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
(人教选修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kJ·mol-1
B.C2H2(g)+O2(g)=2CO2(g)+H2O(l)
ΔH=+2b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kJ·mol-1
2.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向2mLH2O2溶液中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反应的温度/℃
A
1
5
B
4
5
C
1
40
D
4
40
3.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乙烯分子中,电子总数为2.8NA
B.1mol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电子转移数目为6NA
C.室温下,26.0
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
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酸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0
NA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CO3=2H++CO32-
B.Ba(OH)2
?Ba2++2OH-
C.CH3COOH
?CH3COO-+H+
D.HClO=H++Cl-+O2-
6.100℃时KW=1×10-12mol2/L2,下列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6,显弱酸性
B.
c(H+)=10-6mol/L,显中性
C.KW是常温时的倍
D.常温下,pH=6的溶液为中性
7.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的是( )
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 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
O7
2-(橙色)+H2O
?
2H++2CrO4
2-(黄色)
①向
2
mL
0.1
mol·L-1
K2Cr2O7
溶液中滴入
3
滴
6
mol·L-1
NaOH
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
5
滴浓
H2SO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②向
2
mL
0.1
mol·L-1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NH4)2Fe(SO4)2
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发生反应:Cr2
O7
2-+14
H++
6Fe2+=2Cr3+(绿色)
+6Fe3++7H2
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K2Cr2O7>Fe3+
B.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
C.CrO4
2-和
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D.稀释
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9.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水=1×10-13mol·L-1,下列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Fe2+、NO3-、Cl-
B.K+、Na+、Cl-、HCO3-
C.K+、Na+、Cl-、NO3-
D.CH3COO-、NH4+、SO42-、NO3-
10.对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H+)=c(CH3COO-)+c(OH-)
B.滴入NaOH浓溶液,溶液导电性增强
C.该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c(H+)是1.0×10-11mol·L-1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CH3COOH电离逆向移动,c(CH3COOH)降低
11.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
B.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C.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燃烧热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
12.常温下下列是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S
HClO
1.8×10-5
K1=1.3×10-7
K2=7.1×10-15
4.69×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NaClO、CH3COONa溶液,pH最大的是NaClO溶液
B.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HClO、CH3COOH溶液,酸性最强的是CH3COOH
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S2-、HS-、ClO-、CH3COO-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ClO-
D.CH3COOH溶液与Na2S溶液不能反应生成NaHS
13.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从正方向开始,并达到了平衡,此时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若采取某种措施,导致SO2和O2又消耗了一些,并再次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平衡体系中,S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1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因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新平衡体系与旧平衡体系比较,SO3的浓度肯定增大
D.若采取的措施是缩小容器的容积,则新旧平衡中SO2和O2的转化率之比都是1∶1
14.已知:N2(g)
+
3H2(g)2NH3(g)
ΔH=
-92
kJ·mol-1,下图表示L一定时,H2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表示温度
B.L2>L1
C.反应速率υ(M)>υ(N)
D.平衡常数K(M)>K(N)
15.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断裂
D.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6.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和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②和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D.V1?L
④与V2L
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7,则V1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12分)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2SO3(g)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
a.
v正(O2)=2v逆(SO3)
b.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催化剂提高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c.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d.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SO2和2mol
O2,达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SO2的体积分数仍为a%的是___________。
a.
2mol
SO3
b.
2mol
SO2+1mol
O2
c.
4mol
SO3
d.
2.5mol
SO2+1.25mol
O2+1.5mol
SO3
(5)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将H2SO3溶液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将下列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MnO4-=______Mn2++_______________
18.(10分)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将0.10
mol
SO2(g)和0.06
mol
O2(g)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
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该催化氧化反应K(300℃)>K(350℃)。则该反应正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平衡后升高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__K(B)(填“>”、“<”或“=”,下同)。
(3)保持温度不变,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混合气平分两份,分别加入起始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保持甲容器恒容,乙容器恒压到达平衡(如图2)。两容器的SO2的转化率关系为甲_________乙。
(4)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变化情况画在c~d处。
19.(10分)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H2O2+I-=H2O+IO-;H2O2+IO-=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
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
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________。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资料4:I-(aq)+I2(aq)I3-(aq)
K=640。
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L-1
KI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
I-
I2
I3-
浓度/(mol·L-1)
2.5×10-3
a
4.0×10-3
①a=__________。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0.(8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1)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符合这一做法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
D.天然气制氢:CH4+H2OCO+3H2
(2)用CO2和氢气合成CH3OCH3(甲
醚
)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研究方向之一。
已知:CO(g)+2H2(g)=
CH3OH(g)
△H
=
Q1kJ·mol-1
2CH3OH(g)=
CH3OCH3(g)+H2O(g)
△H
=
Q2kJ·mol-1
CO(g)+H2O(g)=
CO2(g)+H2(g)
△H
=
Q3kJ·mol-1
则CO2和氢气合成CH3OC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压强条件下,CO与H2可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_____p2(填“>”、“<”或“
=
”,
下同),该反应的△H__________0
。
21.(12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上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H
N≡N
键能/kJ·mol-1
435
943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________
kJ·mol-1。
(3)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4NH3(g)+3O2(g)=2N2(g)+6H2O(g)
ΔH1=-a
kJ·mol-1①
N2(g)+O2(g)===2NO(g) ΔH2=-b
kJ·mol-1②
若1
mol
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ΔH3=________
kJ·mol-1(用含a、b的式子表示)。
(4)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
(NH4)2CO3(aq)
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HCO3(aq) 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
则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ΔH3=________。
8
72020-2021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
(人教选修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bkJ·mol-1
B.C2H2(g)+O2(g)=2CO2(g)+H2O(l)
ΔH=+2bkJ·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kJ·mol-1
【答案】C
【解析】乙炔气体完全燃烧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kJ,则2mol乙炔气体完全燃烧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热量4bkJ,燃烧放热,焓变为负值,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C2H2(g)+5O2(g)=4CO2(g)+2H2O(l)
ΔH=-4bkJ·mol-1,故选C。
2.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向2mLH2O2溶液中滴入2滴1mol/L
FeCl3溶液,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反应的温度/℃
A
1
5
B
4
5
C
1
40
D
4
40
【答案】D
【解析】在使用同一浓度的催化剂情况下,H2O2浓度越大,反应的温度越高,反应的速率越快;满足条件的为D组中的情况;正确选项D。
3.下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
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
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图中看出,生成物的能量低于反应物能量,所以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应该越快,所以b的活化能更小,速率更快,选项B错误。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是否使用催化加,平衡常数都是一样的,选项C错误。从图中明显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选项D正确。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乙烯分子中,电子总数为2.8NA
B.1mol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电子转移数目为6NA
C.室温下,26.0
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2
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甲酸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0
NA
【答案】C
【解析】0.1
mol乙烯分子中,含有电子数为0.1×(6×2+4×1)×NA=1.6NA,A错误;乙醇中碳由-2价升高到+4价,1mol乙醇中含有2个碳,所以1mol乙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12NA,B错误;乙炔与苯乙烯的最简式为CH,26.0g乙炔和苯乙烯的混合物,最简式的物质的量为26/13=2mol,故含有碳原子数目为2NA,
C正确;标准状况下,甲酸为液态,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D错误;正确选项C。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CO3=2H++CO32-
B.Ba(OH)2
?Ba2++2OH-
C.CH3COOH
?CH3COO-+H+
D.HClO=H++Cl-+O2-
【答案】C
【解析】A.
H2CO3是二元弱酸,电离应分两步进行,不能一步完成,A错误;
B.
Ba(OH)2是强电解质,反应物与生成物间应使用“=”,B错误;
C.
醋酸是弱电解质,发生部分电离,C正确;
D.
HClO是弱酸,发生部分电离,且ClO-不能拆开,D错误。
6.100℃时KW=1×10-12mol2/L2,下列对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H=6,显弱酸性
B.
c(H+)=10-6mol/L,显中性
C.KW是常温时的倍
D.常温下,pH=6的溶液为中性
【答案】B
【解析】A.100℃时KW=1×10-12mol2/L2,纯水中只有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两者浓度一定相等,所以有c(H+)=
c(OH-)=10-6mol/L,故pH=-lgc(H+)=6,此时溶液显中性,A叙述错误;
B.100℃时,纯水中c(H+)=
c(OH-)=10-6mol/L,B叙述正确;
C.常温时KW=1×10-14mol2/L2,所以100℃时的KW是常温时的102倍,C叙述错误;
D.常温时KW=1×10-14mol2/L2,此时中性溶液的pH=7,D叙述错误。
7.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的是( )
①热纯碱溶液的洗涤油污能力强 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混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 ③溶洞、珊瑚的形成 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 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因为水解使其溶液呈碱性,碱能促进油脂水解;水解是吸热过程,加热有利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污的能力比冷纯碱溶液强,应用了盐类水解原理,①不选;
②钡离子有毒,所以可溶性的钡盐有毒,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和水的硫酸钡,即易溶性的物质能向难溶性的物质转化,所以可以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②可选;
③水中含有钙离子,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钙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长时间反应,形成溶洞,所以可以用沉淀平衡原理来解释,③可选;
④碳酸钡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所以碳酸钡不能做“钡餐”而硫酸钡则能,可以用沉淀平衡原理来解释,④可选;
⑤碳酸氢钠水解使其溶液呈碱性,硫酸铝水解使其溶液呈酸性,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则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相互促进水解,从而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盐类水解原理来解释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⑤不选;因此能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②③④,答案选B。
8.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
O7
2-(橙色)+H2O
?
2H++2CrO4
2-(黄色)
①向
2
mL
0.1
mol·L-1
K2Cr2O7
溶液中滴入
3
滴
6
mol·L-1
NaOH
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
5
滴浓
H2SO4,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
②向
2
mL
0.1
mol·L-1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NH4)2Fe(SO4)2
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
发生反应:Cr2
O7
2-+14
H++
6Fe2+=2Cr3+(绿色)
+6Fe3++7H2
O。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K2Cr2O7>Fe3+
B.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
C.CrO4
2-和
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D.稀释
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答案】A
【解析】A、反应中Cr2O72-+14H++6Fe2+═2Cr3+(绿色)+6Fe3++7H2O,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r2O72->Fe3+,选项A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说明平衡正向进行,加入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说明平衡逆向进行,说明加入酸碱发生平衡移动,实验①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实验②生成了铬离子使溶液呈绿色,不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选项B错误;
C、CrO42-具有氧化性,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亚铁离子,故CrO42-和Fe2+在酸性溶液中不可以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稀释K2Cr2O7溶液时,平衡状态下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减小,由离子积不变可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选项D错误;
9.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水=1×10-13mol·L-1,下列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Fe2+、NO3-、Cl-
B.K+、Na+、Cl-、HCO3-
C.K+、Na+、Cl-、NO3-
D.CH3COO-、NH4+、SO42-、NO3-
【答案】C
【解析】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水=1×10-13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也可能为碱性溶液。
A.
若溶液呈酸性,Fe2+、NO3-不能大量共存;若溶液呈碱性,Fe2+不能大量共存,A不合题意;
B.
不管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存在,B不合题意;
C.
不管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K+、Na+、Cl-、NO3-都能大量存在,C符合题意;
D.
在酸性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NH4+不能大量存在,D不合题意。
10.对常温下pH=3的CH3COOH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c(H+)=c(CH3COO-)+c(OH-)
B.滴入NaOH浓溶液,溶液导电性增强
C.该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c(H+)是1.0×10-11mol·L-1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CH3COOH电离逆向移动,c(CH3COOH)降低
【答案】D
【解析】A.
在醋酸溶液中,存在CH3COO-、H+、OH-,根据电荷守恒:c(H+)=c(CH3COO-)+c(OH-),A正确;
B.
滴入NaOH浓溶液,生成CH3COONa,发生完全电离,增大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从而使溶液的导电性增强,B正确;
C.
该溶液中,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1mol·L-1,C正确;
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虽然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使c(CH3COOH)增大,D错误。
11.当今世界面临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下列关于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能源危机的方向
B.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
C.新能源的优点是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者很少污染
D.燃烧热是评价燃料优劣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A、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节约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利用率,积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A正确;
B、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寻找替代传统和常规能源,所以人们正在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故B正确;
C、新能源相对于化石燃料来讲,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污染轻,对环境友好,故C正确;
D、评价燃料的优劣还应当考虑到是否对环境有污染,故D错误;
12.常温下下列是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CH3COOH
H2S
HClO
1.8×10-5
K1=1.3×10-7
K2=7.1×10-15
4.69×10-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NaClO、CH3COONa溶液,pH最大的是NaClO溶液
B.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HClO、CH3COOH溶液,酸性最强的是CH3COOH
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S2-、HS-、ClO-、CH3COO-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ClO-
D.CH3COOH溶液与Na2S溶液不能反应生成NaHS
【答案】B
【解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得到酸性为:CH3COOH>H2S>HClO>HS-,根据越弱越水解得到离子的水解能力为:CH3COO-<HS->ClO->S2-,所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NaClO、CH3COONa溶液,pH最大的是Na2S溶液,选项A错误。酸性为:CH3COOH>H2S>HClO>HS-,所以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HClO、CH3COOH溶液,酸性最强的是CH3COOH,选项B正确。阴离子结合氢离子的能力越强,实际就表示其水解能力越强(阴离子水解都是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根据上面的判断,水解能力最强的是S2-,所以选项C错误。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因为CH3COOH>HS-,所以CH3COOH溶液与Na2S溶液能反应生成NaHS,选项D错误。
13.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从正方向开始,并达到了平衡,此时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若采取某种措施,导致SO2和O2又消耗了一些,并再次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平衡体系中,S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仍为2∶1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因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新平衡体系与旧平衡体系比较,SO3的浓度肯定增大
D.若采取的措施是缩小容器的容积,则新旧平衡中SO2和O2的转化率之比都是1∶1
【答案】D
【解析】A、SO2和O2减少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但如果是向容器中通入氧气,则新平衡体系中,S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2∶1,A错误;B、逆反应速率也可能增加,只是比正反应速率增加的少,B错误;C、把SO3移走一些,可以导致SO2和O2又消耗了一些,并再次达到平衡,此时SO3的浓度减少,C错误;D、若所采取的措施是缩小容器的容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SO2和O2转化率增大,之比1∶1,D正确。
14.已知:N2(g)
+
3H2(g)2NH3(g)
ΔH=
-92
kJ·mol-1,下图表示L一定时,H2的平衡转化率(α)随X的变化关系,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表示温度
B.L2>L1
C.反应速率υ(M)>υ(N)
D.平衡常数K(M)>K(N)
【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随着X的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α)减小,X若表示温度,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平衡转化率(α)减小,故A正确;
B.相同温度条件下,压强越大,H2的平衡转化率(α)越大,L2>L1,故B正确;
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υ(M)>υ(N),故C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15.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断裂
D.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中一种化合物分解为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A.
由图无法判断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故无法判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不正确;B.
充分反应后,还有反应物尚未分解,所以该反应一定属于可逆反应,B正确;C.
反应物分子中有非极性键,而生成的化合物中没有,所以反应过程中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断裂,C正确;D.
化合物分解后有单质生成,所以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本题选A。
16.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③和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
B.②和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D.V1?L
④与V2L
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7,则V1【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①中c(NH3·H2O)>0.001mol/L,②中c(NaOH)=0.001mol/L,③中c(CH3COOH)>0.001mol/L,④中c(HCl)=0.001mol/L,据此判断。
【详解】
A.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③、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故A正确;B.因为②为NaOH,③为CH3COOH,如果②③等体积混合,酸过量,溶液呈酸性,c(H+)>c(OH-),故B正确;C.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酸或碱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弱电解质的pH变化小于强电解质,所以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故C正确;D.因为c(NH3·H2O)>0.001mol/L、c(HCl)=0.001mol/L,若V1L④与V2L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7,则必须满足盐酸体积大于或等于氨水,即V1>V2,故D错误;答案:D。
二、非选择题:包括第17题~第21题5个大题,共52分。
17.(12分)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g)2SO3(g)
(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能说明此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
a.
v正(O2)=2v逆(SO3)
b.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催化剂提高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
c.
使用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升高,加快反应速率
d.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4)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SO2和2mol
O2,达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SO2的体积分数仍为a%的是___________。
a.
2mol
SO3
b.
2mol
SO2+1mol
O2
c.
4mol
SO3
d.
2.5mol
SO2+1.25mol
O2+1.5mol
SO3
(5)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将H2SO3溶液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将下列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MnO4-=______Mn2++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分)
(2)c
(1分)
(3)
ad
(2分)
(4)
cd
(2分)
(5)H2SO3H++HSO3-,HSO3-H++SO32-
(2分)
5H2SO3
(1分)
2
(1分)
2
(1分)
【解析】(1)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答案为:;
(2)a.
v正(O2)=2v逆(SO3),此关系表示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但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
b.
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的质量不变,所以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一定是平衡状态,b不合题意;
c.
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随反应的进行不断改变,只有平衡时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c符合题意。答案为:c;
(3)a.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分子的平均能量,从而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a符合题意;
b.
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影响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b不合题意;
c.
使用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但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不合题意;
d.
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虽然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但可以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答案为:ad;
(4)采用一边倒的方式,若产物全部转化为反应物,仍为4mol
SO2和2mol
O2,达平衡时SO2的体积分数仍为a%。
a.
2mol
SO2和1mol
O2
b.
2mol
SO2+1mol
O2
c.
4mol
SO2和2mol
O2
d.
4mol
SO2和2mol
O2
答案为:cd;
(5)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为二元弱酸,电离分两步进行,电离方程式为H2SO3H++HSO3-,HSO3-H++SO32-;将H2SO3溶液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生成MnSO4、H2SO4和H2O,离子方程式为5H2SO3+2MnO4-=2Mn2++5SO42-+3H2O+4H+。答案为:H2SO3H++HSO3-,HSO3-H++SO32-;5H2SO3;2;2;5SO42-+3H2O+4H+。
18.(10分)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之一。
(1)①从平衡角度分析采用过量O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将0.10
mol
SO2(g)和0.06
mol
O2(g)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c(SO3)=0.040
mol/L。
用SO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已知:该催化氧化反应K(300℃)>K(350℃)。则该反应正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平衡后升高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1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__K(B)(填“>”、“<”或“=”,下同)。
(3)保持温度不变,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混合气平分两份,分别加入起始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保持甲容器恒容,乙容器恒压到达平衡(如图2)。两容器的SO2的转化率关系为甲_________乙。
(4)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变化情况画在c~d处。
【答案】(1)①提高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1分)
②
0.008mol·L-1·min-1
(2分)
1600
(1分)
③放热(1分)
减小
(1分)
(2)
=
(1分)
(3)
<
(1分)
(4)升温
(1分)
减少SO3的浓度
(1分)
【解析】(1)①采用过量O2的原因是提高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答案为提高氧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②5分钟时c(SO3)=0.040mol/L,则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少0.040mol/L,所以5min时SO2的反应速率是是0.040mol/L/5min=0.008mol/(L·min);平衡时氧气的浓度为0.060mol/2L-0.020mol/L=0.020mol/L,二氧化硫的浓度为0.10mol/2L-0.040mol/L=0.010mol/L,根据K=c(SO3)2/c(O2)c(SO2)2=0.042/(0.02×0.012)=1600,故答案为0.008mol/(L·min),1600。
③已知:K(300℃)>K(350℃),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若反应温度升高,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SO2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放热,减小。
(2)状态A与状态B的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等,故答案为=。
(3)先假定甲、乙的体积都不变,达到平衡后再保持乙的压强不变,此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待等体积达平衡后,欲保持乙的压强不变,就需要缩小体积,缩小体积时,乙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的SO2的转化率将大于甲的,即大于P%,故答案为<。
(4)a时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说明平衡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应为升高温度的结果,b时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在此基础上逐渐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的原因,若增大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图像应为:
,故答案为升温,减少SO3的浓度,。
19.(10分)用H2O2、KI和洗洁精可完成“大象牙膏”实验(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泡沫),某同学依据文献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探究。
(1)资料1:KI在该反应中的作用:
H2O2+I-=H2O+IO-;H2O2+IO-=H2O+O2↑+I-。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H2O2分解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有KI加入,②无KI加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加入KI后改变了反应的路径
b.
加入KI后改变了总反应的能量变化
c.
H2O2+I-=H2O+IO-是放热反应
(3)实验中发现,H2O2与KI溶液混合后,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变黄。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气泡明显减少。
资料3:I2也可催化H2O2的分解反应。
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___________,说明有I2生成。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________。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4)资料4:I-(aq)+I2(aq)I3-(aq)
K=640。
为了探究体系中含碘微粒的存在形式,进行实验:向20
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10mL
0.10mol·L-1
KI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
I-
I2
I3-
浓度/(mol·L-1)
2.5×10-3
a
4.0×10-3
①a=__________。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H2O22H2O+O2↑
(2分)
(2)
a
(1分)
(3)①
下层溶液呈紫红色(1分)
②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
(1分)
A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1分)
(4)①
(2分)
②2c(I2)+c(I-)+3c(I3-)<0.033mol·L-1
(2分)
【解析】(1)H2O2+I-=H2O+IO-,H2O2+IO-=H2O+O2↑+I-,把两式加和,即可得到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答案为:2H2O22H2O+O2↑;
(2)a.
加入KI后,一步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也就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a正确;
b.
加入KI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都没有改变,b不正确;
c.
由图中可知,H2O2+I-=H2O+IO-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c不正确。答案为:a;
(3)①加CCl4并振荡、静置后还可观察到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有I2生成。答案为:下层溶液呈紫红色;
②气泡明显减少的原因可能是:i.
H2O2浓度降低;ii.
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以下对照实验说明i不是主要原因:向H2O2溶液中加入KI溶液,待溶液变黄后,分成两等份于A、B两试管中。A试管加入CCl4,B试管不加CCl4,分别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H2O2溶液的浓度相同,但产生气泡的速率差异很大。答案为:在水溶液中I2的浓度降低;A试管中产生气泡明显变少,B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没有明显减小;
(4)①
,由此可求出a=2.5×10-3mol/L。答案为:2.5×10-3;
②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I-,I2,I3-外,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理由是原来溶液中,c(I-)=;现在溶液中,I-,I2,I3-中所含I的浓度和为2c(I2)+c(I-)+3c(I3-)=2×2.5×10-3+2.5×10-3+3×4.0×10-3=0.0195<0.033,I不守恒,说明产物中还有含碘微粒。答案为:2c(I2)+c(I-)+3c(I3-)<0.033mol·L-1。
20.(8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1)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下列制氢方法最符合这一做法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电解水制氢:2H2O2H2↑+O2↑
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2H2O2H2↑+O2↑
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2H2↑+O2↑
D.天然气制氢:CH4+H2OCO+3H2
(2)用CO2和氢气合成CH3OCH3(甲
醚
)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研究方向之一。
已知:CO(g)+2H2(g)=
CH3OH(g)
△H
=
Q1kJ·mol-1
2CH3OH(g)=
CH3OCH3(g)+H2O(g)
△H
=
Q2kJ·mol-1
CO(g)+H2O(g)=
CO2(g)+H2(g)
△H
=
Q3kJ·mol-1
则CO2和氢气合成CH3OCH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压强条件下,CO与H2可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p1__________p2(填“>”、“<”或“
=
”,
下同),该反应的△H__________0
。
【答案】(1)C
;(2分)
(2)2CO2(g)+6H2(g)=CH3OCH3(g)+3H2O(g)
△H
=(2Q1+Q2-2Q3)kJ·mol-1;(2分)
(3)﹤;(2分)﹤。(2分)
【解析】(1)A、消耗大量的电能,故错误;
B、消耗大量的热能,故错误;
C、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故正确;
D、产生大量CO,天然气是化合燃料,故错误;
(2)①CO(g)+2H2(g)=
CH3OH(g),②2CH3OH(g)=
CH3OCH3(g)+H2O(g)
,③CO(g)+H2O(g)=
CO2(g)+H2(g),2CO2+6H2=CH3OCH3+3H2O,因此有2×①+②-2×③,得到:2CO2(g)+6H2(g)=CH3OCH3(g)+3H2O(g)
△H
=(2Q1+Q2-2Q3)kJ·mol-1;
(3)根据图像,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即△H<0,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作等温线,p2>p1。
21.(12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上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H
N≡N
键能/kJ·mol-1
435
943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________
kJ·mol-1。
(3)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4NH3(g)+3O2(g)=2N2(g)+6H2O(g)
ΔH1=-a
kJ·mol-1①
N2(g)+O2(g)===2NO(g) ΔH2=-b
kJ·mol-1②
若1
mol
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ΔH3=________
kJ·mol-1(用含a、b的式子表示)。
(4)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
(NH4)2CO3(aq)
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HCO3(aq) 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
则ΔH3与ΔH1、ΔH2之间的关系是ΔH3=________。
【答案】(1)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3分)
(2)
390
(3分)
(3)
(3分)
(4)
2ΔH2-ΔH1
(3分)
【解析】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根据图像得出生成1
mol
NH3(g)的焓变ΔH
=254
kJ·mol-1
-
300
kJ·mol-1
=-46
kJ·mol-1,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
2NH3(g)
ΔH=-92
kJ·mol-1
(2)设N—H键键能为x
kJ·mol-1
ΔH
=
断键吸收的热量
–
成键放出的热量
=
943
kJ·mol-1
+
435
kJ·mol-1×3
–
6x
=
-92
kJ·mol-1
x
=
390
故答案为:390;
(3)用NH3催化还原NOx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已知:
4NH3(g)+3O2(g)=2N2(g)+6H2O(g)
ΔH1=-a
kJ·mol-1①
N2(g)+O2(g)===2NO(g)
ΔH2=-b
kJ·mol-1②
4NH3(g)
+
6NO(g)
===
5N2(g)
+6H2O(g)
要得到目标反应:①
-
②×3
即ΔH
=(3b-a)kJ·mol-1
若1
mol
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ΔH3=
kJ·mol-1,
故答案为:;
(4)反应Ⅰ:2NH3(l)+H2O(l)+CO2(g)
(NH4)2CO3(aq)
ΔH1
反应Ⅱ:NH3(l)+H2O(l)+CO2(g)
NH4HCO3(aq)
Δ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3
将第二个反应方程的2倍减去第一个方程得到方程三,ΔH3=2ΔH2-ΔH1,
故答案为:2ΔH2-ΔH1。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