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关于声音的传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C.
一般情况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松木中的大
D.
空气温度越高,声波的传播速度也就越大
2.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3.
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为了提前掌握鬼子和汉奸火车运行情况,把耳朵贴近铁轨听,是因为
?
A.
铁轨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B.
铁轨传声比空气慢
C.
铁轨传声可以提高声音频率
D.
铁轨传声可以降低声音频率
4.
人耳如果离过响的声源很近时,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
损坏耳廓
B.
伤害人的耳道
C.
耳蜗受到破坏
D.
使鼓膜受到伤害
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6.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停止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
鼓面停止了振动
B.
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C.
鼓的振动变快了
D.
没有传播介质
7.
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下表是四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
A.
狗
B.
猫
C.
蝙蝠
D.
海豚
8.
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9.
如图所示,是一组活动卡上的实验图片,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B.
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C.
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
D.
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
10.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
振动
B.
静止不动
C.
一直向右运动
D.
一直向左运动
11.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可演示
?
A.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音调就越高
B.
敲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C.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2.
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B.
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C.
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
D.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
13.
小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刚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下表可知
?
A.
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
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要快
D.
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14.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D.
是一种条件反射
15.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
声音的反射
C.
固体不能传声
D.
利用回声升高声音的音调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铅笔在桌面的另一处轻敲,能听到声音,说明
?,且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清晰,这说明
?。
17.
声波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可以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清洗眼镜或首饰。
18.
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一般不是单一
?的声音,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声音
?而成的,正是这样才形成了发声体独有的
?。
19.
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声音的
?,响度大小与
?和
?有关。
20.
如图所示,音叉发出声音时,它在
?;用细线悬挂起一只泡沫塑料小球,将发声的音叉慢慢接近小球,当音叉接触小球时,小球将会
?,待小球静止后,用手捏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再接触小球,小球将会
?。以上现象表明
?。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18分)
21.
敲锣的时候,如果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很快的停止,这是为什么?
22.
观察下表,试写出三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结论:
①
?;
②
?;
③
?;
23.
成语“打草惊蛇”是说打草会使潜伏的蛇受惊。你知道吗?其实蛇是没有耳朵的,它经常将头贴在地面上,对外界的声音刺激非常敏感,那么它是利用什么方式“倾听”敌人和猎物发出的声音的?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22分)
24.
如图海水中的声速约为
,海军士兵把恰好没在海面上的钟敲响,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到海面,共经过
,
(1)此处海底的深度?(提示:声音通过的路程
是海底深度
的
倍)
(2)这种回声测距离的方法不能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25.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单位:)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2)在长为
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间隔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此时气温约为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D
【解析】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
3.
A
4.
D
5.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6.
A
7.
A
8.
B
9.
C
【解析】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和音调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塑料尺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此时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故和音调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敲动盆子泡沫屑跳动,即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符合题意;
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即可以改变空气柱的振动快慢,即和音调有关,故不符合题意;
10.
A
【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故选A。
11.
B
【解析】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觉察,用乒乓球被弹起来的高度转换音叉的振幅的大小.
敲击音叉的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高,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此装置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12.
A
13.
B
14.
C
15.
B
【解析】由于回音壁的墙体特殊构造,易于声音的反射,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所以会形成某人在
点小声说话,原声(通过空气传播)和墙壁反射的声波(经墙面一次或多次反射)传递到离
点较远的
处时,那里的人也可以清晰的听到的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
16.
固体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
【解析】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铅笔敲击桌面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所以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清晰。
17.
超声波
18.
频率;组合;音色
19.
大小(或响亮程度);发声体的振幅;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20.
振动;被弹开;静止;物体发声时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第三部分
2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锣声是由锣面的振动产生;用手按住锣面,锣面的振动停止,锣声消失。
22.
①
在空气介质中,空气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②
温度一定时,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和气体中快;
③
温度一定时,(在同一介质中)声速与频率无关。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
①
由表格第一、二列数据可得:在空气介质中,空气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②
由表格第三、四列数据可得:温度一定时,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和气体中快。
③
以表中右列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温度一定时,(在同一介质中)声速与频率无关
23.
骨传导的方式
【解析】蛇没有耳朵,但头骨中有一块骨头,将头贴近地面时,声音经大地传给头中的骨头后,又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且骨传导是借助固体传声的,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第四部分
24.
(1)
此处海底的深度为
;
【解析】钟声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
由
得海底的深度:
;
??????(2)
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不能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解析】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到达月亮,故不能利用回声测距的方法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25.
(1)
①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②通常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大。(合理均可)
??????(2)
;查表可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解析】,
,
。
查表可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第6页(共9
页)