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三)(中图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三)(中图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15 19: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三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解析】选C。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可接受外界信息,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的功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细胞膜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就越多。细胞膜功能与成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
2.(2010·阳江高一检测)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如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渗透作用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3.(2010 宁德高一检测)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解析】选D。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以保证物质选择性地出入细胞,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水溶性染色剂(PI)不是细胞所需的物质,因而不易通过活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溶于水中的物质(如PI)都可以通过,进而使细胞核着色。
4.如图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每种物质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黑点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氧气,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
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
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可能是氧气
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
【解析】选A。a物质由高密度一侧运至低密度一侧,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属于单纯扩散,可能是氧气、水、甘油或胆固醇;b物质由低密度一侧运输到高密度一侧,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可能是葡萄糖或氨基酸。
5.(2010 杭州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②脂肪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缓冲减压
③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时候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
④性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它可以促进生物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脂质的作用。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①正确;脂肪虽然在动物体内具有保温和缓冲减压作用,但其主要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错误;维生素D主要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在补钙时若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效果会更佳,③正确;性激素可以促进生物体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产生,但其化学本质是固醇类,而并非蛋白质,④错误。
6.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内ATP的合成和分解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合成ATP利用的是化学能,叶绿体合成ATP利用的是光能
B.叶绿体合成的ATP转化为ADP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线粒体合成的ATP转化为ADP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外
C.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D.叶绿体合成有机物和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都会导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解析】选C。叶绿体中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并形成有机物。线粒体中通过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化学能形成ATP,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转化为ADP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外。
7.如图左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左图中可以知道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C.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解析】选C。从左图中可知人的淀粉酶由酸性变碱性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小于6。从右图中无法得知C的最适温度,它的活性温度范围也比酶B要广泛。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氧浓度为b时,相同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多
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D。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且二者的摩尔数相等,据此判断,当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氧浓度为b时,由有氧呼吸C6H12O6~6CO2,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可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4:13;氧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9.(2010·苏州模拟)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
【解析】选B。根据图示信息可推出,c是CO2,a、b分别是[H]和ATP。光照不变,光反应顺利进行,[H]和ATP合成正常;CO2供应不足,CO2固定减弱,C3相对含量减少,导致C3还原消耗的[H]和ATP也减少,故a、b在叶绿体中相对含量上升。
10.如图是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b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
B.a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b表示细胞分泌的同时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b与a分别是细胞排泄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
【解析】选D。内吞和外排是膜流动性的具体体现,内吞是通过膜外表面的糖蛋白识别,消耗能量进入细胞内的;细胞分泌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物质排到膜外,因此,有部分高尔基体膜的成分转移到细胞膜;排出废物和摄取养分的基本方式不是内吞和外排,而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直接通过细胞膜以单纯扩散、主动运输等方式进行。
11.下列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③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程度
④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⑤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选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材料必须是成熟组织,以保证有大的液泡,材料还必须是活组织,以保证膜的半透性,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外界溶液浓度应适中,过低,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过高,则容易造成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12.(2009·四川高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实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微摩尔数
A.CO2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
B.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C.由实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D.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μmol·mol-1
【解析】选C。由表中数据可知,施磷肥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比不施磷肥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高,施磷肥比不施磷肥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值大于CO2浓度升高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增加值,A正确。6.76-1.37=5.39,3.74-2.18=1.56,5.39>
1.56;15.62-5.43=10.19,5.81-3.62=2.19,10.19>2.19,B正确。植物消耗相同的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越多,越适合在干旱环境下生存,由表中数据可知,欧洲蕨更能适应干旱环境,C错误。两种植物在539μmol·mol-1的CO2浓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比在355μmol·mol-1的CO2浓度下净光合作用速率高,即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μmol·mol-1,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2010 郑州高一检测)物质的穿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为物质穿膜运输几种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膜。
(3)图中甲物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甲、乙两种物质穿膜运输方式统称为_________。丙物质穿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4)乙所示的运输方式与丙所示的运输方式相比较,其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和穿膜运输方式。流动镶嵌模型是大多数学者公认的模型,其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贯穿或覆盖在表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物质穿膜运输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种是顺密度梯度运输,称为被动运输;另一种是逆密度梯度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载体 流动镶嵌模型
(2)选择透过性
(3)单纯扩散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4)都需要载体蛋白
乙是从高密度一侧向低密度一侧(或顺密度梯度)运输,丙是从低密度一侧向高密度一侧(或逆密度梯度)运输;乙不消耗能量,丙消耗能量
14.(20分)(思维拓展题)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一)所示,细胞呼吸如图(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P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_____%,此时影响图(一)中a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_。
(2)若此植物为阴生植物,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生长良好的阳生植物,则图(一)a曲线的L点向_____方向移动。
(3)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必须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二)Q点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
(5)在图(二)中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解析】图(一)P点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测得的,所以氧气浓度由图(二)知应该大于15%,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影响有氧呼吸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比阳生植物弱,达到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比阳生植物小,所以L点应该向右上移。无氧呼吸最强点在没有氧气时,最弱点(零点)是只进行有氧呼吸,即氧气浓度为10%时。
答案:(1)15 温度
(2)右上
(3)无光(或黑暗)
(4)有氧呼吸
(5)(参见图曲线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