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3 11: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窥望(kuì)
趱行(
zǎn)
酷热(kù)
聒噪(guō)
B.
嗔怒(chēn)
虞候(yú)
恁地(nèn)
干系(xì)
C.
勾当(
gòu)
撇下(piē)
怨怅(chàng)
计较(jiǎo)
D.
兀自(wù)
尴尬(gà)
逞办(chéng)
朴刀(p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吹嘘
酷热难行
尴尬去处
崎伛小径
剜口割舌
B.朱沙
喏喏连声
赤日炎炎
忍气吞声
舒头探脑
C.捣乱
絮絮聒聒
口渴难熬
死心塌地
退避三舍
D.计策
无可耐何
头重脚轻
面面厮觑
仗义执言
3.下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难当(极、很、十分)
嗔道(怒)
直这般做大(真的)
干系(责任)
B.自睡了,却理会(领会,明白)
做大(摆架子)
端的(真的)
夫子(挑子)
C.都叹气吹嘘(说大话,夸耀)
权且(暂且、姑且)
没分晓(不明白,糊涂)
数内(其中)
D.你理会得甚(领会、明白)
左右(反正)
吃嘴(食吃)
也合依我劝(应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
C.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D.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农夫心内如汤煮。
B.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D.你便将我千刀万剐,其实去不得了。
6.下面对人物的言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众军汉公开对抗杨志,表明押送队内部的矛盾已经深化,为下文众军汉最终凑钱买酒喝埋下伏笔。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酒的诱惑力。
C.第9段中众好汉互相配合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劝解→买酒→喝酒→付钱→争执→抢酒→夺瓢→下药。
D.七位客人喝酒前不讲好价钱,是为了再讨一瓢酒吃时,好引起争端,趁机下药,让杨志消除疑虑。
7.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解开谜底,提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这部分补叙内容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8.选出对《水浒传》说法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文言古典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夜走蜈蚣岭、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等。
C.“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赤发鬼刘唐当众在酒桶中舀酒喝、智多星吴用在酒中偷下蒙汗药。
D.宋江做了水泊梁山的寨主之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厅前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9.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九年级(3)班举办了以“赏名著,读《水浒传》”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朱贵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中间交椅上坐着________,左边交椅上坐着杜迁,右边交椅上坐着宋万。
(选自《水浒传》第十一回)
中间交椅上坐着的是当时梁山泊的头领,名叫________。
(2)按原著顺序讲下面四个故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花荣大闹清风寨
 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3)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插图出自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________》。本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不含插图中表现的内容)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________这一侠义英雄的形象。
(4)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①(    )上梁山——官逼民反
②(    )打宋江——过后赔礼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7~12段,回答问题。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署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臂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署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值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10.
文中“赤日炎炎”四句唱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1.“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众军的这些言语说明了什么?
12.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这汉子”是谁?他是真的“忒认真”吗?
14.晁盖等人化装成的七位客商为什么非要买一桶酒喝呢?
15.
根据选文说一说“智取生辰纲”的“智”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16.杨志一行人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痛失生辰纲,从杨志身上,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得叫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丙]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又对林冲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
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半世强人,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选自《水浒传》第十九回)
17.选文甲中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智深的性格特征,试简要分析。
18.选文乙中作者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把这场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呈现在读者面前。请举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9.选文丙中吴用夸赞林冲武艺超群,应坐第一把交椅,其目的是什么?
20.选文丙中林冲说王伦是“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所以不能做山寨之主。林冲的理由为什么不能成立?
21.课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天气的炎热。其中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多处,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有十余处,这些描写将天气的炎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请你也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体现天气寒冷的片段。(100字左右)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者,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22.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23.作者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说明。
24.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
25.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第21课《智取生辰纲》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窥望(kuì)
趱行(
zǎn)
酷热(kù)
聒噪(guō)
B.
嗔怒(chēn)
虞候(yú)
恁地(nèn)
干系(xì)
C.
勾当(
gòu)
撇下(piē)
怨怅(chàng)
计较(jiǎo)
D.
兀自(wù)
尴尬(gà)
逞办(chéng)
朴刀(pō)
【答案】B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A项“窥”应读kuī;C项“较”应读jiào;D项“逞”应读“chě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吹嘘
酷热难行
尴尬去处
崎伛小径
剜口割舌
B.朱沙
喏喏连声
赤日炎炎
忍气吞声
舒头探脑
C.捣乱
絮絮聒聒
口渴难熬
死心塌地
退避三舍
D.计策
无可耐何
头重脚轻
面面厮觑
仗义执言
【答案】C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项,“崎伛小径”应为“崎岖小径”;B项,“朱沙”应为“朱砂”;D项,“无可耐何”应为“无可奈何”。
3.下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热难当(极、很、十分)
嗔道(怒)
直这般做大(真的)
干系(责任)
B.自睡了,却理会(领会,明白)
做大(摆架子)
端的(真的)
夫子(挑子)
C.都叹气吹嘘(说大话,夸耀)
权且(暂且、姑且)
没分晓(不明白,糊涂)
数内(其中)
D.你理会得甚(领会、明白)
左右(反正)
吃嘴(食吃)
也合依我劝(应该)
【答案】D
【解析】A直:竟然;B理会:评理;C吹嘘:嘴里嘘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
C.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D.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答案】D
【解析】A.强人:强盗。今义:强有力的人;坚强能干的人;B.吹嘘;急促喘气,今义: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C.其实:实在,确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D.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古今意义相同;故选D。
5.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农夫心内如汤煮。
B.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C.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D.你便将我千刀万剐,其实去不得了。
【答案】A
【解析】A句为比喻,其他几句为夸张。故答案为:A
6.下面对人物的言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众军汉公开对抗杨志,表明押送队内部的矛盾已经深化,为下文众军汉最终凑钱买酒喝埋下伏笔。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酒的诱惑力。
C.第9段中众好汉互相配合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劝解→买酒→喝酒→付钱→争执→抢酒→夺瓢→下药。
D.七位客人喝酒前不讲好价钱,是为了再讨一瓢酒吃时,好引起争端,趁机下药,让杨志消除疑虑。
【答案】B
【解析】白胜这样说,是为了让杨志相信酒中没有蒙汗药。
7.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解开谜底,提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这部分补叙内容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答案】D
【解析】D
“补叙”是布局谋篇上的需要,是为了结构的严谨而把一些影响情节的细节放在篇末交代,这样,既可以使结构紧凑,又可以使内容完整、深刻。删去这部分内容,会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8.选出对《水浒传》说法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文言古典小说,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智深夜走蜈蚣岭、浔阳楼宋江题反诗等。
C.“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赤发鬼刘唐当众在酒桶中舀酒喝、智多星吴用在酒中偷下蒙汗药。
D.宋江做了水泊梁山的寨主之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厅前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答案】C
【解析】A.《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故A错误。B.武松夜走蜈蚣岭,故B错误。D.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故D错误。故选C。
9.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九年级(3)班举办了以“赏名著,读《水浒传》”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朱贵引着林冲来到聚义厅上,中间交椅上坐着________,左边交椅上坐着杜迁,右边交椅上坐着宋万。
(选自《水浒传》第十一回)
中间交椅上坐着的是当时梁山泊的头领,名叫________。
(2)按原著顺序讲下面四个故事,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花荣大闹清风寨
 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3)下边是某名著的插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插图出自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中的《________》。本书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不含插图中表现的内容)塑造了画面中的主人公________这一侠义英雄的形象。
(4)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①(    )上梁山——官逼民反
②(    )打宋江——过后赔礼
【答案】(1)王伦 (2)D
(3)水浒传 大闹野猪林 拳打镇关西(或:大闹桃花村、大闹五台山等) 鲁智深(鲁达)
(4)①林冲 ②李逵
【解析】
此题考查名著阅读。前两个小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具体,要求学生必须读过《水浒传》原书。根据原书可知梁山泊的三任头领分别是王伦、晁盖、宋江。《水浒传》用的是百川入海的方式分别叙述每个英雄先后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所以四个人物出场的顺序是:史进(第二回“大闹史家村”)、鲁智深(第四回“大闹五台山”)、武松(第三十回“大闹飞云浦”)、花荣(第三十三回“大闹清风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7~12段,回答问题。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署气。”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臂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吃了避署气。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值得便还言语?”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是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杨志那里肯吃?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众军汉凑出钱来还他。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去了。杨志口里只叫苦,软了身体,挣扎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
10.
文中“赤日炎炎”四句唱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在内容上,突出了天气的炎热,农夫和王孙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暗喻当时众军汉身负重担,极为辛苦,却受杨志打骂;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吃酒等情节埋下伏笔。
【解析】从内容上来看唱词的作用,不仅要结合唱词本身的含义,还要看其隐含义;从结构上来看,要考虑其与上下文的关系,看其是否具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领起下文等作用。
11.“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众军的这些言语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众军对杨志的极度不满,也从侧面写出了杨志行事的简单粗暴导致其已彻底失去威信。
【解析】这些言语是众军对杨志打骂的回应,“干你甚事”突出了众军对杨志干涉他们行为的简单粗暴的方式的不满。
12.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体现了杨志见多识广、精明机警、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
【解析】画线的句子是对杨志的语言描写,通过“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等可以看出杨志谨慎、机警的性格特点。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这汉子”是谁?他是真的“忒认真”吗?
【答案】“你这汉子”是白胜。他是做戏,演给杨志一行人看,以打消他们的疑虑。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你这汉子”即卖酒的,是白胜。他并非“式认真”,而是为了将戏演得逼真,打消杨志一行人的疑虑。
14.晁盖等人化装成的七位客商为什么非要买一桶酒喝呢?
【答案】七个人喝酒既可以证明酒中没有蒙汗药,又极大地引诱杨志手下的军士们,为后文他们下定决心买酒喝做了铺垫。
【解析】做题时,要结合上文天热,杨志等人口渴,又疑心酒中有蒙汗药的情节分析。
15.
根据选文说一说“智取生辰纲”的“智”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①智用天时:天气炎热,杨志一行人赶路口渴难耐。②智用地利:选择山冈和松林作为劫取地点,可以以歇凉为借口,同时使杨志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③智用矛盾:行至黄泥冈,杨志已经失去威信和领导力,众人开始自作主张,给吴用等可乘之机。④智用计谋:巧扮枣贩和卖酒的,用酒设计,又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骗杨志等喝下药酒。
【解析】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智”的体现。吴用等人的“智”不仅体现在骗杨志等失去戒备、喝药酒的计谋上,还包括对天时、地利等的运用。
16.杨志一行人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痛失生辰纲,从杨志身上,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做事应讲究方法,善于解除主要矛盾,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解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发展决定着小说的结局。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个方面考虑,并据此提出解决的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甲]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拕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选自《水浒传》第九回)
[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得叫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丙]
次早天明,只见人报道:“林教头相访。”……七个人慌忙起来迎接,邀请林冲入到客馆里面。……吴用便动问道:“……不知谁荐头领上山?”林冲道:“……柴大官人(柴进)举荐到此。”……吴用又对林冲道:“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非是吴用过称,理合王伦让这第一位头领坐。此合天下之公论,也不负了柴大官人之书信。”
……
辰牌已后,三四次人来催请。晁盖和众头领……却来赴席。……王伦等都出来相接,分宾主坐定。……王伦便起身把盏,对晁盖说道:“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敝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非是敝山不纳众位豪杰,奈缘只为粮少房稀,恐日后误了足下,众位面皮不好,因此不敢相留。”
说言未了,只见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说道:“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林冲大怒道:“量你(王伦)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可怜王伦做了半世强人,今日死在林冲之手。
(选自《水浒传》第十九回)
17.选文甲中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鲁智深的性格特征,试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从一路相随护送,可以看出鲁智深侠肝义胆(为人仗义);从鲁智深选择动手地点(酒店人多),可以看出他粗中有细。
【解析】本题可根据题干提示,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分析。鲁智深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见义勇为,疾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②勇而有谋,胆大心细;③热忱率直,粗犷刚烈,兼有粗野。找出本段中对鲁智深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照分析即可。
18.选文乙中作者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把这场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呈现在读者面前。请举例谈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选文乙主要是环境描写,开始是正面描写,“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写出了风雪的大;后来是侧面描写,“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烘托出当时风雪的来势凶猛。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主要是:①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设置悬念,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③从侧面揭示林冲日后命运的坎坷。
【解析】把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进行描写的。描写景物的目的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揭示人物的命运服务的。
19.选文丙中吴用夸赞林冲武艺超群,应坐第一把交椅,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挑拨林冲与王伦的关系。
【解析】吴用外号“智多星”,他用计谋,借刀杀人除掉王伦,达到他们留在梁山的目的。
20.选文丙中林冲说王伦是“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所以不能做山寨之主。林冲的理由为什么不能成立?
【答案】王伦正因为仕进无途才落草为寇,何罪之有;梁山非创作研究“文学”之地。(或:落草为寇不需要“文学”;晁盖也没有“文学”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林冲受了吴用的挑拨,加之平日王伦对自己的挤兑,林冲早已有了杀王伦之意,因此就找了这样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落草为寇不需要“文学”,所以这实在不应该作为被杀的理由;梁山泊是一座较有地理优势的山寨,不是研究文学或进行文学创作的天地;晁盖是一个乡财主,不喜欢读书,也没有“文学”。
21.课文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天气的炎热。其中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多处,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有十余处,这些描写将天气的炎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请你也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体现天气寒冷的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朔风像发了疯的野牛四处乱撞,刺骨的寒风在行人的脸上呼啸而过,针一般地刺着路上寥寥可数的行人的肌肤。行人们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弓着身子,疾步前行。可冷酷的寒风似乎仍旧不肯善罢甘休,继续怒吼着,天气更寒冷了。
【解析】抓住天气寒冷的特征,按题目要求,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者,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22.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答案】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下行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解析】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为情节和内容服务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午后明亮亮的阳光”所起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
23.作者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说明。
?【答案】2.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老人的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老人的见义勇为。描写壮汉的穷凶极恶,反衬老人的英勇无畏。
【解析】描写方式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还有正面、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要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分析。从语句出发,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不能脱离语句作空洞的分析。
24.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
【答案】3.表现壮汉由疯狂到恐惧的心理变化,侧面表现老人强大的震慑力。
【解析】这是个细节性描写,细节描写是为情节发展服务,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喻体从“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到“无数条毒蛇在吐芯”再到“像一条僵死的蛇”,反映出壮汉心理的变化,侧面表现出老人强大的震慑力是壮汉心理产生变化的原因。
25.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对老人震慑力的畏惧;对老人仁爱之心的敬服;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对未能杀死仇人的不甘……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能合情合理地说明壮汉矛盾的心情即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