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2.
站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听不到自己的回声,其主要原因是
?
A.
老师讲话声音不够大
B.
教室里有学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
C.
讲台离墙太近,原音和回声混在一起
D.
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4.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
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
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
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
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6.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
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D.
都是噪音
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8.
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
频率
B.
振幅
C.
节奏
D.
音色
9.
如图所示,把相同的几只瓶子灌入高度不同的水,拿筷子用相同的力量敲打它们时,可听到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响度不同
B.
声音的音色不同
C.
声音的音调不同
D.
振幅不同
10.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
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
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
11.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下列关于这
个词语中“高”“低”描述的声音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女高音”“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音调
B.
“男低音”“低声细语”中的“低”都是音调
C.
“女高音”中的“高”,“男低音”中的“低”都是响度
D.
“引吭高歌”中的“高”,“低声细语”中的“低”都是响度
12.
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角度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B.
回答路人的询问会产生声波,而招手则不会产生声波
C.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
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1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下列关于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礼号发音不需要振动
B.
军鼓的声音属于超声波
C.
两者音色相同
D.
两者传播速度相同
14.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15.
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
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
?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7.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约在
?赫兹到
?赫兹,蝴蝶从身旁飞过,我们凭听觉不能发现蝴蝶的飞行,原因是
?。
18.
口技演员在表演时,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中的
?特征。
19.
用手轻按自己喉咙两侧,张开嘴小声发出“啊”,手感觉喉咙部振动幅度小,再大声“啊”时,手感觉喉咙部振动幅度大,说明了
?。
20.
声音是由物体的
?而产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18分)
21.
如图所示,将下列发声体与其发声时振动部分的物态的对应关系用线连接起来。
22.
若有一根长
米左右的钢管,当甲敲击钢管的一端时,乙用耳朵紧贴着钢管的另一端,他一共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23.
当你咀嚼脆黄瓜时,你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牙齿的咀嚼声,若你用手把耳朵捂起来,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为什么用手捂住耳朵后听到的声音会更响?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2分)
24.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米/秒,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
秒后被探测仪器接收。
(1)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25.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到
?
。()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内接收到经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与潜艇
的距离
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C
3.
B
4.
D
5.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6.
C
7.
B
8.
D
9.
C
10.
D
【解析】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到
;不同的人听觉范围不同,人的听觉范围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到声音的范围越来越小。
11.
D
12.
A
13.
D
【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人耳能够听到军鼓的声音,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军鼓的声音不属于超声波,故B错误;
礼号和军鼓是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体材料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礼号和军鼓产生的乐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的,两者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D正确。
14.
C
15.
C
【解析】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第二部分
16.
不能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太空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17.
;;蝴蝶翅膀振动频率过低
18.
音色
19.
发声体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0.
振动;停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
第三部分
21.
略
22.
乙听到两次声音。因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钢管中速度可达
米/秒,在
米的钢管中传播只需
秒乙就能听到;而在空气中的声速是
米/秒,因此传播
米需要
秒,比从钢管传来的声音晚到
秒,大于
秒,所以人能清楚地分辨出两次声音。
23.
咀嚼脆黄瓜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听到的声音会变得更响,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骨骼传播的,骨传导传声效果比空气效果好,因此用手把耳朵塞起来,这声音反会变得更响。
第四部分
24.
(1)
不能;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米
25.
(1)
;
【解析】人耳只能听到
到
,即
到
之间的声音。
??????(2)
【解析】超声波从潜艇
传到潜艇
的时间:
,
潜艇
与潜艇
的距离:
。
第7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