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一)(中图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版高中生物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单元质量评估(一)(中图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10-15 19:3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单元
第一、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0·东城区高二检测)分析以下几种情况,两株胚芽鞘将弯向同一方向的是( )
【解析】选B。A组中两株胚芽鞘分别是弯向光源生长和直立生长;B组中两株胚芽鞘都弯向光源生长;C组中两株胚芽鞘分别是弯向光源生长和直立生长;D组中一株弯向光源生长,一株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
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
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
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 )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解析】选C。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此现象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3.下列各种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无关的是( )
A.生长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解析】选C。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棉花落花、落叶是激素对植物的抑制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的激素主要是脱落酸,其次还有乙烯和高浓度的生长素。
4.要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花的柱头上。处理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花蕾期,去掉雄蕊
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
【解析】选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子房,子房在生长素作用下会正常发育膨大,进而发育成果实。果实中是否含有种子,取决于是否受粉、受精。可见要得到无子番茄,阻止番茄受粉、受精是关键。开花后,已完成受精作用,当然就不可能无种子,所以C、D项可排除。花蕾期,若不除去雄蕊,则可能在开花期由于自花传粉受精而产生种子,仍然得不到无子果实。故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获取无子果实时,应选择在花蕾期,并且去掉雄蕊。
5.(2010·天津十校联考)某高三同学从生物学资料上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植株进行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①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
别编号为甲株、乙株、丙株;②将3株
全部去掉顶芽;③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④将甲、乙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
并将甲株的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
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⑤将去掉叶片的甲、乙两株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⑥观察3株叶柄脱落情况。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选B。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由于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故为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在设计对照时,应是一株保留幼叶和叶柄,另两株去掉叶片保留叶柄,但有一株应在叶柄横断面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一段时间后,根据3株叶柄的脱落情况即可得出结论。
6.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上的部位会迅速生根,这是因为( )
A.剥圈以上顶芽不会再产生生长素
B.剥圈以上的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
C.剥圈以上的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D.剥圈以上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
【解析】选B。由于生长素是有机物通过树皮中的韧皮部由上往下运输,当环割树皮后,生长素的运输被阻断,环剥圈以上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环剥圈以下而积累在环剥圈以上,从而促进环剥圈以上部位生根。
7.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如图5种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然后种植。观察实验结果,比较最初10天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比。分析图中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植物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解析】选B。本实验中加水的为对照组,而加入乙烯利的结果与之相近,说明乙烯利对丝瓜的性别分化影响不大,但对其他植物的作用不能妄下结论。性别的分化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解析】选D。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含有大量的水、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激素等,但是血红蛋白却是只能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9.如图所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1)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2)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3)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4)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10.(2010·潍坊高二检测)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条件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解析】选B。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将减少;食物过咸→体内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过度饥饿→血糖浓度低→胰岛素分泌减少;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因甲状腺激素属升温激素。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
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
【解析】选A。细胞核中DNA含量的相对稳定属于细胞内稳态的范畴,血浆渗透压、血糖浓度、血浆pH都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范畴。
1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生长激素、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类衍生物、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两者均可口服或注射。
13.(2010·宁波高二检测)2012年伦敦奥运会,反兴奋剂工作的难度也许会更大。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能增强人的肌肉力量,但由于是通过基因工程注射到人体,很难检测。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一种激素
B.胰岛素是人体中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选C。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由胰岛B细胞在核糖体上合成,是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共同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14.下列有关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多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选C。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量增多;当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则应减少。
15.某人因感染而引起发烧,一般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烧是机体抵御疾病的一种重要机制
B.在持续高烧期,病人丧失了体温调节能力
C.因机体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毒和细菌的生存
D.由于体温升高,可能抑制了某些酶的活性
【解析】选B。人体发烧时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同时病人的体温较正常人的高,所以不利于体内寄生生物的生存,故发烧是机体抵御疾病的一种重要机制。由于发烧病人的体温偏高,可能出现因高温酶活性受抑制的现象。发烧病人的体温调节能力并没有丧失。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
16.(15分)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系统,b表示____系统,c表示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然后在_______等离子作用下恢复正常。
(4)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层生物膜。
【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O2排出CO2,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泌尿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然后在HCO3-和HPO42-等离子作用下恢复正常。(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答案:(1)呼吸 消化 泌尿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HCO3-、HPO42-
(4)5
17.(15分)如图为人体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⑥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
再引起③与④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和内脏____,产热量增加。与此同时,皮肤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2)③的分泌受②____的控制,④的分泌受____的控制。
(3)⑤是由____分泌的,生理作用是_____。
【解析】在体温调节中,寒冷会刺激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把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和综合,把兴奋传到皮肤、肾上腺,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骨骼肌、肝脏产热增多。水平衡中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1)皮肤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将兴奋传入下丘脑 代谢活动增强 毛细血管收缩
(2)促甲状腺激素 神经
(3)下丘脑 促进水的重吸收
18.(25分)30 ℃以上的高温条件易引起菜豆的落花落果。能否通过生长素处理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现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通过生长素处理能否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请根据题目提供条件,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设计
①选择足够数量健壮的菜豆植株分为等量的两组,培养在________环境中。
②在菜豆显蕾时,用_______喷洒其中一组植株,另一组植株喷洒_______作为对照。
③观察植株开花结果的情况,并记录。
(2)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依实验题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故需要设置两组:一组用生长素处理,另一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由于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结果有两种可能,即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生长素具有或不具有保蕾保果的效果,要分别进行考虑并分析。
答案:(1)①30 ℃以上高温
②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蒸馏水
(2)①生长一段时间后,喷洒生长素溶液的一组植株无落花落果现象;喷洒蒸馏水的对照组植株出现了落花落果现象,说明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通过生长素处理能够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
②生长一段时间后,喷洒生长素溶液和喷洒蒸馏水的两组植株都出现了落花落果现象,说明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通过生长素处理不能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