、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腺嘌呤中含有氮元素,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同,A错误;
B、①ATP合成过程发生的场所与②ATP水解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如原核细胞的①②过程均发生在细胞质,B错误;
C、一个ATP分子中全部高能磷酸键断裂后,形成一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两个游离的磷酸,C正确;
D、ATP是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的含量不多,代谢旺盛的细胞内通过ADP与ATP的快速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B
【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答】A、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而提取的原理是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A错误;
B、研磨叶片时加CaCO3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加SiO2的目的是使研磨充分,B正确;
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如图表示(1、2、3、4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C错误;
D、1号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4号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右到左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C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解答】A、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不适合用淀粉酶来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催化,B错误;
C、新鲜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强,能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O2 , C正确;
D、pH为2时,唾液淀粉酶活性已经丧失,且不可恢复,将溶液pH由2上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肌糖原不能彻底水解为葡萄糖,图中的糖原是肝糖原,A项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Y丙酮酸,B项错误;人体的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是产生乳酸,M、N分别代表乳酸和水,C项错误;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只有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D项正确。
【分析】理清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反应条件 需要O2、酶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要O2 , 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呼吸场所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释放能量 1 mol葡萄糖释放2 870 kJ的能量,其中1 161 kJ左右转移至ATP中 1 mol葡萄糖释放196.65 kJ(生成乳酸)或225 kJ(生成酒精)的能量,其中均有61.08 kJ转移至ATP中
特点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没有彻底氧化分解,能量未完全释放
相同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利用
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联系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D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答】A、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是20~30℃,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大于35℃,因此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5~35℃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B错误;
C、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并不是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可知,温度为25~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先分析题图曲线,虚线表示实际有氧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实线表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中间阴影部分可以看作是净光合作用。
D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但是没有染色体,A错误;
B、[H]线粒体中的产生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的,水形成时消耗[H],B错误;
C、线粒体中参与反应的是丙酮酸,不是葡萄糖,C错误;
D、线粒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到达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通过线粒体内膜、外膜、细胞膜、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膜、叶绿体外膜、内膜共6层生物膜,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都含量少量的D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叶绿体基质中发生CO2→C3→C6H12O6的变化;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完成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的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和[H]。
B
【考点】酶的特性,ATP的作用与意义,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A、酶具有专一性,ATP不具有专一性,A错误;
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有些酶可以作为其他酶的底物,例如部分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
C、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两个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参与,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C
【考点】ATP的作用与意义
【解答】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作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故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TP,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光能、电能等。
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6mol,吸收氧气6mol,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2mol,因此二氧化碳之和与他们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8:6,也就是选项D。
【分析】1、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场所为细胞质基质与线粒体。
2、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又称为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D
【考点】酶的相关综合
解: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体内体外都会发挥作用,A错误;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C错误;
D、酶具有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C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A、25℃时,温度适宜,有光照,但水为“煮沸过的自来水”,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所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叶片上浮慢,A错误;
B、在0℃的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很少,叶片浮起很慢,B错误;
C、25℃时,温度适宜,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叶片最先浮起,C正确;
D、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氧气,叶片小块不能浮起,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水和二氧化碳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照的强弱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温度也会影响光合作用。
C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A、由分析可知:装置l中的2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 , A正确;
B、若x=3,y=0,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02的体积向相等,说明该过程中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若x=3,y=3,说明萌发的种子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结合反应式可计算出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C错误;
D、若x=0,y=3,说明没有氧气消耗,但有二氧化碳产生,说明该过程中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 2C2H5OH(酒精)+2CO23、图示分析:装置1中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装置2中小烧杯中装的是蒸馏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起对照作用) ,所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0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02的体积之差。
B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二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ATP中含有的糖是核糖,B正确;
C、细胞中ATP的含量少且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保持动态平衡,C错误;
D、细胞中合成ATP可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故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
B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 , 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对应乙图中AC段之间,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分析】甲图用柱形图表示了呼吸作用中氧气吸收量和二氧化碳释放量之间的关系,乙图用曲线图表示了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的变化,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 , 不吸收O2 , 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③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②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和丙酮酸,B正确;③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②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
【分析】 题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其中①表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物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和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 。据此答题。
A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细胞呼吸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A项正确;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产生[H],第三个阶段消耗[H],B项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细胞的呼吸作用时刻在进行,D项错误。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D
【考点】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解:①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线粒体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①错误;
②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②正确;
③只有叶绿体能产生氧气,线粒体不能,③错误;
④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都具有较大的膜面积,④正确;
⑤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DNA,⑤正确;
⑥线粒体内含有有氧呼吸相关酶,叶绿体内部含有光合作用相关酶,⑥正确。
综上②④⑤⑥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C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人体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有氧呼吸,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等底物,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类型比较如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或者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
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阶段产生能量,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3、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包含动植物等;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有植物(产物一般是酒精),动物的肌肉细胞(产物是乳酸)。?
D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答】据图分析,图中①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②为暗反应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第1、2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第3阶段,其中①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供②暗反应阶段利用,③为有氧呼吸第1、2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为有氧呼吸第3阶段,可产生大量ATP。
故答案为:D
【分析】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少量ATP只能供给暗反应用;
2、有氧呼吸三阶段反应式: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2ATP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2ATP?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34ATP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
C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CO2中的C元素固定到C3中,A不符合题意;
B.CO2需要先固定为C3才可以被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B不符合题意;
C.被还原的C3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 , C符合题意;
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H]和ATP会首先减少导致C3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C5含量会下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 ,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C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解答】A、由自然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自然光相同的绿光,由于绿光吸收少导致光反应变慢,所以ATP合成减少,因此ATP含量下降,? A项不符合题意
[来B、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去还原C3, 光反应减弱后,导致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C3化合物消耗减少,同时CO2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不变,则C3化合物含量相对增多,B项不符合题意
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去还原C3, 光反应减弱后,导致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则合成C5的速率减慢,?C项符合题意
D、由自然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自然光相同的绿光,由于绿光吸收少导致光反应变慢,水得光解变慢,产生的[H]减少,导致NADPH含量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主要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如果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由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极少”, 所以改用绿光照射后,相当于降低光照强度;导致光反应减弱,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少,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B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解答】A、丙条件下(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不是最少的,产生ATP最少的是仅仅只进行无氧呼吸的甲条件下,A错误;
B、丁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所以只进行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只来自于线粒体,B正确;
C、甲条件下,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不是乳酸,C错误;
D、乙条件下,由图可知,O2的吸收量为3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故吸收3mol的氧气就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则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8mol-3mol=5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3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0.5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5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2.5mol,故此时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条件下没有氧气的消耗,故甲条件下只进行无氧呼吸;丁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故该条件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乙和丙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故两种条件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ab;上移
(2)B
(3)ADP;是;酶1;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考点】酶的相关综合,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答】(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据题目图解,同无催化条件比较,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线段表示;酶同无机催化剂比较,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b在纵轴上将上移。(2)酶量增加1倍时,在底物浓度相同情况下,反应速率一开始就比原来的高,最终平衡,故答案为:B。(3)由A到B释放能量,由B到A吸收能量,因此判断A是ATP ,B是ADP。X1和X2都是磷酸,是同一种物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量的,为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有些反应式释放能量,为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因此ATP被喻成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分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图是酶促反应的机理,由题图可知,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酶降低了反应物从初态到活化状态需要的活化能,进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而起催化作用。2、图2是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加,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浓度,提高酶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会升高。3、图3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由A→B释放能量,是ATP的水解过程,B→A是储能过程,是ATP的合成过程,因此图中A是ATP,B是ADP,酶1是ATP水解酶,酶2是ATP合成酶,X1和X2是磷酸.。
(1)光反应阶段;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
(2)[H];ATP
(3)C3;C5;(CH2O);丙酮酸
(4)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大量能量
(5)细胞呼吸;有机物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解:(1)根据图中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以判断,Ⅰ过程的名称是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中进行。Ⅱ过程的名称是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2)图中Ⅰ、Ⅱ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3)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还原氢和氧气,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还原形成有机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根据图分析可知B物质代表三碳化合物(C3);C物质代表五碳化合物(C5);D物质代表(CH2O);E物质代表丙酮酸。(4)Ⅲ过程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为: 。(5)利用大棚种植蔬菜,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细胞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有氧呼吸过程;物质A为[H],物质B为C3、物质C为C5、物质D为(CH2O)、物质E代表丙酮酸、物质F为水。据此答题。
(1)细胞质基质;酒精
(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3)①③④;①②
(4)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1)图1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催化此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催化此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物质E表示酒精。(2)图2的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简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吸收的氧气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消耗氧气,总体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①④③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有氧气的吸收,总体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因此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①②过程。(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中应放入高温杀死的等量小麦种子,小烧杯中应放入等量的清水。
【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分析图2: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的差值,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消耗的氧气量。
(1)甲;甲;气温过高,植物的自我保护性的适应,某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失水量而关闭部分气孔,同时也阻碍了CO2进入叶片,从而影响了叶片光合速率。
(2)密闭小室中的二氧化碳因为A、B植物光合的消耗而不断的减少,导致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小于0
(3)由于A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导致密闭小室内O2的浓度会不断上升,故A植物的有氧呼吸会增强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解:(1)Ⅰ.曲线显示,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相同光强下,甲植物净光合速率较乙植物高,即此条件下甲植物对光能利用率较高。Ⅱ.种植密度较大时,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曲线显示,在光强减弱过程中,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乙大。Ⅲ.夏季晴天12:00,由于气温过高,植物的自我保护性的适应,某植物为减少蒸腾作用失水量而关闭部分气孔,同时也阻碍CO2进入叶片,从而影响了叶片光合速率。(2)Ⅳ.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A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B种植物的。(4)将正常生长的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密闭小室中的二氧化碳因为A、B植物光合的消耗而不断的减少,导致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因为A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B种植物,说明A植物对二氧化碳降低的耐受性较差,故B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A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小于0。(5)若将A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条件适宜,说明A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且A植物能正常的生长,此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故此密闭小室中O2的浓度会不断上升,故A植物的有氧呼吸会增强。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1)①③④;①②④;用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B;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能;因为这四个过程均需在酶催化作用下进行,而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
(3)需氧;3/7?
(4)低温、低氧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解:(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性微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且呼吸作用过程中可以产生ATP,因此其可以进行甲图中的①③④过程;人体骨骼肌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产生ATP,因此甲图中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①②④;甲图中过程④产生的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2)据图分析,乙图中B点细胞呼吸速率最大,对应的温度为最适宜温度;AB段说明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细胞呼吸的速率升高;图甲中①~④四个过程都是酶促反应,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图中Ⅱ代表有氧呼吸;根据题意分析,酵母菌呼吸作用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4:1,则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酵母菌比例为4/6:1/2=4:3,因此进行无氧呼吸(曲线Ⅰ)的酵母菌占3/7。(4)乙、丙两图可知,细胞呼吸在低温、低氧时细胞呼吸速率较低,因此贮存水果时应选择低温、低氧的条件。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①是有氧呼吸,②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③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产生ATP的过程;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先增加后降低,B点时呼吸速率最高;丙图中,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Ⅰ曲线不断下降,代表无氧呼吸,而Ⅱ不断上升,代表有氧呼吸。
(1)C3 (或三碳化合物);②
(2)B、D
(3)增多
(4)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解答】(1)物质X是二氧化碳固定的产物、被还原成葡萄糖,因此是三碳化合物(C3);ADP是ATP水解产生的,①~⑤过程中,只有②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 (2) 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 由于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因此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加。 (4) 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 . 而M=Mb-Ma , 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分析】1、叶绿体吸收CO2用来固定C5生成C3 , C3合成有机物(例如葡萄糖)会消耗ATP,产生ADP。
2、呼吸作用释放CO2 , 光合作用消耗CO2。AB段CO2量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D段CO2降低,说明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
3、E点低于A点,说明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加。
4、总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有机物总积累量表示,等于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量加上表光有机物积累量。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