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1-03 11:3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原卷)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带挈(qiè)
作揖(yī)
行事(háng)
星宿(sù)
B.兀自(wù)
解元(ji?)
痴心(chī)
簇拥(cù)
C.报帖(ti?)
拙病(zhuō)
踱步(dù)
攥着(zuàn)
D.腆着(ti?n)
桑梓(z?)
侥幸(ji?o)
相公(xi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尖嘴猴腮
平起平座
千恩万谢
狗血喷头
B.万惯家私
不省人事
东张西望
淋淋漓漓
C.不三不四
痰迷心翘
昏昏沉沉
喜从天降
D.方面大耳
今非昔比
不由分说
夹七夹八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B.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旅费)
C.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比喻修养程度的深浅)
D.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顾虑)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和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B.你如今即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C.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
D.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5.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屠户把银子__________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____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____了回去,往腰里__________……
A.放



B.捏



C.攥



D.攥



6.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话表明胡氏对丈夫的关心。
B.“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
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这段话表现老太太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无奈心理。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
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作者分别依次是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明末清初的张岱。他们各自都有内心的坚守,范仲淹坚守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醉卧琅琊看淡宦海沉浮,坚守“与民同乐”,张岱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坚贞,遗世独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
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文章以讽刺的笔法,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此篇与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三顾茅庐》、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D.“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的青鸟是信使的代称;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8.学习了本文后,某班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
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观点)
①“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有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息时报》6月3日消息:高考临近之日,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而中国古代名人一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乙】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键,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文段的主要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甲】段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范进发疯的过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一过程。(4分)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
11.
【甲】段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本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12.
【甲】段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来,并选一处谈谈它的作用。(4分)
???????????????????????????????????????????????????????????????????????
??????????
?????????????????????????????????
???????
???????????????????????????????
????????????
13.【乙】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胡屠户?
?????????????????????????????????
???????
???????????????????????????????
????????????
14.
请仔细揣摩范进发疯时说的“噫!好了!我中了!”中“好了”所蕴藏的深层含义。(4分)
?????????????????????????????????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凉山
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雨花台
萧金、杜慎等又走到山项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全碧辉煌,照人眼目……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玄武湖
玄武湖是极宽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鸣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鱼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ー所大花园。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桂、菊,四时不断的花。又有一园的竹子,有数万竿。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秦准河
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将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排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全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榎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赶路的人,也买了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绝。又有那些游人买了水老鼠花(一种水上燃放的花炮)在河内放。那水花直站在河里,放出来就和一树梨花一般,每夜直到四更时才歇。
(选自《儒林外史》,[清]吴敵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有删改)
15.
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
我最想到______去玩,因为__________
16.
小明对“六朝烟水气”不大理解,你根据以上片段做了概括解说。
17
小明在阅读中疑感:“看花吃酒”本是雅事,作者却反复写杜少卿手拿一只金杯,这不是把他写俗了吗?你为小明解答。
18.
边读边走,你和小明走过了“赏心亭”“燕子矶”“清凉山”“雨花台”等,越发喜爱南京。于是,你写一首小诗献给南京。(诗作不超过六行)
19.
读书,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专题进行选择性阅读。下面是小明的专题探究读书报告的提纲,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你的专题阅读报告提纲。(提纲不少于三条)
专题名称:在《儒林外史》中读南京
报告提纲:
①书里有浓浓南京味儿,如,鮑文卿请倪老爹吃饭,特地点了鸭子。
②书中的南京人很有魅力,像荆元这样的普通市民也有名士的风度。
③书中体现了作者对南家由衷的喜爱,如,让名士杜少卿选择南京隐居。
专题名称:
报告提纲: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一手拎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离开公园偏僻处的花圃,踏上了游区一条林间曲径。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和我交肩而过,一个个向花儿投来欣赏的目光。
嘿,两盆都是名种,怎会不具魅力:右手这“白和平”,就像和平鸽的银翎玉羽,素白无瑕;左手的“玉香”,宛若西子的凝脂粉面,尔雅娇媚。我在繁忙的的教学工作之余,喜欢养花育卉。这两个品种,我向往已久,今天靠着熟人的条子,找了花圃的主任,享受了优惠售价,终于觅求到手。
  “这月季多少钱一盆?”一位壮年游客在我面前停住。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于是我谎话脱口而出:“五六元。”但我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凝涩,有些颤抖。
  “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问者似笑非笑,神情显得有些诡秘,不可捉摸。
  问得这样顶真,奇怪!讨厌!……呃,不对,这人穿戴和仪表显示的气派,像个领导干部。说不定就是这个大公园的负责人,甚至还可能是园林管理局长。万一真是,我若被追逼得吐出真情,岂不既要出自己的洋相,又可能给花圃主任添什么麻烦……我身子猛地一热,额上一下渗出了涔涔细汗。此时此刻,我真像一个受审者,但只得咬死假供:“是五元。”
  他微微一笑,两眼倏然一瞥,悠悠离去。他那目光里,分明蕴含着十分明显的生疑和轻蔑。
  难怪呵,规定的价格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我并不清楚。这样肯定地回答是五元,不依旧可能给人留下一些可疑的痕迹?……
  我拎着花朝前踯躅,心儿在微微颤抖。
  又有三四个游客徜徉而来。他们老远就把目光投向我的月季。这一对对目光是表示的赞赏,爱慕?不,不像;像是询问,似乎还带有审鉴和疑虑的成份。也许言语查询随后就会袭来。我必须马上觅得可信的谎言准备招架。嗨,我的大脑是这样迟钝,什么话也想不出……不对,这以后一路上,这目光还会遇到多少次?我的心还要受多少次怀疑和蔑视的鞭挞?这是个值得忧虑的未知数。我不能再朝前走了,必须弄清这花每盆定价究竟是几元,必须谨慎想一想:到底该怎么办?
  我恨这盆花不能藏进衣袋,只能像小偷一样躲避着人们的目光,急匆匆溜回了花圃。我找会计查看了价目表。这两盆花,每盆应当是四元——并不是五六元。
  看我,崇拜了熟人的条子,相信了花圃的主任,受人诓骗,还去欺蒙别人,多可怜又多可笑!四十多岁的人,多年来屡见的是学生和家长尊敬的目光,从中品尝到的,总是自豪和安慰的蜜汁。而这一回,为占几元钱的便宜,在人格和精神上,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何苦呢?
  我毅然从衣袋里掏出四元钱,重重地放到会计面前:“给我补开张发票!”……
  我带着补开的发票,拎着两盆月季,重新踏上那条林间曲径。
  “这花是多少钱一盆的?”又有人发问了。
  “四元。”我的嗓音变得特别清脆,响亮。
  投来的目光有怀疑也有相信,也许都不无道理,不管怎样,我还是巴望一路上所遇到的人都能把目光投来,都能向我发问。我还要尽量把花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名种的可贵!
20.
引号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C
表示强调,
D
表示否定,E
表示反语,有讽刺作用。文中“白和平”的引号属于哪一种用法?(

21.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试分析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述的?
22.
“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这“实情”是指什么?
23.
从第十二自然段中,寻找出“诓骗”一词的同义词。(

24.
行文结束时,“我还要尽量把花儿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月季花的名贵。
  B
“我”要向人们显示我不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C
“我”要让大家都来欣赏月季花的艳丽。
  D
“我”要向人们显示,经过思想斗争之后,我补足了月季花的差价,从而证明我在人格和精神上的高尚。
第22课
《范进中举》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带挈(qiè)
作揖(yī)
行事(háng)
星宿(sù)
B.兀自(wù)
解元(ji?)
痴心(chī)
簇拥(cù)
C.报帖(ti?)
拙病(zhuō)
踱步(dù)
攥着(zuàn)
D.腆着(ti?n)
桑梓(z?)
侥幸(ji?o)
相公(xiàng)
【答案】D
【解析】识记并积累多音字和重点词语的读音。A.宿——xiù;B.解——jiè;C.踱——duó;故选D。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尖嘴猴腮
平起平座
千恩万谢
狗血喷头
B.万惯家私
不省人事
东张西望
淋淋漓漓
C.不三不四
痰迷心翘
昏昏沉沉
喜从天降
D.方面大耳
今非昔比
不由分说
夹七夹八
【答案】D
【解析】A.座——坐;B.惯——贯;C.翘——窍;故选D。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
A.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B.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旅费)
C.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比喻修养程度的深浅)
D.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顾虑)
【答案】C
【解析】
“火候”在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和感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B.你如今即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C.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
D.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答案】A
【解析】褒词贬用。
5.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屠户把银子__________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______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_____了回去,往腰里__________……
A.放



B.捏



C.攥



D.攥



【答案】D
【解析】因为胡屠户视财如命。所以根据“紧紧的”可以判断一空应为“攥”,排除AB;根据“过来”一词可以判断这里应该是“舒”;根据“回去”一词,可以判断应该是“缩回去”,最后把银子“揣”在腰里,体现了他对银子的珍视。故选D。
6.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这句话表明胡氏对丈夫的关心。
B.“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句写“众邻居”周济他人,表现邻里相处和睦的好风气。
C.“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这段话表现老太太悲叹命苦,而束手无策的无奈心理。
D.“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这句写张乡绅故意与范进亲近,表现他另有意图的虚伪性格。
【答案】B
【解析】“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句写“众邻居”曲意奉承、趋炎附势的丑态。
7.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作者分别依次是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明末清初的张岱。他们各自都有内心的坚守,范仲淹坚守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醉卧琅琊看淡宦海沉浮,坚守“与民同乐”,张岱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坚贞,遗世独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
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文章以讽刺的笔法,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此篇与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三顾茅庐》、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D.“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的青鸟是信使的代称;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答案】C
【解析】《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不是短篇。故选C。
8.学习了本文后,某班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写对联)
围绕《范进中举》一课的内容,语文课代表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和横批。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观点)
①“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有人认为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没有什么区别,学生就是“现代的范进”。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信息时报》6月3日消息:高考临近之日,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拜神”热,“百度拜神帖”和“考神公共主页”应运而生,学生纷纷留言祈求考试过关,而中国古代名人一屡败屡考的秀才范进被考生们封为“考神”,“考神”主页上的粉丝已经超过44万人。对封范进为“考神”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
(2)①不同意。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不一样:现行教育对个人而言,是为了培养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传授文化和技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社会而言。是为了培养有用人才,为社会服务。而封建科举制度对个人来说,是名利的竞技场;对社会而言,是统治者愚民、巩固统治的手段。(意近即可)
②(示例)这样做可以让大家笑一笑,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考生缓解心理压力。当然,如果真正把范进作为偶像顶礼膜拜起来,则是不可取的。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下联应与上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横批是对对联内容的概括或补充,一般为四个字。与“忆往昔”对应的应该是“看今朝”;“无”对“有”,如“有酒有肉”“有房有地”;“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范进的亲戚、邻居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在他中举后纷纷转变态度,都来“锦上添花”。由此可以看出人们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所以横批可以为“世态炎凉”。
(2)①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来谈,观点合理即可。如:不同意。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是不一样的。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框架下,所有的规则体系都是围绕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来构建的,从而更加凸显了教育的独立性和学校的自主性。现代教育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从目标到课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结构体系等方面都在不断地革新。科举制度决定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读书成了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科举及第与否成为人生极喜极悲的重大因素。科举制度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观点。可以从赞同与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赞同的理由围绕“能缓解考生压力”来阐述,不赞同的理由则可以围绕“把范进当偶像不可取”来阐述,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乙】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键,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9.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文段的主要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甲】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乙】范进还钱给胡居户。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解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和事件,可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同时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10.
【甲】段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范进发疯的过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一过程。(4分)
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
【答案】①昏厥;②疯跑;③跌倒;④疯走上集
【解析】按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层次,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如“笑”“不省人事”“飞跑”等。语言要按题目要求,简洁顺畅。
11.
【甲】段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造成他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本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因中举而喜极发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意思对即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意思对即可)
【解析】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据此解答问题。
12.
【甲】段选文的另一种技法是侧面描写,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来,并选一处谈谈它的作用。(4分)
???????????????????????????????????????????????????????????????????????
??????????
【答案】示例:如: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此处侧面烘托,写出了范进中举之后邻居们对其恭敬的态度。
【解析】首先是分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掌握它们的作用。然后列举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具体分析。
13.【乙】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胡屠户?
【答案】主要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个前据后恭、爱钱如命、虚伪的市侩小人形象。
【解析】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所用的描写方法,进而分析人物形象。【乙】段主要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刻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即可。
14.
请仔细揣摩范进发疯时说的“噫!好了!我中了!”中“好了”所蕴藏的深层含义。(4分)
?????????????????????????????????
???????
???????????????????????????????
????????????
【答案】“我”终于中举了,以后就会有钱有势了,有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解析】结合范进渴望中举而屡试不中的境况以及一家的困顿生活进行分析,即可知“好了”的深层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凉山
这姚园在清凉山上,是个极大的园子,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过去三间厅,便是卖酒的所在,那日把酒桌子都搬了。过厅便是一路山径,上到山顶,便是一个八角亭子。席摆在亭子上。娘子和姚奶奶一班人上了亭子,观看景致。一边是清凉山,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坐了一会,杜少卿也坐轿子来了。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斟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杜少卿夫妇两个上了轿子去了。姚奶奶和这几个妇女采了许多桃花插在轿子上,也跟上去了。
……
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
雨花台
萧金、杜慎等又走到山项上,望着城内万家烟火,那长江如一条白练,琉璃塔全碧辉煌,照人眼目……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
玄武湖
玄武湖是极宽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鸣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每年出几千石。湖内七十二只打鱼船,南京满城每早卖的都是这湖鱼。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ー所大花园。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桂、菊,四时不断的花。又有一园的竹子,有数万竿。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
秦准河
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将渐好了。那外江的船,都下掉了楼子,换上凉篷,排了进来。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全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砂,榎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那游船的备了酒和肴馔及果碟到这河里来游,就是赶路的人,也买了几个钱的毛尖茶,在船上了吃,慢慢而行。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着河里,上下明亮。自文德桥至利涉桥、东水关,夜夜笙歌不绝。又有那些游人买了水老鼠花(一种水上燃放的花炮)在河内放。那水花直站在河里,放出来就和一树梨花一般,每夜直到四更时才歇。
(选自《儒林外史》,[清]吴敵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版,有删改)
15.
南京是个“好玩的所在”。读了以上片段,你和小明也想去玩玩。你最想去哪一处?为什么?
我最想到______去玩,因为__________
16.
小明对“六朝烟水气”不大理解,你根据以上片段做了概括解说。
17
小明在阅读中疑感:“看花吃酒”本是雅事,作者却反复写杜少卿手拿一只金杯,这不是把他写俗了吗?你为小明解答。
18.
边读边走,你和小明走过了“赏心亭”“燕子矶”“清凉山”“雨花台”等,越发喜爱南京。于是,你写一首小诗献给南京。(诗作不超过六行)
19.
读书,可以逐章阅读,也可以根据专题进行选择性阅读。下面是小明的专题探究读书报告的提纲,你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你的专题阅读报告提纲。(提纲不少于三条)
专题名称:在《儒林外史》中读南京
报告提纲:
①书里有浓浓南京味儿,如,鮑文卿请倪老爹吃饭,特地点了鸭子。
②书中的南京人很有魅力,像荆元这样的普通市民也有名士的风度。
③书中体现了作者对南家由衷的喜爱,如,让名士杜少卿选择南京隐居。
专题名称:
报告提纲:
【答案】15.
(1).
示例:清凉山
(2).
很想去看看今天的清凉山和书中的有什么不同,还有没有杜少卿醉游时的绿柳掩映、竹树环合等美景。(言之成理即可)
16.
示例:“六朝烟水气”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赞美了南京人不俗的气质和品味,体现了南京人久经历史风雨后所具有的淡泊物质利益、追求心灵满足的个性特征。
17.
示例:这里的金杯是表现杜少卿名士风流的一个重要物品。反复写杜少卿当众拿着金杯,正是为了显现他不吝金钱的个性,不仅没有把他写俗,反而更突出了他卓然不群的风度。
18.
示例:在山水城林的画卷里/在六朝烟雨的迷蒙中/你/披一身暖色的夕照/温情了我的梦
19.
(1).
示例:《骆驼样子》里的北京味儿
(2).
①书里有不少富有生活气息的北京方言,如“闹慌”“要骨头”等。
②书里有不少今人垂涎的老北京美食,像糖瓜、豆汁儿、卤煮豆腐。
③展现了老北京人丰富的日常生活,如在天桥喝茶、在积水潭垂钓等。
【解析】
15.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清凉山,进去一座篱门。篱门内是鹅卵石砌成的路,一路朱红栏杆,两边绿柳掩映。高高下下的竹树;一边是灵隐观,绿树丛中,露出红墙来,十分好看。玄武湖是极宽的地方。左边台城,望见鸡鳴寺。那湖中菱、藕、莲、芡。湖中间五座大洲,中间洲上ー所大花园。园里合抱的老树,梅花、桃、李、芭、桂、菊,四时不断的花。又有一因的竹子,有数万竿。园内轩窗四启,看着湖光山色,真如仙境。如此之美,
吸引读者前去观赏。
16.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文本:两个挑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目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平民百姓养家糊口之余仍有闲情逸致一观美景,体现了南京人不俗的气质和品味,追求心灵满足。
17.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少卿轿里带了一只赤金杯子,摆在桌上,起酒来,拿在手内,趁着这春光融融、和气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这日社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国门,一手拿着全杯,大笑着,在清凉山网子上走了一里多路。娘子笑道:“朝廷叫你去做官,你为什么装病不去?”杜少卿道:“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金杯乃贵重物品,是平民百姓难得之物,从而体现杜少卿是上层名士。在古代,这些风流文人往往视金钱为粪土,难得的金杯只是杜少卿的玩物。和俗人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卓尔不凡。
18.考查语言应用。所写诗歌内容健康向上,抒发喜爱之情,符合行数要求即可。
19.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和应用。所选内容一定要精炼、具体。所列提纲要和专题名称一一对应。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一手拎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离开公园偏僻处的花圃,踏上了游区一条林间曲径。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和我交肩而过,一个个向花儿投来欣赏的目光。
嘿,两盆都是名种,怎会不具魅力:右手这“白和平”,就像和平鸽的银翎玉羽,素白无瑕;左手的“玉香”,宛若西子的凝脂粉面,尔雅娇媚。我在繁忙的的教学工作之余,喜欢养花育卉。这两个品种,我向往已久,今天靠着熟人的条子,找了花圃的主任,享受了优惠售价,终于觅求到手。
  “这月季多少钱一盆?”一位壮年游客在我面前停住。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于是我谎话脱口而出:“五六元。”但我感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凝涩,有些颤抖。
  “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问者似笑非笑,神情显得有些诡秘,不可捉摸。
  问得这样顶真,奇怪!讨厌!……呃,不对,这人穿戴和仪表显示的气派,像个领导干部。说不定就是这个大公园的负责人,甚至还可能是园林管理局长。万一真是,我若被追逼得吐出真情,岂不既要出自己的洋相,又可能给花圃主任添什么麻烦……我身子猛地一热,额上一下渗出了涔涔细汗。此时此刻,我真像一个受审者,但只得咬死假供:“是五元。”
  他微微一笑,两眼倏然一瞥,悠悠离去。他那目光里,分明蕴含着十分明显的生疑和轻蔑。
  难怪呵,规定的价格到底是五元还是六元,我并不清楚。这样肯定地回答是五元,不依旧可能给人留下一些可疑的痕迹?……
  我拎着花朝前踯躅,心儿在微微颤抖。
  又有三四个游客徜徉而来。他们老远就把目光投向我的月季。这一对对目光是表示的赞赏,爱慕?不,不像;像是询问,似乎还带有审鉴和疑虑的成份。也许言语查询随后就会袭来。我必须马上觅得可信的谎言准备招架。嗨,我的大脑是这样迟钝,什么话也想不出……不对,这以后一路上,这目光还会遇到多少次?我的心还要受多少次怀疑和蔑视的鞭挞?这是个值得忧虑的未知数。我不能再朝前走了,必须弄清这花每盆定价究竟是几元,必须谨慎想一想:到底该怎么办?
  我恨这盆花不能藏进衣袋,只能像小偷一样躲避着人们的目光,急匆匆溜回了花圃。我找会计查看了价目表。这两盆花,每盆应当是四元——并不是五六元。
  看我,崇拜了熟人的条子,相信了花圃的主任,受人诓骗,还去欺蒙别人,多可怜又多可笑!四十多岁的人,多年来屡见的是学生和家长尊敬的目光,从中品尝到的,总是自豪和安慰的蜜汁。而这一回,为占几元钱的便宜,在人格和精神上,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何苦呢?
  我毅然从衣袋里掏出四元钱,重重地放到会计面前:“给我补开张发票!”……
  我带着补开的发票,拎着两盆月季,重新踏上那条林间曲径。
  “这花是多少钱一盆的?”又有人发问了。
  “四元。”我的嗓音变得特别清脆,响亮。
  投来的目光有怀疑也有相信,也许都不无道理,不管怎样,我还是巴望一路上所遇到的人都能把目光投来,都能向我发问。我还要尽量把花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名种的可贵!
20.
引号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C
表示强调,
D
表示否定,E
表示反语,有讽刺作用。文中“白和平”的引号属于哪一种用法?(

【答案】
B
【解析】辨析引号的作用。
21.
“怎么回答呢?据花圃主任说,对外售价要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试分析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来叙述的?
【答案】
间接(或侧面)
【解析】理解并熟练掌握叙述的角度,为避免叙述的单一,给读者带来乏味,作者往往会采用多种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时要注意分辨和体会。
22.
“这实情怎好向一个陌生人公开?”这“实情”是指什么?
【答案】
这实情是指两盆月季花,对外售五六元;我有条子,只算两元。
【解析】要根据语境,即上下文辨明指代词的指代意义。
23.
从第十二自然段中,寻找出“诓骗”一词的同义词。(

【答案】
欺蒙
【解析】首先要理解“诓骗”一词的含义,然后据此在指定段落中寻找含义与之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24.
行文结束时,“我还要尽量把花儿拎得高些,让它们更显眼些。”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我”要堂堂皇皇地显出这月季花的名贵。
  B
“我”要向人们显示我不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
  C
“我”要让大家都来欣赏月季花的艳丽。
  D
“我”要向人们显示,经过思想斗争之后,我补足了月季花的差价,从而证明我在人格和精神上的高尚。
【答案】
D
【解析】理解重点语句意思需要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懂得句不离篇的解释原则。文中记述了因为两块钱的差价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困扰,表明“我”是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知识分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