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解析
广东中考
第四部分 古诗文综合能力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三
一、基础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明虽仕路艰难,但自己仍激情满怀、乐观豪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属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酒酣胸胆尚开张
(4)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请把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阅读
(一)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潭中鱼可百许头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报之于陛下也
C.大王加惠/甚矣,汝之不惠
D.故不错意也/公问其故
【解析】A.答应/表示约数;B.想要;C.恩惠/同“慧”,聪明;D.所以,因此/原因,缘故。
B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8. 最后一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对表现唐睢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侧面衬托了唐雎的有勇有谋。
(二)
五国①约以伐齐。昭阳谓楚王曰:“五国以破齐,秦必南图楚。”楚王曰:“然则奈何?”对曰:“韩氏辅国②也,好利而恶难,好利,可营也;恶难,可惧也。我厚赂之以利其心必营我悉兵以临之其心必惧我。彼惧我兵而营我利,五国之事必可败也。约绝之后,虽勿与地可。”楚王曰:“善。”乃命大公事之韩,公仲果惧兵而营利。齐之反赵、魏之后,而楚果弗与地,则五国之事困也。
(节选自《战略策》,有删改)
【注释】①五国:分别指赵、魏、韩、燕、楚五国。
②韩氏辅国:韩国大臣韩珉。后文“公仲”同此。
【参考译文】(赵、魏、韩、燕、楚)五国联盟进攻齐国。(楚相)昭阳对楚王说:“五国如果打败了齐国,秦国一定会(乘机)向南谋取楚国。”楚王说:“如果这样怎么办呢?”(昭阳)回答说:“韩国大臣韩珉,贪图私利又厌恶危难,贪图私利,可以(对他)施以利诱;厌恶危难,可以(对他)施以威胁。我用丰厚的财物去贿赂他,他内心一定会被利所诱。我发动大军去威胁他,他内心一定会感到害怕。他害怕我们的大军且贪图我们的重利,这样五国联盟(攻齐)的事一定会失败。
(他们的)盟约被撕毁以后,即使不给(韩国)割地也是可以的。”楚王说:“好。”于是派大公事去韩国,韩珉果然害怕大军且贪图重利。齐国抗拒与赵、魏(联盟)以后,楚国果然没有割地给齐国,而五国联盟攻齐之事就落空了。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利而恶难(厌恶)
B. 彼惧我兵而营我利(害怕)
C. 齐之反赵、魏之后(返回)
D. 而楚果弗与地(果然)
C
【解析】C. 抗拒。
10.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我 厚 赂 之 以 利 其 心 必 营 我 悉 兵 以 临 之 其 心 必 惧 我。
11. 结合上文说说昭阳为使五国之约落空所做的计划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①用丰厚的财物去诱惑韩国大臣韩珉;②用大军威胁韩国大臣韩珉。(或厚赂之以利,悉兵以临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